APP下载

哈萨克族患者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8-06-23张秀花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人民医院神经医学科新疆塔城832100

系统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正确率偏瘫家属

张秀花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人民医院神经医学科,新疆塔城 832100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在我国卒中后长期存活中有50%~70%遗留有功能障碍[1],为减少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早期进行良肢位摆放能够使瘫痪肢体的各关节相对稳固,可以有效地防止肢体肌肉挛缩、关节脱位、失用性综合征发生[2];配合康复治疗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活动能力和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哈萨克族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进行早期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低的原因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收治的50例哈萨克族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1.23±3.2)岁;50例哈萨克族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作为干预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 54~80 岁,平均年龄(63.1±4.15)岁。纳入标准[3]:①临床表现、CT、MRI检查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病种包括脑血栓形成及脑栓塞患者。②所有患者均为脑卒中早期患者,伴一侧肢体肌力在3级及以下者。排除标准:昏迷患者;伴有严重精神障碍者。该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对该研究知情同意。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治疗强度、治疗方法一致,对照组由于各种原因如家属频繁更换、家属及患者不配合、物品准备不合格等原因造成患者采取随意体位,干预组在住院期间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家属及经过培训的护士及康复师随时监督全程给予良肢位摆放。具体为:

1.2.1 加强护士培训 ①选派1~2名护士前往上级医院系统学习良肢位摆放的相关内容,之后对全科护士通过PPT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再在床旁现场模拟演练,使培训直观、生动、形象,使每一位护士能够熟练掌握良肢位的摆放,并将良肢位摆放技术纳入科室培训、考核中,合格率必须大于等于95%。护士长或质控员不定时督导检查落实情况。

1.2.2 丰富宣教形式 ①制定汉、哈双语且图文并茂的良肢位摆放宣教手册发放至肢体肌力≤3的适于摆放良肢位的患者;②制作良肢位摆放操作示意图悬挂病房墙上;③每日责任护士对所管需良肢位摆放的患者进行实地演练宣教,并加强巡视督导执行。④制作良肢位摆放操作视频在病房电视上巡回播放,强化患者及家属的模仿能力。⑤评估患者及家属的认知度,告知其良肢位摆放的重要性及不摆放的不良后果。⑥责任护士勤巡视患者协助摆放良肢位,并叮嘱其家属加强看管。

1.2.3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评价体系 ①参考他院管理结合该科实际情况制定良肢位摆放正确与否奖惩制度和标准,②根据良肢位摆放操作流程制度制定一套评价质控质量标准,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良肢位摆放质量质控小组及专职人员每日到床边督查,观看及询问患者执行情况。③制定良肢位摆放日程执行登记表进行量化考核,护士长每次考核检查良肢位摆放情况纳入护士绩效考核中,体现奖优罚略制度,以加强护士责任心。

1.2.4 完善科室设备 科室配备足量垫枕根据样本量患者各肢体关节摆放需求测量评估垫枕的规格批量制作存放在科室,供满足不同患者个性化的需求;护士利用脑力激荡法根据上下肢各关节摆放的要求自制厚度、大小、软硬度合适的整体良肢位摆放功能垫,解决患者准备用物数量不足规格不合格等难题。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25 d进行并发症及良肢位摆放情况比较。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良肢位摆放情况比较

对照组的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低于干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哈萨克族患者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相关数据对比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干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早期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低的原因分析

3.1 宣教不到位

主要原因为:①宣教形式单一,良肢位摆放相关内容宣教时,仅采用口头宣教,不够形象生动,宣教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②宣教语种不完善,对哈萨克族患者未采用哈语进行宣教,导致哈萨克族患者及家属无法理解宣教内容;③护士未参加系统培训,科室没有统一的操作流程,导致护士本身对良肢位摆放相关知识掌握率较低,无法言传身教。④患者及家属不了解良肢位对预后的重要性,导致重视,不配合,对康复意识差,且家属频繁更换。

3.2 质控制度不完善

主要原因为:①护理部或科室没有健全奖罚制度;②科室缺乏质量标准及操作流程;③缺乏质控小组及专职人员。

3.3 摆放良肢位的用物配备不完善

主要原因为:①该物品规格要求太高,无专人制作这个功能垫,目前市场上无法购买到专业良肢位摆放的功能垫,且该物品构造复杂无专店制作;②垫枕数量不足、规格不合格,良肢位摆放时各关节均规定有专业角度,故各垫枕厚度、大小、软硬等均不一致,从而导致用物繁琐,不易备齐、规格不能达到专业标准,所以不能有效使患者肢体处于良肢位。

4 讨论

良肢位是为了保持患者偏瘫肢体良好的功能而将其摆放的姿势、体位,能有效防止或对抗肩手综合症、足下垂或内翻等痉挛模式出现;是脑卒中瘫痪患者早期的一种治疗体位[4]。脑卒中发病早期,往往只重视对患者的急救和药物治疗,而忽视了良肢位的摆放,致使许多患者虽然挽救了生命,却留下来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乔可心等[5]通过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的研究发现,不经干预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较低,为28%,应对此适当进行干预。该文研究中,对照组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为30.7%,干预组为81.3%,对照组的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低于干预组(P<0.05),这说明不进行干预,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较低。因此,该院制定良肢位摆放流程及质量评价标准,通过一系列健康宣教,使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贯穿患者治疗全过程,有效的防止了不良体位的发生,减少了瘫侧肢体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6-7]。在并发症的比较上,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vs 42%,P<0.05)。邱青青等[8]通过研究发现,通过护理干预后,脑梗死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干预组(7.5%vs 2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该文研究结果相一致。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诸多因素使早期良肢位摆放没有得到及时、正确实施,为了提高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合格率,系统学习了关于良肢位摆放的相关知识,增强了护士的专科知识;该科护士通过脑力激荡测算设计了一个良肢位摆放功能垫,解决了因为垫枕数量不足规格不合格而影响良肢位摆放,并且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反复学习考核、实地质量评价充实了护士的专业技能,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通过反复宣教和实地为患者演示增强了患者及家属摆放良肢位的意识,理解摆放良肢位对患肢康复的重要性,从而减轻了护士工作负担,提高了良肢位摆放的质量,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回归社会[9-10]。

[1]南登.康复医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6.

[2]王经茹.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35(9):30-31.

[3]张玉琴,任学娟.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中风急性期患者良肢位摆放规范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6.12(下);168-170

[4]任萍,杨晓梅.脑梗塞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4(3):56-57.

[5]乔可心,张红梅.持续质量改进,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16(90):419-420.

[6]秦娟,郭秀君.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24-426.

[7]孔艳蕾.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4):198-199.

[8]邱青青,蔡珍芝,温金凤,等.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188-190.

[9]王丽英,袁莉,王建华,等.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3):232-234.

[10]惠琳娜.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7(6上旬刊):158-159.

猜你喜欢

正确率偏瘫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
生意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