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方法

2018-09-14王洪敏

黑河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环境因素学困生

王洪敏

[摘要]初中数学是基础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一部分学困生,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学困生的产成与家庭环境、学生自身等因素有关。在帮助学困生走出学困之路的过程中,教师应走进他们的心里,用爱心感化他们,给他们尊重和信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改革,在学法上给予指导,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轻松,学生之间团结互助“一帮一,共进步”,最终摆脱学习困难的境地。

[关键词]学困生;环境因素;知识衔接;互帮互助

学生的类型不同,性格不同,对待学习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品学兼优的学生,每个知识点都能够准确理解,到位思考,会进行总结归纳,举一反三,让教师感到欣喜;学习中等的学生,对于知识点只要认真学习与思考,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与实践,成绩也会让教师惊喜;一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但是在班级活动中积极进取,为班级的建设出谋划策,为班级增添了很多活力;还有一类学生就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是教师急切想要帮助他们脱离学习困境的学生。学困生的产生原因有很多,下面试对其产生原因及转化对策作以阐述。

一、学困生的产生原因

一部分学生对于不懂的知识,由于懒惰或者基础不好,导致知识积压,产生厌学情绪。带着这种不良的情绪,学习越来越吃力,从而导致学习能力下降,逐渐成为学困生。其产生的具体原因有:

1.环境因素的影响

影响学生学习困难的环境因素很多,最大的环境因素来自于家庭。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不可忽视的,孩子的性格和习惯多受父母影响。如果父母积极学习,对待学习态度是认真的,那么大多数的孩子都会有较好的学习状态;一些不重视学习的家长,孩子学习就良莠不齐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和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首先要其父母明白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对于孩子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只有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共识,进行家校合作,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才能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在学习的道路上燃起希望之火。

2.学生自身的因素

有些学生在小学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进入初中后,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明显跟不上教学进度。在课堂上表现比较浮躁,听不进课,思想溜号。久而久之,学习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从而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成为学困生。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有很强的耐心和责任心,多了解学生的心理,对他们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

三、帮助学生走出“学困”之路

找到了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利于找出帮助他们摆脱学习困难的策略,使他们不断进步。

1.走进学生的心里

学困生的情况不是千篇一律的。针对他们的状况,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走进学生的心里,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关爱和真诚,在教师的帮助下摆脱困境。如学生黄某是一个个子不高的小姑娘,上课的时候经常扑闪着一双大眼睛认真地看我。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应用”练习中,大部分的学生都做完了,可她还在苦苦的思索。我走到她的面前,看着她的练习本,她不好意思地看看我笑了一下,我感觉到那是不好意思的苦笑。我给她仔细讲解了一遍,她认真地点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看到她此刻的表情,我心里也很宽慰,爱学习的孩子都是可爱的孩子。这道题解决完了,又紧接着练习了一道类型题,我又走到她的身边,她仍然是眉头紧锁,和刚才的表情如出一辙。我心里一惊,刚才她明明听明白了,难道我没讲懂?她感觉我站在她身边,头低低的。我默默地走开了,心想:一定要帮助黄某把问题弄懂。下课了,其他同学都到操场去活动了,她却趴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动。我猜想: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因为没有做出题目心情不好呢?我轻轻地走到黄某的面前,询问她说:“身体不舒服吗?”她摇摇头。我又问:“是心情不好吗?”她很小声地说:“我是不是太笨了?刚讲过的题目又不会做。”我告诉她:“你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是不是摔一跤就不学走路了吗?你吃饭的时候,有时会牙咬到舌头,是不是就不吃饭了呢?”她摇摇头,然后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告诉我说:“老师,我明白了,我知道我要怎么做了!”从此,她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在我的帮助下学习有了起色,学习状态越来越好。

2.做好数学知识的衔接

数学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对于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应更注重知识之间的衔接。例如在教七年级第一章“有理数”时,一些学困生在小学就没学好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甚至有的学生连整数的除法都不会,更别说学习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做了细致的教学计划,从学生基础出发,帮助学生复习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和整数的除法,带领学生做针对性的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和训练,提高了学困生的运算能力,这样学习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时就轻松多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除了做好数学知识的衔接外,我还对学困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学习分式时,我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分析得出分式和分数的相同点、不同点;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得到分式的基本性質;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得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学生通过对分数的知识复习,很容易学习分式的知识。结合教学实际,我还对学困生进行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的渗透,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在学法上对学困生进行预习、听讲、复习、总结、归纳、反思等环节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3.学生之间互帮互助

帮助学困生摆脱学习困难的状况,只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就要用集体的力量与智慧,号召学生之间互帮互助。记得学习“二次根式”时,学生梁某对于数的开方、根号问题就是听不懂,我给他耐心地讲解了几次,他说他明白了,可到做题时还是不会。我又很耐心地给他讲解,他的眼神中分明是带着疑惑的,但他却告诉我明白了。我看到这种情况没有点破他,而是在思索:学生明明没有明白,为什么却要说自己明白了呢?我猜想可能是出于自己的自尊,不好意思说没听明白。既然这样,我就应该找一个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于是我和同学们说:“在数学学习中,如果遇到了有难度的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同学们很踊跃地回答:独立思考、讨论、小组合作、问老师等。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说法,“老师也是感同身受。课堂上的问题老师都是课前做好准备工作的,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对于所有的问题都能游刃有余地解决。但是对于一个老师不常接触的问题,我也要进行思考或是和同事、同学们一起讨论才能获得结果的。”说到这里,一些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老师的学习方式和我们也差不多啊!我接着说:“有些同学在学习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只靠老师一个人来帮助力量是有限的,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来帮助老师、同学来一起学习、克服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我们一起登上数学学习的高峰呢?”很多同学都大声喊着“愿意、愿意”,班级此刻气氛都达到了沸点。我趁热打铁地说:“有很多同学都愿意伸出热情之手,真诚帮助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同学,咱们也来一个‘一帮一,共进步好不好?”通过学生的互帮互助,一些学困生的学习状态有所改变,付出终于得到回报。

4.改变对学困生的态度

想改变学困生,教师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对于学困生的做法与态度。在一个班级授课的时候,一节课学习多少内容,有整体的教学进度,还要根据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掌握程度而定。每个班级的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吃不饱”“吃得好”“吃不了”的情况。我的做法是在布置作业方面下足功夫: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与理解的差异,采取留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做题、做好题,给学困学生布置难度较小、重基础的内容,使学困生保持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学习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在他们完成作业后,给他们热诚的评语和真诚的鼓励,帮助他们一起进步。

通过多年的摸索、思考和钻研,对于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初见成效。转化学困生的过程,对于教师自身来说,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真正促进了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王立英.关于后进生转化教育的思考及对策初探[J].教育研究,2007,(02).

[2]韩素梅.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与“后进生”转化[J].科技资讯,2007,(02).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环境因素学困生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论庭院花卉种植的环境因素
家庭结构不健全的环境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可靠性工程之环境因素分析与控制*
免耕播种实践及其对小麦生产环境因素的影响
影响母猪繁殖能能力的环境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