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德昌电影中的后殖民景观

2018-09-17王倩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0期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

摘 要:杨德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新电影运动”的旗手,被誉为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台湾电影导演之一。他用自己准确的镜头记录了台湾近代社会的历史变迁。这种变迁中包含着社会的复杂性和日殖后的殖民记忆,在本土与他者、传统与现代之间,殖民文化潜移默化中对台湾电影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杨德昌电影;后殖民主义;文化霸权

作者简介:王倩(1992.8-),女,汉族,山东省日照市人,现就读于河北大学艺术学院2016级戏剧与影视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影视艺术与文化批评。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1

在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的五十年里,殖民母文化已经渗透到台湾的科技、经济、文化、社会中,台湾电影作为文化的一种,也总在有意或无意的叙述、强调、表现“后殖民”这一叙事主题。在社会大背景下,杨德昌电影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后殖民景观。

一、道具作为符号:武士刀中的殖民意图

道具作为电影创作者的一种主观选择,往往都附带着导演浓烈的个人主观意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不论是小四住的房屋还是小马、小猫王的家,都是日式风格建筑。这些日殖侵略时期遗留的房屋,作为半永久性产品,它们记录着殖民母文化的侵略。在这些住房里,有很多日本人撤离台湾时并未带走的遗留物,它们影响着台湾普通民众的生活。像小猫王,从家里的屋檐横梁上翻出了一把武士短刀。新转学来的小马,父亲是位将军,家室显赫的他在阁楼里翻到了一把制作精美的日本武士刀,传言他曾用这把武士刀杀过人,所以大家很忌惮他。

不论是小猫王翻出的武士短刀还是小马翻出的武士刀,作为道具的它们,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小马,因为武士刀传言使他拥有着自己不可撼动的地位,小马和小马背后的武士刀象征着一种暴力的胜利。台湾历史上的腥风血雨已经模糊了台湾社会的道德观,对日本武士道暴力精神的暧昧,使之成为了青少年之间所推崇的一种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推动下,小四偷取了小猫王家里的武士短刀,最终刺进了小明的身体,这也暗示出台湾少年处在麻木不仁、冷漠残忍的社会大环境下做出的牺牲。

二、语言作为工具:文化侵略的遗留

语言作为信息交流的渠道,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显示出被殖民对于宗主国文化认同的态度。在杨德昌的电影中有普通话、闽南语、粤语、日语、英语等,多种语言相互交织在一起,呈现出语言多元化状态。但影片中对于日语的运用,毫无疑问也在说明着一个事实:在日本统治台湾的五十年里,日语在台湾社会文化中的渗透,其根蒂无法轻易拔出。

《青梅竹马》里的阿隆是一个保守传统的人,他最喜欢去日式卡啦OK屋,整墙的日式歌曲磁带,旧式的放片机,优美的日本歌曲,让人们看到了那个时期台湾社会的娱乐文化环境。日式卡啦OK屋,对于阿隆和他的朋友们来说,是放松心情、寻找感情释放的港湾。《一一》里的日本人大田在酒吧高歌一首日文歌曲时,旁边的听众都能用流利的日语来合唱,酒吧的气氛也因为这首歌变得火热。这些细节的呈现,都说明了台湾大众对日语的熟悉程度和对日本歌曲的喜爱。即使日本殖民者已经撤离台湾,但日殖时期所留下的语言、文化还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经历过这一时期的民众,他们身上印刻着的岁月痕迹,无法消解,他们的存在也时时刻刻提醒、警惕着民众后殖民时代的文化霸权。

三、情感依附:日本人智者启蒙形象

在台湾电影里对日本人的身份设置似乎暗示着他們来台湾的目的好像是教化民众,作为智者启蒙的形象构建民众的心智的同时,成为台湾人的精神寄托和情感依靠。在《一一》中,大田作为NJ公司邀请的生意伙伴,他认真严谨,十分直率诚实,大田的出现不仅是公司的指路者,更是NJ的情感归属。这位人到中年的中产阶级男性NJ,通过一次“日本之旅”,重温了自己的初恋时光,获得了新的生活动力。在这次“心灵朝圣之旅”中,日本不仅是他慰藉心灵乡愁之地,跟大田的交流更是解开了他多年的心结。大田就像上帝一样,对于一切了如指掌,又适时引导。不论是《一一》中担负智者启蒙的大田,《海滩一天》中传言逃到日本的德伟,还是《青梅竹马》里在日本生活的阿娟,都在无形之中告诉人们,殖民地经验依然在影响着台湾大众的日常生活、文化想象。

结语:

殖民者的离去并不是殖民历史的终结。在经受长久的政治、经济、文化殖民过程之后,殖民主义文化已经成为被殖民者的集体无意识,他们总在无意中认同于殖民者的身份、思想,杨德昌电影中就向人们呈现出了大量的后殖民景观。电影中不同风格的日式建筑、说着流利日语的阿隆、唱着日式歌曲的普通民众、从居住的日式建筑里翻出的武士刀、代表日本文化的插花和茶道,还有遵循日式礼仪的长辈、日式风格的屏风花瓶、日本人的智者启蒙形象、日本是电影主人公的心灵归宿等等,它们的存在都在说明着台湾社会对于殖民国母不仅是文化的依赖,更是一直精神上的依赖,殖民地成为了被殖民一个心灵归宿的港湾。这种混乱的现象也正表明着台湾民众对于自身身份认同的缺失和迷惘。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安德森.杨德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2]刘翠霞. 从殖民记忆到后殖民想象——台湾电影中的“日本书写”[J].社会科学,2009.

猜你喜欢

后殖民主义
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鲁滨逊漂流记》
《山河故人》:从民俗符号的颠覆看全球化语境下“文化乡愁”
行走在本土与全球化之间
寻根与扎根
从后殖民主义解读《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
《智取威虎山》: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融合中的隐忧
心是从来不会旅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