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是指向写作

2018-09-14刘学辉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7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文本阅读教学

刘学辉

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在于阅读教学,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阅读能力的高低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是否在阅读教学中从写作的角度来审视文本,学生是否从写作的角度来思考文本。阅读,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更是对作者思想情感,思维运作的阅读,还是对作者认识生活,感受生活能力的阅读。公国阅读教学不仅仅培养阅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实现其价值功能,就必须是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文本写了什么,而且还需要知道怎么写的。而这怎么写的才是最主要的。

我们知道,学生认识一定数量的字词之后,都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也会对文本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上,教学也就深入不到文本内部,探究不到文本深层次的东西。文本最核心的东西是文本内在的结构,这里面有作者对事物的独特的认识,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有作者独特的语言,是作者思维的结果,也是作者认识的结果。因此,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通过文本教学生写作,而是通过对作家写作思路,构思,语言等的体验与感悟,让学生触摸作者灵魂深处的东西,触摸作者的思维。只有这样,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才能真是的发挥出来,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才能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我们说语文教学的效率低下,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我们阅读教学定位不清楚,目标不明确。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就是学习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仅仅靠阅读还远远不够。语言文字的背后是作者的认识,是作者的思维。要真正获得语言能力,将文本的语言学到手,非要从作者的认识生活,感受生活这个层面上来认识文本,体验文本。否则,我们尽管可以获得文本的内容信息,但是,我们不可能获得文本的语言上的认知。语言对我们来说只能是外在于我们得一种存在,不会纳入我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语言是思维的产物,对语文本来说思维的对象是作家所描写在文本中的生活内容,品味语言品味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外在形式,而是言与意之间的那种对应关系。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那样,语文的根本就是揭示言与意之间的关系。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语文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通过阅读数量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这是不现实的。学生有大量其它课外作业要做,他们根本拿不出那么多的时间来阅读。同时,学生大量阅读语文素养就一定能提高吗?我看不一定。许多学生阅读了许多作品,还是不会写作,原因是他们根本没有从写作这个角度来研读文本。只知道写了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写这些东西。他们从文本中获得的只是一些表象上的东西,语言上东西根本没有深刻的认识。比如一个比喻句或者拟人句,如果我们脱离开具体的语境,我们很难对这个比喻句和拟人句有切身的体会,这个句式还是不能进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我们只要触摸到作者写作时的内心状态,才能真正获得对这两个句式的感悟。一个词语也是如此。我们说这个词使用准确,为什么有这样好的表达效果,这需要从写作这个角度来理解认识。离开了写作的体悟,我们很难获得对语言的理解与认识。

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的说法非常有意思的。他揭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既然是例子,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要通过阅读活动让学生获得一种语言能力。学生有没有获得语言能力是衡量语文教学效果的标尺。而言获得语言能力,一方面就要通过文本提高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好处。首先可以提高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也就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任何文章都是作家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结果。因此,要真正学好语文,读懂读透文本,就必须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味到作家是面对什么样的一种生活境遇,产生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来写作的。比如,人物语言很多,但是作者为什么要写人物的这句话而不写那句话,为什么要写这件事而不写那件事。面对人,事,物,景,作者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我们只有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一幅幅生活画面,然后站在作者角度来审视,来思考,来品味语言。这样,文本才能进入学生的视野,语言才能化作学生的思维。语文阅读教学就必须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把死的文字变成活的生活画面。文章都是作家审美的结果,美的语言,美的生活画面,美的情感等等都需要体悟的。

写作的事不仅仅是语言问题,还有一个思想认识的问题。许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词不达意,语言逻辑混乱,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主要还是认识的问题,对事物,对生活的理解,对社会人生的体验。许多时候不是因为我们的语言不到位,而是因为我们的认识不到位。都是因为我们没有理清楚事物的逻辑关系。所以语言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它还是一个认识问题。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的学习始于对语言所对应的事物的认识。语文教学就是从文字入手,探究作者思维的脉络,寻找作者思维的轨迹。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说到底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思維能力的培养不是说教,而是对文本的一种写作匠心的体悟,是透过文本对作者思维的思维。比如议论文,我们组织语言,组织文章内部结构,这些都离不开我们的认识。也就是说,我们要对我们论证的事物有透彻的认识,而且形成独特的对事物的认识,我们知道是哪些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我们一般会发现一些社会现象蕴含着的意义,挖掘出事件背后的东西,从现象到本质,得出结论。材料作文,要求我们分析材料,挖掘出材料背后的意义。我们才能形成观点。有了观点,一般就会有材料。语言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比如说明文,对说明对象认识的越清楚,越透彻,我们的文章就会越有条理。

当前,我们的阅读教学没有实际效果,我们的阅读之所以没有作用,关键就是我们离开生活来学习语文,我们把语言与作者反映的生活隔离开来,没有从作者对事物的认识角度教学其结果学生获得的就是一些简单的写作知识,那些写作知识,因为缺乏必要的生活内容的支撑,也就成了空洞的东西。离开生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也就没有了依托,学生的语言也就只能是一种空洞的词语,而没有丰富的内容。语言的学习是与对生活的认识同步进行的。语言来理解生活,生活丰富语言的内涵。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叶圣陶先生才认为,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我们许多人只是肤浅的认识思维。他们不知道思维不是逻辑学上的那个思维,而是认识学上的思维。也就是这个思维是建立在对文本所描写的事物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离开认识,这个思维也就失去了最主要的支撑。语文教学思维的培养是生动的,形象的,是富有人文气息的。学生是通过对语言的体味,感悟,在体验感悟语言的同时对作家所描写的生活进行体验感悟,进而对作家的思想情感以及认识进行体验,通过这样的体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想认识能力等都会得到锻炼。

总而言之,要发挥语文阅读教学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离不开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对作者思想的把握,情感的体验,思维的梳理。离不开对作者写作思路的把握。要真正让学生学习和祖国的语言文字,就必须要深入到文本年的内部,探究作者的匠心。任何语文教学改革如果背离了这个基本的原则,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是不会有大的效果的。

(作者单位:甘肃省山丹县教体局)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文本阅读教学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语言文字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