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7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8-09-18罗良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8年5期

罗良升

【摘 要】 目的:观察归脾汤联合阿托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品片治疗,观察组在對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归脾汤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优于对照组6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心搏、最慢心率、平均心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缓慢性心律失常采用归脾汤联合阿托品治疗具有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律,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缓慢性心律失常;归脾汤;阴托品片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9-0055-02

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于临床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具体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类型[1]。一般情况下,患者以胸闷、心悸、乏力、头晕等临床症状为主,病情严重者会导致血流动力学发生严重障碍、低血压等,还可直接诱发心力衰竭、猝死等情况。临床诊断本病时主要以心室率低于60次/min为特征,且多采用起搏器植入的方式进行治疗,但却存在价格昂贵、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接受率低等不足。茶碱类、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等治疗药物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且停药后病情易反复发作。笔者采用归脾汤联合阿托品治疗缓慢心律失常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4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男26例,女44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2.3±4.5)岁;病程3~6年,平均病程(3.8±0.5)年;心律失常类型:房室传导阻滞30例,窦性心动过缓2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6例;原发病:心肌炎20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高血压16例,冠心病24例;观察组:男28例,女42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3.6±4.3)岁;病程3~7年,平均病程(3.9±0.4)年;心律失常类型:房室传导阻滞36例,窦性心动过缓2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4例;原发病:心肌炎22例,风湿性心脏病12例,高血压20例,冠心病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黄宛临床心电图》中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相关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①符合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上述诊断标准,患者年龄在18~76岁之间;②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合并神经系统严重疾病、严重肺功能损害、血液疾病或恶性肿瘤;②甲状腺功能障碍或异常、因药物或电解质紊乱引起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症状表现;③属于急性心梗,心功能在4级左右,严重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④妊娠、哺乳期特殊阶段女性;⑤不遵医嘱或依从性不佳。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阿托品片(国药准字号H44021485,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0.3mg/片)口服治疗,0.3mg/次,3次/d,治疗时间为4周。观察组在阿托品治疗基础上加用归脾汤治疗,组方如下:大枣、木香、当归、白术各10g,人参、龙眼肉、茯苓各15g,黄芪30g,远志5g,炙甘草6g。加减:汗出肢冷者加炮姜、附子;纳呆腹胀者加鸡内金、焦三仙;失眠多梦者加莲子心、夜交藤。加水煎煮至2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100mL/次,1剂/d,治疗时间为4周。在入组前1周要求所有患者停止服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

1.4 观察指标 ①疗效性指标:治疗前后通过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平均心率、最慢心率、总心搏数等变化,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②安全性指标: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血、尿、便常规等基础检查,同时予以胸片、甲状腺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肝肾功能检查,评定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喉头水肿、皮疹等。

1.5 疗效评价 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进行评价。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相比于治疗前,24h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提高≥10次/min或达到>60次/min;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24h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提高达到5~9次/min之间;无效:临床症状、心率无任何变化或明显恶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高于对照组6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24h动态心电图比较 治疗后两组总心搏、最慢心率、平均心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安全性 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3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缓慢性心律失常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国医学“心悸”、“眩晕”等范畴,心血不足,运行不畅、气血两虚是导致本病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学者认为[4],气血亏虚的同时心阳不振是引起本病的原因所在,治疗时应以补益气血,振奋心阳为基本原则。另有学者发现[5],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是由心脾两虚和气血不足形成的,补益气血是提高其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