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学习环境下大学生英语学习调查与分析

2018-09-14惠良虹惠晓萌魏静静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习者因子设备

惠良虹,刘 宁,惠晓萌,魏静静

(1.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2.东北大学资源与材料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3.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4.东北大学招生与就业处,辽宁 沈阳 110819)

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移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探讨的热点。2018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手机上网比例占97.5%,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设备,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移动网络技术不仅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对当前的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产生了众多的教育概念,如:社会学习、非正式学习、多模态识读能力等。现代网络技术使得学习从结构化的、权威型的、文本型的传统学习向泛在的、学习者为中心的,和多模态的学习趋势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新兴的移动学习,倡导“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无缝”的学习方式,强调了技术、学习和学习者的移动性。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全民学习英语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大学生把英语看成是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2016年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针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手段明确提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要密切关注移动学习理论的最新发展,……凸显现代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移动性、随时性等特点”,可见将移动学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拓展大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时间,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的突破口。

一、移动学习

在国外移动学习已经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学者们主要从移动学习的效果评价、学习系统的设计以及学习者的情感和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实证研究方法。其中移动学习在科学[1]、语言[2]和工程学科[3]的应用研究较多,并且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为未来大范围开展移动学习,实现泛在学习,促进终身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在我国移动学习研究主要侧重理论探讨和技术方面的平台开发。国内研究既有对移动学习概念和特征的辨析[4]、也有对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探讨[5],随着微信的普及,涌现出了大量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设计[6]。目前国内学界已经基本厘清了移动学习的概念、内涵和本质,为未来移动学习的应用研究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当今大学生的成长过程见证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他们被称为“数字土著”(digital natives),对互动式、无缝、便捷和多模态的移动学习模式比较容易接受。但是我们对当今大学生在移动学习环境下的英语学习状况了解甚少,因此本研究尝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大学生的移动英语学习现状,学习需求与问题,从而为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领域的发展提供案例,为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提供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

根据相关文献,结合访谈结果小组成员针对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学习调查进行多次头脑风暴与讨论,并就问卷题目的数目、可读性和顺序等问题提出多种选择,多次修改,最终达成一致,形成最后发放版问卷。最终用于研究的问卷分为三大部分:一是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和移动终端的拥有情况,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等七个小问题;二是被调查者的移动英语学习现状主要了解被访者对移动英语学习概念的了解程度等,这一部分由七个小问题组成。前两部分的目的是通过数据了解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拥有移动英语学习设备的差异以及对移动英语学习概念了解程度的差异,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第三部分重点参考王晓晨等针对中学生移动学习所设计的问卷[7],将其中涉及学习的内容改编成“英语学习”,并根据前期访谈增加了四道题目,本部分问题由28个小题组成,其中有一个反向题。这一部分中的题目选项采用的是李克特五点计分法,选项分别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非常同意”,依次计分为1,2,3,4,5每题均为单选题。除一个反向题之外,各题目的平均分越高,说明利用移动设备开展移动英语学习的状况越乐观。

(二)研究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采取方便样本形式在国内三所高校发放问卷300份,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一所,省属重点大学一所,省属普通高校一所。其中回收有效问卷285份,有效率95%。大一学生189人,占比66.3%;大二学生66人,占比23.2%;大三学生20 人,占比7.0%;大四学生10人,占比3.5%。其中男生143人,占比50.2%;女生142人,占比49.8%,男女比例接近一比一。在专业方面,有效数据284份,偏理科人数244人,占比84.2%;偏文科学生40人,占比15.2%。

研究使用SPSS17.0和AMOS18.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模型的验证。本文仅对第三部分研究结果进行汇报。前两部分研究结果将另文论述。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探索性因子分析

首先使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旋转法进行正交旋转,通过三次因子分析结果发现,其中10道题目不符合因子提取的要求,比如因子载荷小于0.4,或者同一个因子包含的项目数小于3,因此将这10道题项删除。最终因子分析结果KMO=0.83,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著(近似卡方值为1152.97,自由度为153,p=.000<.05)表明样本大小符合要求,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共提取五个因子,其特征值均大于1.0,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6.49%。表1显示了各描述项的因子载荷。

表1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提取出五个因子,分别是“期望及学习时间”“适用范围”“态度及功能”“兴趣”及“学习行为”。“期望及学习时间”反映的是学生对于移动设备中英语学习资源和特征的期望以及移动英语学习时间。比如66.1%的学生希望移动设备中能够增加英语知识点,61.4%的学生希望能够以交互的方式呈现英语学习资源,63.5%的学生希望移动设备能够呈现、记录英语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此外,54.9%的被试认为移动设备学习适合课后复习英语,42.6%的学生认为移动设备学习适合课前预习。可见总体而言大多数被试认为移动英语学习模式适合课下自主学习,他们主要将移动英语学习看作课堂英语学习的补充。他们青睐使用移动设备学习英语,并且喜欢交互的学习方式,而不仅仅是单向输出。

“适用范围”反映了被试对于移动英语学习时间长短和学习内容的认知。62.1%的被试认为移动英语学习适合学习简短精炼的知识。64.5%被试认为移动英语学习适合空闲时间的学习。61.0%的学生认为移动英语适合短时间的学习。可见,移动英语学习资源设计应该在保证内容完整的前提下,体现短小、凝练的特点。根据以上原则设计相应的微课,作为课下学习定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态度及功能”反映的是学生对于移动英语学习的认可,以及移动英语学习软件和硬件的功能需求。例如,44.3%被试非常希望使用移动设备帮助其英语学习。40%的学生认为可以上网的移动设备能够有助于提高其英语学习。40.3%认为在使用移动设备学习英语时需要及时的指导及反馈。48.4%希望能够使用移动设备与老师、同学交流英语学习中的问题。该因子反映出移动英语硬件设备应该具备网络交互功能,同时能够自动记录学习内容并且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反馈,例如针对学习者掌握不够牢固或者易错的信息进行反复操练,对于学习成果进行及时评估等。此外在移动英语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加入同伴互助或者教师反馈界面,将更加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帮助他们通过网络人际互动来解决英语学习中的难题。

“兴趣”因子主要体现了移动英语学习如何提升被试的英语学习兴趣。例如,68.6%的被试喜欢有视、音频和图片的英语学习资源。而且47.0%的被试认为使用移动设备能够有效帮助他们完成英语学习任务。此外52.6%的被试认为移动设备中的学习内容能够更新会提升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总之该因子反映的是移动英语学习内容如何调动被试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可见,包含视音频和图片的英语学习资源可以明显提高学习者的兴趣,激发移动英语学习动机。

“学习行为”因子主要反映了被试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的情况。例如:27.0%的学生经常利用移动设备学习英语。43.1%的学生能够熟练的在移动设备上输入英文。35.4%的学生能够独立制定移动英语学习计划。可见,对于大多数中国大学生而言使用移动设备来学习英语尚未形成习惯,他们利用移动设备学习英语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移动英语学习的自主能力有待加强。

(二) 信度检验和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1显示,各个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均在0.57以上,其中有些分量表由于项目数不多,其信度系数偏低,秦晓晴[8]曾经提到在国内外语言学期刊上也出现过由于项目数过少而接受信度系数较低的量表,因此综合考虑之后仍然接受以上的信度系数。以上问卷的总体Cronbach α系数为0.83,问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各个因子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有三个因子的均值都较高分别为“适用范围”“期望及学习时间”和“兴趣”。说明被试普遍认为移动英语学习适用于大学生在课下空闲时间,针对短小、精悍的内容进行短时间的,碎片化的学习。与当前的泛在学习理念相吻合。即学习者利用移动学习设备,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利用“缝隙”时间来学习,这就要求学习内容是相对独立的、完整的内容。对于外语学习而言,可以是学习一个短语、若干单词、或者一种语法现象,亦或是一种文化现象。学习的内容以不超过20分钟为好,内容短而精。同时学习资源的设计应该体现交互的特点,完善跟读、练习等环节设置,让学习者有很强的参与感。不仅如此将语言内容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的方式全方位呈现给学习者也会增加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很好的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弱化由于学习场所嘈杂导致的学习效果不佳。“态度及功能”因子的均值也较高,说明大学生对于移动英语学习持比较积极的态度,而且对于移动设备软硬件的功能有较高的期待。但是总体而言本研究被试的移动英语“学习行为”因子均值偏低,说明与较高的兴趣和较强的期待相比,大学生目前的移动英语学习现状并不是非常乐观。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往往将移动设备视为休闲娱乐的工具,尚未形成强烈的移动学习观念,因此今后需要学校和教师加强对于移动英语学习意识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移动英语学习的便捷性和优势,从而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充分拓宽其英语学习时间。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对于移动英语学习软件的了解不够深入,这就需要提升移动英语学习资源的丰富性、界面的友好性以及交互性并推介给学生,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场景应用不同的软件来辅助其外语学习。

(三)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此外尝试性的建立了本研究中的移动英语学习各个因子与“学习行为”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计算结果显示CMIN/DF=2.00,CFI=0.91,GFI=0.89,AGFI=0.91,RMSEA=0.06,RMR=0.04,大多数拟合指数符合模型拟合要求,模型拟合良好,假设模型可以被接受。路径图结果见图1。

图1显示,移动英语学习中的三个因子“期望及时间”“适用范围”和“态度功能”均通过“兴趣”因子对“学习行为”产生影响,其中“期望及时间”和“态度功能”对兴趣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49和0.32(p<0.05),路径系数显著。可见学生对于移动英语学习设备软、硬件的功能期望和态度会影响到其移动英语学习兴趣。“适用范围”对“兴趣”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24(p=0.07),这一路径系数接近显著,说明移动英语学习设备的使用范围对于学生使用移动设备学习英语的兴趣影响相对较小。最值得关注的是,“兴趣”对于大学生的移动英语“学习行为”产生直接显著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54。说明在使用移动设备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兴趣是影响其自主学习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只有当学习者认为移动设备中的资源有趣、新颖,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时才会触发其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

四、教育建议

(一)以兴趣为出发点设计移动英语学习资源

移动英语学习环境下,人们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移动英语学习资源,那么如何才能将此类学习资源设计的更为有效呢?通过本研究结果,发现“兴趣”对移动英语学习的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可以推断出,如果软件开发人员在设计开发过程中更多的考虑学习者的兴趣,将音频、视频、图片等资源与文本内容有机结合,开发移动英语学习平台,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

图1 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二)以自主学习规律为导向开发移动英语学习资源

在前面的因子分析结果中已经看到,在其他因子得分较高的情况下,“学习行为”因子得分较低,这就说明现阶段大学生移动英语的自主学习情况不容乐观。这就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开发移动英语学习资源的时候,以自主学习规律为导向,在主要知识呈现前通过提问和导入链接学习者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知识呈现过程中注重使用思维导图等模式展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加入学习效果测评,学习分享等模块,从而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三)通过教师引导将课堂教学与移动英语学习相结合

根据教育部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外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现代技术手段……教学方法的运用应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种大趋势下,教师的身份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相伴随而来的也有学生学习方法改变的要求,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高校老师要逐渐引导学生将课堂教学与移动英语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教师指导。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主导的英语学习环境下充分拓宽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时间,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校本学习内容开发相应的移动学习资源来支持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或者通过开发移动学习模式下的翻转课堂,则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束语

本研究提取出了现阶段大学生移动英语学习的五个因子,分别是“期望及学习时间”“适用范围”“态度及功能”“兴趣”和“学习行为”,并通过相关数据分析了不同因子间的联系与差异。通过基本的数据分析统计,了解到了现阶段大学生的移动英语学习现状,现阶段大学生移动设备持有率非常高,但是对移动英语学习的概念了解程度并不太高,但大部分学生都或多或少的进行着移动英语学习。学生较为喜欢的移动英语学习资源是包括声音和视频在内的短小精悍的学习资源,喜欢在空闲时间进行移动英语学习,但实际的学习资源和期望的学习资源存在一定的差距,且自主学习现状不容乐观,还需要高校英语教师给予相关方面的引导。后期通过模拟结构方程的构建,得出了“学习行为”的几个影响因子“期望及学习时间”“适用范围”“态度及功能”和“兴趣”对其的影响机制。根据数据结果,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希望为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猜你喜欢

学习者因子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影响因子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500kV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