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 “天人合一”思想下陶瓷绘画艺术的审美特色

2018-09-13吴小萍

中国陶瓷工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天人合一合一统一

吴小萍

(丽水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天人合一”思想有二层内涵:一是天人一致,认为人是置身于宇宙自然大天地的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相通,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从而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发展规律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基础,深刻影响着中国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探究“天人合一”思想在陶瓷绘画中的艺术审美表现及其审美意境,对陶瓷绘画艺术的历史研究、艺术欣赏以及陶瓷绘画艺术的现实创新创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1 “天人合一”思想的历史演绎及其对中国艺术审美的影响

天与人的关系是人与其置身世界的关系。中国古人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天与人之间同“道”,人与自然是终极合一的,这是原始的相对朴素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相对成形,自老子提出“道论”后,“天人合一”的“天”以代表自然和最高理想逐渐排除了“天意”、“神灵”的含义。道家把人超越社会现实的种种束缚回归自然作为其生活理想的追求,以实现其所谓高层次上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天人合一”思想通过不断的补充和完善,很好阐明了天与人的关系以及天和人何以能够合一,从而基本成为了先秦诸子百家都能接受的共同思想。汉代崇尚儒术,以董仲舒为中心并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的封建神学体系,奠定了“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的基本地位。宋代各种“天人合一”学说思想趋于统一,尤其是程颐和朱熹,认为在“人性与天道”间存在着一以贯之的统一性,人就是要掌握这个统一的“道”,这是其论述和说明“人性和天道”的主旨,其实质是“天人合一”思想,并很好地被融入了宋代绘画之中。

“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基本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统一”以及“人与宇宙的和谐协调相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与天由同一本体构成,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遵循着同样的规律。中国哲学的宇宙观认为人类的社会生活也是组成自然的部分,从而道家与儒家的“人天合一”和“天人合一”,都统一于人与自然的合一,也就是人的主体和自然客观世界的客体本来是合一的,而人们的认识要与自然界事物发展保持和谐一致,就要达到主、客体的合一。

艺术审美的本质是“主体与客体的感性观照”。中国哲学以“道”为核心,中国美学的本体基于哲学的“道”,“天人合一”的“道”是中国艺术审美的“美”的内涵。“道”是一切事物的阴阳本原,万物万事皆具阴阳,并在阴阳对立运动中构成动态的和谐统一。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宇宙观以及阴阳思想,使中国艺术美学认为“美”是存在于主体与客体融合的“天人合一”中。就艺术审美过程而言,艺术审美的“美”的本质和“天人合一”是统一的,艺术审美活动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天人合一”活动过程。

2 “天人合一”思想下陶瓷绘画的艺术表现

“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核心,影响着陶瓷绘画艺术。天人合一”思想在陶瓷绘画中主要表现为创作者的自我主体与艺术绘画自然客体的和谐统一。因而结合中国绘画及其相关理论,考察“天人合一”思想对陶瓷绘画艺术审美特色的影响,可以深入探究陶瓷绘画艺术的审美意境及其艺术精髓。

在陶瓷绘画中,“天人合一”思想主要体现在绘画的艺术构成、形式表现、题材类别以及陶瓷绘画创作过程和艺术作品的审美品评等方面。在艺术构成上,陶瓷绘画艺术重视“形似“与”神似”的统一,强调达到人的主观与自然的客观完美合一;在形式表现上,陶瓷绘画艺术通过对自然形象的表现和绘画笔法的运用以及艺术形体与色彩的抽象表达,来达到对自然形象的客观再现与艺术创作者自我主观表现的完美统一;在题材内容上,受根深蒂固的“天人合一”思想影响,陶瓷绘画的题材内容没有脱离“天人合一”思想的“道”与“理”,虽然囿于人物、山水、花鸟三大题材类别,但仍然遵循“绘画的本质是体现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及其再现与表现的对应统一”的规律。在审美品评上,陶瓷绘画艺术认为达到了“天人合一”境界的作品才是佳作。

3 “天人合一”思想下陶瓷绘画的艺术手法特征

陶瓷绘画艺术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也是中华民族不同历史时期和环境条件下的社会意识形态、民族心理和哲学思维的体现;受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哲学思维及其艺术美学思想影响,陶瓷绘画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强调主客体的融合与统一,认为艺术活动的本质是“客观自然再现与作者主体精神表现”二者的高度完美合一。陶瓷绘画艺术作为再现与表现合一的艺术,在意境追求上往往通过模仿和表现的结合,达到“形神”兼备。陶瓷绘画为体现“天人合一”思想,在绘画手法上也充分运用中国绘画美学理论,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更强调表现,并通过绘画的形似与抽象的合一达到自然美和精神美的和谐统一。这种通过简单的形象再现或是单一的抽象表现所达到的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融合,既体现着自然的本质,又体现着人的自我,达到了具象的写实和抽象写意的完美统一。陶瓷绘画在包含中国绘画艺术共性的同时独具陶瓷艺术的特殊性,陶瓷绘画区别于其它艺术的最大特殊性在于必须经过高温烧成,陶瓷绘画这种独特的“土”与“火”结合的高温“窑变”艺术,使得陶瓷绘画注重写意而又不失形神兼备,人与自然合一的“大美”表现得更加完美。

4 “天人合一”思想在陶瓷综合装饰绘画中的独特表现

陶瓷综合装饰是现时代背景下时兴的陶瓷装饰艺术手法,以其独特的艺术面貌和形象被运用于陶瓷绘画中。陶瓷综合装饰是指在同一作品上运用诸如釉上彩、釉下彩、雕刻、剔花等多种技术装饰手法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一样特点的装饰技术和技巧,使不同的装饰技术手法互相衬托达到奇特艺术效果的一种装饰手法。陶瓷综合装饰利用坯釉质料的特性,运用一定的处理技法,强调绘画手法上的“人为”和陶瓷高温烧成时“窑变”的“自然天成”的结合,从而使作品兼备天然本质美和人为创造美。陶瓷综合装饰具有构思美、纹饰美、材料美、工艺美、整体美等特征,是最适合用来表现陶瓷绘画中“天人合人”思想的陶瓷装饰手法之一。陶瓷绘画中“天人合一”意境并不是简单停留在复制自然形象上,而是强调表达人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陶瓷山水画是最能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绘画类别,山水画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山水”让人心旷神怡,使人感受到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活理想,让精神得到升华。结合陶瓷综合装饰手法在构思上具有的独创性、新颖性、情味性等特性,运用陶瓷综合装饰工艺手法,同时结合陶瓷高温烧成“窑变”的自然天成,能够恰得好处地表现陶瓷山水画的“天人合一”思想意境。

图1 陶瓷绘画作品(平板风景画)Fig.1 Ceramic painting (Landscape on plaque)

图2 陶瓷绘画作品(瓶类风景画)Fig.2 Ceramic painting (Landscape on vase)

在整个陶瓷绘画艺术体系,“天人合一”思想构筑了其艺术审美的核心。图1和图2是两幅相对完美的陶瓷综合装饰山水类绘画艺术作品,从图中画面可以看出,创作者利用多种色釉进行综合装饰,在借釉色描绘自然山川风景画面的同时,表现出创作主体自我融入自然山川的一种情感,且通过对自然山川及其风景的描绘来达到寄托或抒发创作者热爱自然和追求美好理想生活的深厚感情。二幅作品都以自然生活场景的再现来表现创作者爱自然、爱美好生活的情怀,其实质是表现一种人与自然融合的“天人合一”思想艺术境界,也就是达到“天道”与“人道”的完美统一。这二幅陶瓷综合装饰山水风景类绘画作品,是“创作者的自我主体与艺术绘画自然客体的和谐统一”。由于陶瓷综合装饰在手法上选择了用色釉代替一般绘画的色料,创作者通过其熟悉掌握的郎红釉、花釉、结晶釉等多种釉色相互融汇,使得烧制时高温“窑变”产生丰富自然的肌理效果,继而根据釉色的处理位置,用釉彩绘出山水、飞鸟、农舍、花草、古树绿叶,充分地表达了天、地、人的和谐景象。陶瓷色釉高温下的自然天成以及釉彩精巧的人工描绘,让作品色彩争奇斗艳,艺术效果多彩多姿,艺术审美韵味独特。

5 “天人合一”思想下陶瓷绘画的艺术审美意境

“意境”在内涵上可以简单表述为艺术创作者借客观审美对象表达其艺术思想与情感并达到“物我合一”的一种境界。陶瓷绘画强调艺术境界,常常通过塑造能体现完美的主客统一、动静结合、虚实相间、情景交融的形象来营造艺术意境。受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影响,陶瓷绘画在创作上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置身于自然,既学习自然,又抒发对自然的性情感受,让人与自然“完美合一”。图1和图2这两幅陶瓷综合装饰绘画作品便是很好的例证,这两幅作品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艺术意境营造手法,同时陶瓷综合装饰的运用和陶瓷高温“窑变”的艺术效果,让欣赏者犹如身临其境。

陶瓷绘画艺术在创作理念上体现了创作者“天人合一”的人生观和艺术理想,是中国美学思想影响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和演变的结果。陶瓷绘画着重探讨意境中的虚实,强调意境可分为“实境”和“虚境”,“实境”指画面实际描写的实物如景、形、境,“虚境”为由实境诱发和延伸出的审美想象空间,是在具象实境基础上经由联想扩大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感悟和体味,这种“实境”和“虚境”的完美对立统一,构筑了陶瓷绘画无穷的意境美。

融合“天人合一”思想并具有幽远艺术审美意境的陶瓷绘画艺术作品很多。图1和图2这两幅陶瓷综合装饰绘画作品,其在艺术审美表现上不仅很好地融入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在审美意境营造上通过动静结合、虚实相间、情景交融的方式让人与自然达到了“完美合一”的至高境界,是不可多得的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艺术审美意境的优秀陶瓷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天人合一合一统一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人剑合一
统一数量再比较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关于“三规合一”的几点思考
坚持“四纳入” 实施“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