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导师工作室”德技融合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8-09-19周宏雷李光玲

时代农机 2018年7期
关键词:班组长校企技能

周宏雷,李光玲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江阴 214405)

1 背景和基础

具有代表性的有德国双元制模式、美国合作教育模式、英国工读交替模式、澳大利亚“TAFE”模式、日本产学合作模式等。国内相对来说做得比较好的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但也不是所有专业都能出彩,国内高职院校各专业能够成功移植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模式的案例并不很多,说明要想找到适合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所处地域江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低,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县级市社会经济综合排名第一,目前境内外上市公司已经有47家,校企合作有一定的优势。2002年学院改制后,根据当时高职教育的现状与江阴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确立了“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关实践与研究项目与2007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初,学院又秉承传统、与时俱进,提出了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及人才培养目标为:立足江阴,根植企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现代班组长”以上潜质的生产、经营、管理者。“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基本素质结构见图1所示:

图1“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基本素质结构图

学院专业教师在学校和江阴市政府的资助与扶持下,从2005年开始,在工科系部率先组建“专业教师工作室”。工作室在校企合作和高职教改实践中发挥了卓有成效的作用。在工作室中,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是其核心能力的指导教师,更是其职业道德发展的人生导师。

2 理论依据

(1)协同理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社会中“千差万别的组织与系统”之一,尽管属性有所不同,在整个共生环境中,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他各个组织与系统(行业、企业)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导师工作室”承接企业项目,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可以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校企合作更加协调,从而推动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快速发展。

(2)心理学理论。“导师工作室”为能完成真实项目,必须吸纳掌握不同专业技能的教师加盟,促成优势互补。心理学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阐述了人们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5层次需要和递进关系。工作室中各类教师和学生,在需要层次递进的作用下,激励心理感召,使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想要主动地承担团队中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工作任务,将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专业建设的发展目标积聚,生成共同愿景。

(3)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导师工作室能突破现行体制的制约,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本,各专业教师、学生、企业工程师或社会的能工巧匠在工作室自愿组合,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推进工作室良性发展中,实现人力资源最佳组合配置。

(4)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理论注重于价值和完成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企业的社会属性要求追逐利润,只有当教师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能在与企业合作中带来企业的价值增值,满足企业对合作的期待,校企双方互惠互利才能趋于稳定、和谐。同时,通过工作室的实践锻炼,老师尤其是学生的知识、技术、能力、职业道德等全面提升,实现低成本、高效益价值倍增。

3 实践依据

(1)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社会对人才需求是多方面的,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就是社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根据对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企业需要的就是职业道德和核心能力兼具的“现代班组长”型人才。通过老师带领学生在工作室参与横向课题研究,从而能够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适应新要求,创新意识、创新素质、创新能力、敬业精神得到提升。

(2)高职教育目前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有“专业教师实践知识与企业技术脱节的问题”,“‘职业道德’与‘核心能力’如何集于学生一身、成为‘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途径问题”,“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问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困难的问题”。导师工作室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具有实践意义。

(3)相关文件精神。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关于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文件,如《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锡政发〔2015〕293号)、《无锡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5-2020年)》(锡政发〔2015〕29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等,对基于“导师工作室”实施德技融合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4)工作室特点与职能。工作室作为育人的场所,在政府、企业、教师和学生几个方面具有纽带作用,见图2所示。工作室职能的拓展,使她不只是教师个人研究和工作的场所,更多地体现在了校企合作、团队培养、技能提升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四方受益,多方融合,技术互研、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形成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发展、长效良性循环机制。

4 制度保障

师资支持方面:院系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可以引进符合工作室需要的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专职教师;优先安排工作室教师外出进修、出席技能教学、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学术研讨会。根据重点工作室需要,逐步开展技能团队建设;完善兼职教师遴选标准,校企共建兼职教师信息库,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经费支持方面:工作室在获得纵向课题经费时,系部向学校争取1:1配套;获得横向相关课题经费时,也提供一定的配套与支持,并为在全校范围内组建班子开展相关活动提供便利;对于工作室所需的实践条件、图书资料、师资引进等费用,学院根据规划,统一预算进行资助;对工作室中的项目化教材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等项目,执行优先预算、优先资助;每年提供专项资金用于指导学生技能培训,参加技能竞赛和创新设计大赛,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条件保障方面:整合校内资源,建设与完善工作室条件;按照“教学中心、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建设思路,紧靠行业企业,多渠道开发和建设,实训中心设备提供无偿使用。

5 实践举措

通过企业项目开发与合作、人才交流互动、技术服务等环节,使教师工作室进入社会,融于企业生产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不短更新,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不断提升,成为高水平大师;同时,工作室引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组建联合专业团队,“双师职教”,为德技相融的“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师资保障。

教师结合工作室承担的企业项目开发课程,制订“双纲”,形成“双纲导教”,保障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核心能力”同步提升。突出职业道德培养,以健康的校园文化陶冶人(文化润德),以严格的行为规范训练人(行为铸德),以丰富的知识学习滋养人(知识养德),以艰苦的技能劳动磨练人(劳动砺德)。学生在工作室中参与项目的设计、管理、开发和制作,感受和学习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创新理念以及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合作的团队合作的精神,练就“现代班组长”的基本素质。

工作室作为校内学生、教师、企业专家的交流平台,实施“双轨施教”,即做到学校和企业、第—课堂和第二课堂两个轨道对学生的贯通培养,实现学校和企业、教室与工作室、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融合,逐渐形成校企双方的技术互研、人才共育、过程共管和成果共享的产教深度融合的合作模式。

经过多年的发展,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工作室从开始的2个发展到现在的31个,涉及的专业从原来的机电类专业扩展到了计算机、化学与纺织、管理、建筑、艺术和外语等多个专业。参与工作室共建的企业人员由原来的6人增加到了252人,参与教师工作室的学生数已经由最初的11人增加为现在的788人,在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和江阴地区形成了较大影响。

导师工作室本着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创新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学业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工作室集成了现代企业运行所必需的基本要素,成为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和职业道德提升的“淬火炉”。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群下属的9个工作室中的学生,近5年来,共在省级期刊公开发表专业论文10篇;参加各项技能竞赛,共获得了国家级奖项10项,省级奖项70项,市级奖项143项;在工作室老师和企业工程师的联合指导下,毕业设计真题真做,获得了江苏省优秀大学生毕业设计奖项8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及团队优秀奖5项;立项完成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33项;参加各项创新创业赛事,共获得了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5项,市级奖项15项。学生发明创造能力明显增强,仅2016年,学生就申报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现已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近年来,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通过对2014届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制造、数控技术五个专业的394名学生进行毕业后2年的跟踪调查,班组长总达成率为61.42%;而其中参与工作室学习的学生班组长达成的比例为97.37%,明显高于平均数。说明校企共建教师工作室培养学生的做法对学生职业道德与核心能力的培养作用显著。

猜你喜欢

班组长校企技能
化工企业班组长的安全素养及作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怎样当好班组长
劳动技能up up!
班组长的日常管理要点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职工自选班组长值得提倡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