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2018-09-13汪一百

电脑与电信 2018年7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计算机

汪一百

(长沙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9)

1 引言

正所谓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人才是执行“创新”的中坚力量,也是引领创新战略的砥柱。目前,我国创新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大学生身上,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培养,对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后,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应重分重视人才技术培养优势,基于创业人才培养任务,不断对计算机实践教学体制进行深入改革,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以高校计算机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效率。

2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论概述

在创业人才创新培养过程中,应建立相对合理的培养体系。很多学校提倡将“校企合作”作为主要导向,将“工学结合”作为主要目的,不断对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进而使创新改革真正落到实处[1]。为此,应具备创新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将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作为落脚点,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各项能力。对于计算机实践教学而言,其主要目标在于培养计算机复合型人才,根据专业特征,充分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理论,将学生作为核心,使创业人才培养能够达到原始目标。很多教师在计算机专业创业人才培养中提倡,建立多维实践应用平台,从而对各个实践环节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立足于平台,结合模块设计,构筑计算机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将创新与专业教育及实践教学改革有机融合在一起,有效解决创业能力培养执行难的问题。

3 计算机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3.1 对创新创业不够重视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虽然开展计算机实践教学体制改革,但是改革进程普遍较慢,对创业人才培养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很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意识比较低。有关调查发现,25%以上的计算机教师认为创新创业不重要[1]。由于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没有清晰的认识,导致学校实践教学体制改革工作滞后。这样一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计划均会受到影响,教师也无法及时转变其教学方式。

3.2 学校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高等院校培养实践型及复合型人才,主要目的在于满足日益完善的市场。但是,很多高校往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企业自身的需要,且不能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调整。这种情况必然会导致计算机专业学生与市场脱节,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3.3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缺乏实践

由于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存在较大问题,导致实践课程匮乏,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理论知识的二次强化,也会对实践应用造成明显影响,进而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使得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受到制约。调查结果显示,很多企业对计算机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表示担忧,且整体评价不高,这一方面是学生欠缺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原因在于实践课程所占比例太低。

图1 某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评价

3.4 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对于计算机人才培养而言,提高创业实践人才的各种能力,是开展教学体制改革的基础。为此,应对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进行强化。现阶段我国高校计算机师资队伍虽然教学能力较高,但是部分教师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与现实需要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相关资料显示,50%以上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未能及时接受创新创业再教育,加之很多教师没有在企业履职的经验,导致实践教学改革存在很大问题[2]。另外,很多教师也未能及时参与到相关科研研究项目中,对其自身知识更新产生一定影响。

4 基于创新创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4.1 找准切入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对于高等学校而言,若想要在人才培养上取得更大成效,应以企业岗位需要作为切入点,努力实现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对接,不断强化学生岗位能力。利用系统构建及相关科目设计,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对其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强化,从而增加创新意识。一般情况下,应该从三个方面加以研讨:一是实践教学内容的确立和创新;二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的考核;三是实践教学相关保障机制。此外,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引入新思维,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例如,融合模块化设计思维,在实践教学中推行模块化教学模式,突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在教学课程中的地位。与此同时,关注学生课程设计情况,着重培养学生这个方面的能力。

4.2 突出实验教学作用,完善课程设计

在计算机教学中,实验课必不可少,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体现。例如,计算机学生在学完C语言编程理论知识后,教师应组织活动,对此学科的实际应用进行强化。要求学生采用相对简易的编程语言来编写程序,为网页设计学习奠定一定基础[3]。为此,教师应对课程做出合理安排,增加实验课程,减少理论课程所占的时间。这样一来,学生可在较高的兴趣驱使下,不断深化所学知识,也可避免发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脱节的问题。除实验外,也包括实训和实习。

对于课程设计而言,此部分内容主要目的在于检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般情况下,不同计算机专业之间,其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存在一定差异,且不同就业方向的课程设计也有所不同。例如,针对毕业后从事软件开发的计算机毕业生而言,在对其开展课程设计时,应重点将关注点放在小程序开发及设计上,定期为其举办展示活动,从而在课程设计中看到学生独立设计的编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潜能,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除课程设计外,也包括毕业设计[4]。

4.3 构建创新创业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综合技能培养教育中,教师应不断透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意识及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对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加以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以改进教学方法为基础,不断对实践教学环境氛围进行优化,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包括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整改,采取更加灵活自如的方式,增加实验及实训课程中的趣味性。

此外,作为实践教学改革的先行者,教师也要善于营造更加轻松的学习环境,使教学更加开放,使学生能够放胆参与到讨论中,从而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在学习动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企业实践工作中,利用对口就业企业对学生开展实践教学,从而使学生肯定自我学习成果。创建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例如,某学校组织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参与到某品牌电脑售后服务工作中,开展电脑维修服务,透过相对直观且真实的体验,充分对企业经管实践进行了解。

4.4 搭建良好平台,健全教学保障机制

教师应善于在校内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教学环境,利用创新创业社团,重点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不断提高创业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对校内计算机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不断搭建更多更好的专业平台,为学生实践教学开辟新道路。例如,创建创新实验室,紧紧围绕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培养内容,对重点项目及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为学生提供更多创业平台及市场。利用创新创业社团中的相关活动,为学生校内实践教学创造更多便利条件,使其能够依靠实践载体实现自身价值[5]。

在很多高等院校中,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由教师牵头,为学生搭建更多创业孵化平台,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为学生创业提供更多技术及资金支持。例如,若有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学校及教师可及时为学生提供投资及融资方面的帮助,从而为创业的有序进展提供便利。而学生也可就此机会,将相关项目直接输送给企业。透过学校及教师为学生搭建的平台,能够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更多保障。

5 结束语

计算机专业是实践技能较强的学科,其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求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要过硬,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择业问题。传统意义上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现阶段计算机职业就业需要,因此应结合专业特点,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更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与此同时,要准确定位实践教学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新型实践人才培养策略,充分重视学生的技能实践锻炼。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做好多种模式融合工作,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效果,从而使实践教学改革整体推进,切实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未来就业、创业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