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2018-09-17白帆

考试周刊 2018年81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

摘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始终处在动态中的长期工作。怎样搭上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快车”,同时准确把握当代研究生的特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和方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以京津冀区域教育协同背景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例,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发展和创新进行规划展望,以求探索一条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路径。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高端人才保障的重要渠道。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将保持研究生培养规模适度增长,在学研究生總规模将达290万人。

伴随日益增长的校研究生数量而来的是高校在培养教育方面的多重困境,很多高校长期以来将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作为教育重点,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掌握和端正品德的树立。近年来,研究生因学业、就业压力、人际交往等导致心理问题而产生严重后果的事件频发;因缺乏合理明确的发展规划而导致走上社会后接连碰壁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在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出现问题,给学校和专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正确引导、提升研究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等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所在。

一、 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的总体思路

1. “三全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要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系统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的一部分,参与到了“课程思政”创新改革、“一体化”育人综合改革和思想政治品牌战略等过程中。同时也在不断拓展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天津师范大学,面向全校研究生成立了素养历练基地,旨在提升研究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身心素质、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成为导师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研究生素养历练的实践阵地,基本实现了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模式。

2. “协同育人”。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一部分,由政府、社会、高校等统一协作,进行综合育人。政府做好顶层设计,给予政策、资金及平台支持,促进高校与社会单位的协同教育:包括合作办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设立实践教学基地,共建研究平台,人才双向交流等。促进高校间的协同育人:以天津市为例,2017年至今开设了三个不同主题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均由来自天津市十余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组成;2018年3月,天津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成立,成员单位包括了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极大地推动了高校间人才和教育教学资源的交流以及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开展。促进高校内部的全员协同:充分挖掘专职教师、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将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从内部实现育人协同协作、互联互通。

3. “自树树人”。研究生是一个整体素质较高,科研能力突出的群体,所以有些学校认为不用过多教育,有些学校又认为研究生在教育中只要被动接受就行。但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还是研究生本体,最终目标是研究生的自我完善和提高,这才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研究生群体对于自我成长成才有着强烈的愿望和主观能动性,研究生会、研究生社团、在新媒体中搭建的各类群体、自媒体等,都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教育者适当的引导和监督机制,给予充分的发挥、发展空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望

1.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摆脱以前的边缘角色,有效融入研究生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调动政府和高校、社会和高校以及高校内部之间的资源,形成培养教育合力:政府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社会关注度提高、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队伍持续扩充等等。

2. 创新思政教育类人才的育人和用人机制。从政策和机制上建立人才共享或联动机制,鼓励和推进教育协同区域内思政教育类人才资源合理、有序、良性流动和交流,在提升现有人才学历和素质的同时积极吸纳国内和国际高端人才,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人才资源。

3. 研究生思政类课堂教育形成新趋势。一是紧跟时代,围绕当前研究生的知识需求,形成思政课新型课程体系;紧跟实际,围绕解决研究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形成多元化的思政课师资系统。二是案例式教学成为趋势。思政课将向研究生专业课教授方式方法靠拢,用党的经典理论和最新理论成果对案例做深入剖析,以方法论教育代替过去一成不变的说教式授课。三是反转课堂教学成为趋势。结合研究生思想特点,提出一系列开放性问题供师生讨论,让学生从听到讲、从看到想,加深理性认知,实现教学相长。四是实践性教学成为趋势。思政课堂从教室延伸到广阔社会空间,实践教学成为必备环节,让研究生在近距离的观察思考中深化对我们国家、社会和自身的认识。

4.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更加多元、精细,教育成果成为区域教育协同的一大亮点。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潜移默化,借助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和传播力、影响力,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理念、思维也逐渐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1]寿晨燕.“三全育人”视阈下研究生德育工作模式的构建[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1]吴翠丽.协同治理理论视域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

作者简介:白帆,天津市,天津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