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伊犁河谷植被与地形地貌及地下水关系

2018-09-18,,,,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伊犁河平原区矿化度

,, ,,

(1.河南省煤田地质局 三队,河南 新乡 453003;2.河南理工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3.广东省佛山地质局,广东 佛山 528000;4.中国地质调查局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 710054)

植被的生长状况是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因子[1-4]。针对伊犁河流域,冯金杰等[5]、刘芳等[6]、王倩等[7]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了伊犁河流域植被时空变化及降雨、温度等气象因素对植被生长状况的影响;田中平等[8]在对伊犁河流域北坡进行实地调查和取样的基础上,分析了植被多样性和土壤因子沿海拔的分布方式;海米提·依米提、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等[9-13]对地下水埋深、总溶解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 TDS)、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上述学者针对伊犁河流域植被与气象、土壤、地下水埋深、TDS、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对植被与地形地貌、地下水位埋深等的定量研究不足。为此,本文运用RS和GIS技术,开展植被与地形地貌、地下水埋深、TDS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以期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新疆西北部伊犁河谷内,地处亚欧大陆中心,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面向中亚、欧洲的桥头堡。区内地形地貌呈“三山二盆一谷地”的格局,整体呈喇叭状,东、南、北三面环山,地势东高西低,东窄西宽,可接受北冰洋和大西洋带来的湿润水汽[14],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265.8 mm,蒸发量1 595.7 mm,生态环境脆弱。伊犁河近东西向横贯研究区,在我国境内汇集了特克斯河、喀什河及众多支流后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最终汇入巴尔喀什湖(图1)[15-17]。

图1 研究区位置及采样点分布Fig.1 Location of study area and sampling point distribution

伊犁河谷为中生代的断陷谷地,第四系地层发育,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加,地层出现多次单一砂砾石层与细颗粒多层结构的交替。北部及南部山区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山前冲洪积或冰水沉积倾斜平原是地下水主要径流区,谷地中部平原区为地下水主要排泄区。地下水流除谷地两侧为南北向径流外,整体流向为由东向西。

2 数据与方法

数据来源包括:数字高程模型DEM及遥感影像(与地下水位统测及水样采集同期)、地下水位统测数据、水化学数据等(表1),其中DEM及遥感影像数据来源于国家地理空间数据云,水样测试工作是由新疆地矿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大队完成,测试严格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 NDVI)是衡量植被发育好坏的常用指标,其值越高说明植被生长状况越好,反之越差。采用RS和GIS技术,经过遥感影像数据预处理、波段运算后得到流域NDVI分布图(图2(a)),利用水位统测和TDS数据进行克里金插值得到地下水埋深(图2(b))及地下水TDS分区图(图2(c)),地貌图则是在前人资料基础上结合遥感影像解译得到(图2(d))。基于伊犁河流域特点,将上述图件重采样至250 m,采用ArcGIS的提取值至点功能将地形地貌、地下水埋深及TDS与植被NDVI建立相关关系。

表1 数据列表Table 1 Data list

图2 数据处理结果Fig.2 Data processing results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被与地形地貌关系

3.1.1 植被(NDVI)与地貌关系

区内南北两侧分别被科古琴山、婆罗科努山和阿吾拉勒山、阿拉喀尔他乌山夹持,地貌表现为山势高峻,从两侧山脉的山脊线向盆地,呈现出由高到低逐级下降的阶梯状地貌,伊犁河为最低排泄基准面;中山带河网密布,多受断层控制;山地丘陵面积大,坡度陡;低山丘陵及高阶地区多被黄土覆盖。

本文利用研究区地貌分区,提取植被NDVI值,建立地貌与NDVI值的相关关系(图3)。结果表明:沼泽平原区因水分充足,喜水植物丛生,NDVI平均值为0.392;缓倾斜砾质平原区、冲洪积细土平原区NDVI平均值分别为0.347和0.321,植被长势较好;山前黄土丘陵、风积沙丘及强倾斜砾质平原区NDVI值介于0.102~0.128之间,植被长势较差。总体上看,沼泽平原、冲洪积细土平原、缓倾斜含砾细土平原、黄土丘陵、风积沙丘及强倾斜砾质平原区植被生长状况依次变差。

图3 NDVI与地貌关系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NDVI and topography

3.1.2 植被(NDVI)与地形关系

伊犁河谷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间为谷地。本文以50 m为间隔,分别统计每个高程区间内的NDVI平均值,用以表示植被生长状况随地形变化的规律(图4)。

图4 NDVI与海拔关系Fig.4 Relationship between NDVI and altitude

由图4可看出:随着高程的增加,NDVI值在750 m及2 800 m出现2处极大值后逐渐减小。研究区内高程<600 m范围内为荒漠生态系统和水体湿地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地下水以蒸发消耗为主,生长有骆驼刺等耐旱植被,植被稀疏,长势较差,仅在霍城南部区域有分布;水体湿地生态系统为地下水排泄区,生长有芦苇、碱蓬、红柳等,植被覆盖度相对较高,生态环境脆弱。高程600~850 m为人工绿洲生态系统,是地下水的径流消耗区,为河流冲洪积扇平原区地貌,种植大片玉米、棉花等农作物,NDVI平均值一般>0.28。高程>850 m后逐渐变为山地生态系统,降雨量大,为径流形成区,冲沟发育。高程1 000 m附近为低山丘陵区,因地形坡度大且有黄土覆盖,植被覆盖率低,NDVI平均值<0.16,且多为耐旱植被;中高山发育有落叶阔叶林、山地草原带和针叶林带,NDVI平均值介于0.20~0.25之间;植被长势较好,极高山区多有冰雪覆盖,NDVI值一般<0。

3.2 植被与地下水关系

3.2.1 植被(NDVI)与TDS关系

研究区主要分布有HCO3,HCO3-SO4,SO4-Cl型水,TDS多为<1 000 mg/L的淡水,在霍城县北部局部区域、伊犁河下游冲积细土平原区、伊宁县城附近、巩留县北部平原区以及那拉提山前洪积平原区分布着微咸水,TDS为1 000~3 000 mg/L;在新源县则克台农场附近、察县西部小范围区域分布着咸水,TDS为3 000~10 000 mg/L,其中,在则克台镇一大队附近,TDS为6 163.4 mg/L,为全区域最高值。

由TDS与NDVI关系(图5)可知:地下水矿化度在0~1 000 mg/L时,矿化度与植被生长状况无明显相关关系;但在矿化度>1 000 mg/L后,随着矿化度的升高,植被生长状况逐渐变差,两者关系明显,相关关系为y=-4×10-5x+0.332 1,拟合系数为0.733 5。

图5 NDVI与TDS关系Fig.5 Relationship between NDVI and TDS

3.2.2 植被(NDVI)与地下水埋深关系

伊犁河谷区内地下水埋深在山前冲洪积扇区较大,一般高程>100 m,而在河流冲洪积扇的河谷两侧,地下水埋深较浅,大多为0~15 m范围。研究通过对伊犁河附近等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的区域以地下水埋深0.2 m为间隔统计分析对应深度下NDVI平均值(图6)。结果表明:植被NDVI值随着地下水埋深逐渐变大后又逐渐变小,相关关系为:y=-0.011x2+0.058x+0.29,拟合系数为0.764 8;当地下水埋深>4.3 m后略有波动,但整体趋于稳定。可认为新疆伊犁河谷区地下水埋深为0~1.2 m时,植物根系可直接吸收地下水,水分充足,植被生长茂盛,但由于蒸发强烈,可能会导致土壤盐渍化,同时也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耐盐喜水植被为该区域优势植被,如沙柳、碱蓬及芦苇和杂合草,可认为是盐渍化水位埋深区;地下水埋深为1.2~4.3 m时,NDVI平均值整体较大,水分能完全满足植被生长的需求,亦不会产生土壤盐渍化等问题,为植被的适生地下水埋深,而地下水埋深为2.8 m左右时对应最大的NDVI平均值为植被生长的最佳水位;4.3 m后地下水对植被的影响逐渐变小,气候及人类活动对植被影响逐渐增强。

图6 NDVI与地下水埋深关系Fig.6 Relationship between NDVI and groundwater depth

4 结 论

本文以伊犁河流域植被为研究对象,在区域尺度上定量研究了地形地貌、地下水埋深、TDS等因素对植被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1)不同地貌间植被类型及生长状况差异明显,总体上看,沼泽平原、冲洪积细土平原、缓倾斜含砾细土平原、黄土丘陵、风积沙丘及强倾斜砾质平原区植被生长状况依次变差。

(2)随着高程的增加,NDVI值在750 m及2 800 m出现2处极大值,对应人工绿洲生态系统和中高山针叶、阔叶林带及山地草原带。

(3)地下水矿化度在0~1 000 mg/L时,矿化度与植被生长状况无明显相关关系,但在矿化度>1 000 mg/L后,随着矿化度的升高,植被生长状况逐渐变差。

(4)由地下水埋深与植被关系可知,0~1.2 m为盐渍化水位埋深,1.2~4.3 m为植被适生地下水埋深,2.8 m为植被生长最佳水位,4.3 m以后地下水对植被影响逐渐变弱,气候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逐渐增强。

猜你喜欢

伊犁河平原区矿化度
浅谈沿海平原区铁路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重点
水系连通工程下博斯腾湖矿化度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家在伊犁河
离子组成及矿化度对低矿化度水驱采收率的影响
伊犁河
河北省平原区新近系热储回灌的可行性与前景分析
河北省平原区馆陶组热储地下热水动态特征
伊犁河向西
低矿化度水驱技术增产机理与适用条件
伊犁河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