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拓展探究教学的作用

2018-09-14李文杰

黑河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方法

李文杰

[摘要]随着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学方法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引下,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然而,在注重推陈出新之时,还要注意对教学方法的实施进行全方位把握,以此来避免产生本末倒置和避重就轻的后果。本文对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拓展探究教学方法是什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力求突破与创新。

[关键词]课程标准;拓展探究;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随着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逐渐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得到应用和推广。其中拓展探究教学因其具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使教学与课外阅读、社会生活和自己的思想实际密切联系,从而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等特点,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成为新课改中极具代表性的教学方法之一。语文教学要注重应用和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一、何谓拓展探究教学

所谓拓展探究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发掘教材的拓展点和空白处,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拓展性活动中,学生往往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就特别高。拓展探究教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整合各学科信息,发展综合素养,具有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拓展探究教學与传统教学的不同。

1.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有时,学生偶有见解或异议,也因与“标准答案”不符而被抹杀。因而,常常出现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一言堂”情况。学生的积极性逐渐被扼杀,由不敢说到不愿说直至思想僵化。拓展探究教学中,教师只作为教学方针的制定者和引导者,在确立既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学生要解决的问题)后,具体的拓展与探究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适当点拨。

2.与传统教学相比,拓展探究教学凸显一个“动”字

要让教材生动起来,不照本宣科;要让大脑兴奋起来,不死记硬背;要用嘴巴表达出来,不人云亦云;要把手脚解放出来,亲身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或引导或补充,学生则全力参与,全心思考,整个课堂活了。

二、拓展探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因而,在教学中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例如,在《再别康桥》的教学中,可利用诗作中对“金柳、水草、清潭、星辉”的描写,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去感受康桥的美。在《雷雨》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亲身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时代特征。在进行拓展探究教学时,要把学生全方位地调动起来,让其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兴趣,逐渐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产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2.有利于学生形成语文的基本能力

近些年来,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在题型的设置上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一方面,文本阅读变成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两种形式。另一方面,在问题设置上出现了拓展探究题。阅读的个性化趋势愈加明显。要想使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并形成学生的能力,必须依靠拓展探究教学的开展。例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关于其主题的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形成令人信服的定论。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一直强调其政治倾向,把它与政治环境联系在一起。在拓展探究教学中,教师就可提出“主题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样不但能对学生增强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其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而且在聆听学生的发言时,教师也能获得新的教学灵感和启示。现代社会尤为重视口语表达及语言交际能力。同样的一件事由两个口语交际能力有差异的人去完成,其效果大不相同。拓展探究教学是培养这一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拓展探究活动时,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与他人交流合作,互换信息,这样就在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组织、口语表达、人际交往等多种能力,达到了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

3.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信息平台,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要学会利用各种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展探究教学是完成以上要求很好的载体。在开展拓展探究教学时,应做好充足准备,可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组建几个大组,然后每组选出一个领导者,组织学生讨论。在合作活动前,提出明确的活动目标和活动的要求,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自行收集资料,当他们共同探究一个活动内容时,合作学习能力在提高,探究学习的意识在增强。

例如,在学习了《我有一个梦想》后,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在班级或个人主页上链接百度和一些好的教育教学网站,为学生自主发现式学习提供资源平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潜能。在学生获取必要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方法后,指导学生在讨论区中建立留言板,先组建几个大组,各组可通过留言板提出疑问,让学生在留言板讨论并提交到主页,教师浏览后可以指导或肯定,师生交互完成教学重点。语文学习可贵的是向课外延伸,与生活接轨。比如:王进喜的梦想是让中国甩掉贫油落后的帽子,老师的梦想是让学生都成为栋梁,那你们的梦想呢?以“放飞梦想”为题写一篇演讲稿。利用留言板上传,大家共享浏览,这种网络互动式作文将作文虚拟为网友的聊天,学生可以互相欣赏和点评,可以一人作文多人点评,互相取长补短,形成合作式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在回复中找寻亮点,进行积极的鼓励,从而实现真正的师生平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成为有心人,善于利用教材的空白处,发掘教材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热点、思维活点和学习难点的内容,积极开展拓展性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三、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内容不精,缺乏文本整体性

拓展探究教学需要教师提供准确的学习目标和具有探究意义的文本内容。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时,应避免只抓住一点进行分解破碎、要素截取,再以此为据重构另一种意义,进行不顾整体的无限发散,名为拓展实为“过度阐释”的现象的发生。

2.过分强调学生个人知识、情感价值的体现,忽视文本价值

有些教师不指导学生认真反复阅读文本,在文本语境中体悟文本原有的整体倾向,而是一味要求学生在解读时联系自己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經验。于是,肢解文本、设境虚假、无厘头戏说等做法降低了文本的原有价值。

3.拓展探究教学模式的公式化、定型化

其一般程式是:介绍作者与时代背景——落实生难字词——划分段落,逐段讲解——概括全文中心——总结写作特色——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在这种过程中,教师步步为营,片面分析,只重视对文本思想内容的解读,不重视对文本具体语言材料、艺术特色的品读领悟。

4.学生活动过于自由化,评价方式过激,有失公正公允

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注重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但是,一味以激励鼓舞为主,只会给学生更多的“迷失”,而非自信。学生活动较为自由,不管是形式单一还是花样百出,只要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都会流于形式,无法很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总之,拓展探究教学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对未知领域的设想,构建知识网络,积极开创知识的新内涵,从而增加知识的广度,知识的广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知识和技巧的巩固,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思维水平和创造能力。但是,任何新生事物在其产生后,都要在不断实践与探索中求发展、求完善。只有在教学中发现需拓展探究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我们才能真正将其完善,从而使高中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使语文教学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

[2]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教学方法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现与超越——《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评略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十年课改的回应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