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城乡用地现状数据生产方法研究

2018-09-13赵丽娟陈诚沈锐锋

现代测绘 2018年3期
关键词:国情普查用地

赵丽娟陈 诚沈锐锋

(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嘉兴 浙江314000)

0 引 言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对象主要包括地表形态、地表覆盖、重要地理国情要素,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标准的制定参考了相关部门及领域的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1]。因此,需考虑将国普成果与城乡用地之间建立联系。

本文以嘉兴市本级为例,以嘉兴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为基础,通过对地理国情普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城乡用地数据分类标准体系的分析研究,得到数据之间的对应转换关系,并基于此,研究城乡用地现状调查的技术方法,最终得到嘉兴市城乡用地现状数据成果。

1 数据标准体系相互关系研究

1.1 国普成果、城乡用地数据分类体系

地理国情普查结合相关部门的现行标准,制定数据分类体系和数据采集指标,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根据《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GDPJ 01-2013),其分为耕地、园地等12大类。

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城乡用地是指市域范围内的所用土地,包括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其中,建设用地中的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根据各类用地的相关定义,可将城市建设用地进一步区分出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8大类用地。

1.2 国普成果与城乡用地数据相互关系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的地表覆盖数据主要是采集地表自然地物和人工构筑物等地物。用地现状调查是在区分自然地物和人工构筑物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其社会属性来进行区分的,二者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考虑将国普地表覆盖数据作为乡村地区用地现状调查的基础数据,根据两类数据的采集指标[2-3],实现两类数据之间的对应转换(表1)。

表1 城乡用地数据与国普地表覆盖数据之间对应关系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在中心城区范围内,采集了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国普要素数据。通过分析各自的采集标准,得到城乡用地数据与国普要素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表2)。

1.3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与城乡用地数据相互关系

国普地表覆盖数据所采集的地物范围是各地物垂直投影范围。由于植被遮盖等原因,国普地表覆盖数据中的道路、水系数据与实际有较大不同,无法反映其真实范围。

表2 城乡用地数据与国普要素数据之间对应关系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能够真实反映地物的空间位置和范围[4],因此参考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来确定城乡用地中道路、水系的用地范围,根据并参照基础数据相关标准,可以得到它与城乡用地数据之间对应关系(表3)。

2 城乡用地现状调查

2.1 数据生产方法

本文以嘉兴市本级作为试验区,通过分析国普成果、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与城乡用地数据之间相互关系,得到城乡用地现状调查技术方法。利用数据间相互关系,通过数据对应转换,同时结合直接勾画地图斑的方式,得到嘉兴市城乡用地现状数据。

2.2 乡村地区城乡用地现状调查方法

按照上述方法,获得乡村地区城乡用地数据生产的具体实现方法(图1)。

(1)根据范围线划分城区与外围乡村地区。

(2)提取1∶2 000基础数据中的水系数据,对国普地表覆盖成果进行处理,得到水域用地。

(3)提取1∶2 000基础数据中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数据,并对国普地表覆盖成果进行处理,获得区域交通设施用地。

表3 城乡用地现状数据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之间对应关系

(4)参考影像及其他相关数据资料,确定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

(5)在经过上述处理后的国普地表覆盖数据中提取05类图斑,作为村庄建设用地。

(6)剩余类型的国普地表覆盖数据则作为为农林用地。

2.3 城区及镇区城乡用地现状调查方法

城市地区参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 137-2011)中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标准,对嘉兴市中心城区及九个乡镇镇区(不含乡集镇)进行城市建设用地数据生产分类(图2)。

(1)提取1∶2 000基础数据中道路数据,对其进行相关处理,得到城市道路用地。

(2)提取城市建成区绿地现状及绿化覆盖率成果中的绿地现状数据,作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

(3)提取国情普查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中的城镇功能单元数据,并根据该数据与城乡用地数据之间的关系,将其转换为相应的城市建设用地类型。

图1 乡村地区城乡用地数据生产方法

图2 城市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数据生产方法

(4)对剩余无参考资料区域,根据遥感影像数据及POI兴趣点数据,勾绘用地范围,并判断用地性质。

图3 嘉兴市城乡用地统计

3 数据成果分析

该方法所得用地现状数据与传统方法不同(图3—4)。

图4 嘉兴市建设用地统计

(1)数据成果更为精细,成果图斑可实现无缝拼接,完整覆盖调查范围。

(2)数据生产所参考的数据资料实行每年动态监测,以此为基础生产的城乡用地现状数据能够实现持续、快速更新。

(3)国普地表覆盖数据对乡村地区的地物类别均进行了实地核实,可以以此为基础对农村地区用地类型进行区分,弥补了乡村地区用地数据缺乏的不足。

(4)项目依据GIS数据标准进行数据生产,便于采用地理信息平台进行数据管理、空间分析以及与其他类数据的融合拼接、交换使用[5]。

4 结 语

通过对地理国情普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城乡用地数据分类标准进行分析研究,得到各类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此为基础研究城乡用地现状调查技术方法,并得到相关数据成果。通过该方法进行用地现状调查,能够保证数据成果的真实性、严谨性和准确性,且在国普成果进行动态监测时,能够实现其他各类数据成果的快速、持续更新。此外,用地理信息的手段可以方便地对采用该种方法得到的数据成果用地理信息的手段进行数据管理,实现其与其他各类数据的融合、交换,对于推进规划部门数据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国情普查用地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悠悠游子心 深深家国情——一个普通海外留学生的成长
家国情 诗词魂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推广生物乙醇汽油:迫切且合乎国情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