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永生教授治疗慢性湿疹验案

2018-09-12贾云洛李证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24期
关键词:名医经验

贾云洛 李证

【摘要】慢性湿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在我国患病率较高,因其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主要治疗方式多是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及口服抗组胺剂药物等。黄永生教授运用经典指导临床,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运用中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慢性湿疹;名医经验;黄永生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4..01

Professor Huang Yongshengs Experience of Treatment of Chronic Eczema

Jia Yun-luo1,Li Zheng1

(1.The graduat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lin Changchun 130117,China;2.The graduat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lin Changchun 130117,China)

黄永生教授是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终身教授,国家名老中医,全国第三批师带徒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黄永生教授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慢性湿疹中遵循“祛风先行血,血行风自灭”治疗原则,运用四物汤加减养血润燥,辅以祛风止痒药治疗慢性湿疹每获良效,现将典型医案分享如下。

1 医案一

李某,男,38岁,就诊日期:2016年11月1日。主诉:双下肢丘疹瘙痒10年,加重1个月。现病史: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散在红色丘疹,瘙痒,红肿伴渗出,反复发作,每于季节更替加重。1个月前,上症加重,皮肤瘙痒剧烈伴局部皮肤增厚,抓伤后有渗出。易怒,微怕凉,偶耳鸣,余无不适,纳眠可,二便可,舌尖红,体青紫瘀暗,苔薄,脉弦细。既往史:乙肝10年(小三阳);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西医诊断:慢性湿疹。中医诊断:湿毒疮,血虚风燥证。治则: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处方:当归30 g,川芎10 g,生地30 g,赤芍15 g,桃仁15 g,红花10 g,丹皮10 g,紫草15 g,乌蛇30 g,白鲜皮30 g,制首乌30 g,白蒺藜30 g,桂枝10 g,炙甘草10 g,芥穗炭10 g,皂刺10 g,木鳖子15 g。6付水煎服。嘱患者清淡饮食,禁食辛辣刺激等食物。二诊:2016年11月15日。服上药,诸症好转。双下肢瘙痒明显减轻,丘疹消退大半。现:易怒,稍怕冷,时耳鸣(夜间明显),余无不适,纳眠可,大便稀,小便可,舌边尖红,体瘀暗,苔薄,脉弦细。处方:上方木鳖子加至30 g。6付水煎服。三诊:2016年11月29日。服上药,双下肢丘疹及瘙痒基本消失,耳鸣减轻。现:稍心烦,余无不适,纳眠可,二便可,舌红,苔薄,脉弦细。处方:当归30 g,川芎10 g,二地各30 g,白芍30 g,三七粉6 g(冲服),阿胶15 g(烊化),丹参30 g, 砂仁10 g(后下),檀香5 g(单煎兑服)。6付水煎服。随访1年,未再复发。

2 医案二

崔某,女,20岁,就诊日期:2014年7月21日。主诉:手足丘疹伴瘙痒20年。现病史:患者自诉从出生开始手足皮肤出现红色丘疹,伴瘙痒、渗出,经多家医院诊治,未见明显疗效。现:手足处红色丘疹,伴瘙痒及渗出,局部皮肤粗糙增厚,乏力,月经量少,余无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可。舌红,苔薄,脉弦细数。既往史:体健。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西医诊断:慢性湿疹。中医诊断:湿毒疮,血虚风燥证。治则: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处方:1、当归30 g,川芎10 g,赤芍15 g,生地30 g,桃仁15 g,桂枝7.5 g,全蝎5 g,蜈蚣3条,乌蛇30 g,白鲜皮30 g,制首乌30 g,白蒺藜30 g,荆芥炭6 g,皂刺10 g,丹皮10 g,皂刺15 g。6付水煎服。2、白芷15 g,紫草15 g,地肤子50 g,蛇床子50 g。4付外泡洗(取上药加水1500 mL熬20 min后关火,待药汁凉至40℃时,将无菌纱布浸入药中3 min后取出,待温度适宜后敷于患处,2~3次/d)。二诊:2014年7月29日。用药后,手足湿疹处变干,渗出减少,局部皮肤红肿面积减小。现:仍乏力,余无明显不适。大便不成形,小便可。舌尖红,苔薄。脉弦细略数。处方:1、上方加木鳖子30 g。6付水煎服。2、上方外洗方4付,外洗。三診:2014年08月07日。用药后手部湿疹稍有渗出,未发现新生皮疹。稍感乏力,余无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可,舌边尖红,苔薄,脉弦细。处方:上方加土茯苓120 g(单煎水熬药),荆芥炭加至10 g,皂刺加至15 g,全蝎加至10 g,甘草5 g,大枣10 g,6付水煎服。四诊2014年08月18日。用药后患者手部湿疹基本消失。无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尖红,苔薄,脉弦细。处方:上方全蝎减至5 g,3付水煎服。随访至今,未再发。

3 结 论

湿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在我国人群中患病率较高,因其多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多转为慢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主要治疗方式多是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及口服抗组胺剂药物等[1]。古代文献没有湿疹的病名,多属中医学湿毒疮,浸淫疮等范畴[2]。慢性湿疹的临床表现多为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伴瘙痒等。中医药治疗本病多审因辩证治疗,临床疗效较好。慢性湿疹是因湿疹病久,郁结肌肤,久而不愈,耗伤阴血,致血虚风燥。治疗上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为主。但病久入络,加之阴血耗伤,血行不畅,而生血瘀。遂辅以活血化瘀药以起沉疴痼疾。方中运用四物汤加桃仁、红花,取其补活两用之功效,既能补血养血,又能养阴化瘀。制首乌,白蒺藜养阴润燥,补肝肾,祛风止痒。乌蛇,血肉有情之品,祛风通络力强。白鲜皮清湿热疗死肌,为治疗皮肤瘙痒特效药。芥穗炭,皂角刺透发血中郁毒;木鳖子以解毒散结消肿。

医案一中加牡丹皮,紫草取其凉血消肿解毒之功,紫草善治各种皮肤疾病。加入桂枝,甘草取桂枝汤之意,配合赤芍以调和营卫,使肌肤腠理畅达。二诊:患者瘙痒减轻明显,但仍见局部红肿,遂加量木鳖子以加强散结消肿的功效。三诊:患者双下肢丘疹及瘙痒基本消失,但仍见耳鸣,心烦。遂去掉祛风止痒,散结消肿药。以养血滋阴,理气化瘀为主,在四物汤的基础上辅以三七,丹参活血化瘀,阿胶滋阴润燥。患者症见心烦,加砂仁,檀香以理气宽胸除烦。医案二患者湿疹病史已达20年之久,加之全蝎,蜈蚣以加强通络搜风,攻毒解毒之功。外洗方,紫草凉血解毒,白芷燥湿祛风止痒,二药均富含挥发油能良好的渗入皮肤。地肤子利湿止痒,蛇床子燥湿杀虫止痒,二药相配增强祛湿止痒的功效。二诊:加木鳖子减少肌肤消肿。三诊:患者皮肤渗出较明显,给予土茯苓单煎水熬药以除湿解毒。加量芥穗炭,皂角刺及蜈蚣以增强祛风透毒功效;加甘草,大枣以调和营卫。四诊:诸症减轻明显,给予减量全蝎,再服三付以巩固疗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1):5-6.

[2] 姜德友,杨 帆.湿疹病名、证治源流考[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05):436-439.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名医经验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新修珍珠囊药性赋
不同性别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经验与思考
孙跃农健脾补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高血压肾病诊治经验采撷
解乐业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
罗才贵教授从气机开合论治颈椎病学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