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绿色工厂评价标准和创建要点

2018-09-12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通则无害化管理体系

俞 敏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福建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3)

1 引言

绿色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五大重点工程之一,要求到2020年,建成千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百家绿色示范园区,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6年9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工作。《通知》同时发布了《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用以指导绿色工厂创建和评价工作的开展。2018年5月,GB/T 36132-2018《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国家标准正式发布,为绿色工厂评价和创建工作提供了标准支撑。

绿色工厂作为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支撑单元,是绿色制造的实施主体,具备“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以下简称“五化”)的特点。作为创建绿色工厂的企业,应充分了解绿色工厂评价标准的内容和创建要点,以期达到绿色工厂的评价要求。

2 绿色工厂评价标准

目前,国内针对绿色工厂评价的标准文件有《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和GB/T 36132-2018《绿色工厂评价通则》。《绿色工厂评价要求》是目前工信部和部分省市采用的绿色工厂评价的依据准则;GB/T 36132-2018《绿色工厂评价通则》作为新发布的标准,适用于指导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工业行业和地方等制定绿色工厂评价标准或具体要求。

GB/T 36132-2018《绿色工厂评价通则》相比于《绿色工厂评价要求》,标准内容简洁清晰,对绿色工厂评价的关键要求更为完善。例如,《绿色工厂评价要求》中没有“原料无害化”这一关键的绩效评价要求,而GB/T 36132-2018《绿色工厂评价通则》有相应条款。但在评价标准内容方面,《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对评价指标要求更为具体。例如,《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在绩效评价中提出了部分参考指标值应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前20%或前5%等,要求具体,便于评价打分。

基于以上情况,建议企业在开展绿色工厂创建的过程中,重点依据GB/T 36132-2018《绿色工厂评价通则》中的内容,同时结合《绿色工厂评价要求》中便于操作的详细要求,建立适用于自身发展的绿色工厂管理手册等文件,并按照文件要求落实创建工作。

3 评价指标体系

GB/T 36132-2018《绿色工厂评价通则》中给出了绿色工厂的评价指标体系[1](见表1),包括7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中“一般要求”是企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必须满足的指标,其他6个指标为绿色工厂应满足的评价要求。

表1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体系

4 绿色工厂创建要点

在创建过程中,企业应明确管理体系、基础设施、产品设计、能源资源投入是绿色工厂创建的主要内容,产品指标、环境排放指标以及绩效指标(即“五化”)要求是绿色工厂创建应达到的结果。绿色工厂创建体系框架图见图1。

图1 绿色工厂创建体系框架图

管理体系是绿色工厂创建的基本条件,用以保障绿色工厂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基础设施是绿色工厂创建的依托主体,通过合理优化配置建筑、照明、设备设施、计量设备和污染物处理设备,为实现“用地集约化”“能源低碳化”和“生产洁净化”的提供基础;减少能源、资源投入和引入产品生态设计是工厂产品实现节能、低碳和可回收率高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能源低碳化”“废物资源化”的有效途径;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合理处置工厂各类污染物,是实现工厂环境排放达标、“生产洁净化”的前提条件。

4.1 管理体系

企业管理体系应包括绿色工厂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体系。由于目前国内尚未发布绿色工厂管理体系相应的标准,企业可参考GB/T 36132-2018《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建立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绿色工厂管理体系。绿色工厂管理体系应基于“PDCA”循环模式,并强调与相关管理体系的整合与兼容[2]。绿色工厂管理体系应是一个集成创新的构架,是在保持绿色制造自身特点的同时须考虑与现有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体系的协调整合,制定明确、具体的绿色工厂管理目标、要求以及可量化、可评价的指标,建立或补充完善相关管理文件、流程、标准以及管理制度,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未来绿色发展目标的绿色工厂管理体系。

4.2 基础设施

绿色工厂要求的基础设施包括建筑、照明、设备设施、计量设备和污染物处理设备设施。绿色工厂建筑的特点在于节材、节能、节水、节地、无害化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企业可通过优化建筑结构,采购绿色、节能、节水或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开发厂房屋顶光伏发电、风电、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3],充分利用工厂建设用地资源,实现厂房的“用地集约化”。

绿色工厂照明灯具、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和污染物处理设备应尽量选择效率高、能耗低、资源消耗低的设备,以实现最终产品的“能源低碳化”。

绿色工厂应配备完善的污染物处理设备设施,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第三方对污染物进行处理,以确保工厂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等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的标准,实现“生产洁净化”。同时,工厂应建设有相应的工业固体废物和废水回收利用设施,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废水回用,实现“废物资源化”。

4.3 能源、资源投入

对于工厂的能源投入,企业应采取措施优化能源结构,优先选择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或者低碳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天然气等),考虑厂区内余热余压的回收利用,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实现“能源低碳化”。

对于工厂的资源投入,应重点关注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如存在有害物质的使用,应做好环境风险评估和减量替代的方案,同时应优先选择省级以上政府相关部门发布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目录等推荐的原料,或利用可再生资源及产业废弃物等作为原料,提高原料的绿色物料使用率,以实现“原料无害化”。

对于工厂的采购管理,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环节。企业应制定绿色供应商(包括外协厂商)的选择原则、评审程序和控制程序,向供应商发放绿色采购计划、要求或标准,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监督、检查和审核,确保供应商持续、稳定地提供符合工厂绿色制造要求的原料[4]。

4.4 产品设计

绿色工厂应对生产的产品在设计环节引入生态设计理念,可按照GB/T 24256-2009《产品生态设计通则》进行生态设计,争取符合绿色产品评价的相关要求。生态设计包含绿色材料、轻量化设计、节能低碳设计、可回收/可拆卸设计、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等内容[5]。

工厂产品的设计应从原料、技术工艺、产品研发、废弃物回收处理等环节综合考虑。在原料方面,通过要求供应方提供包含在原材料中的有害物质信息,通过工艺设计和检测手段实现无害化等环保要求;在技术工艺方面,应实施清洁生产理念,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应用废弃物最小化,污染预防、无废技术、源头消减、“零排放”技术等方法和措施,来提高工厂生产过程的洁净化程度,并由传统的“末端控制”转为“源头预防”的方式[6];在产品研发方面,建议重点开发具备无害化、轻量化、低能耗、低水耗、低材耗、易回收的产品;在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应按照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7],采用再制造、回收处理等手段,形成资源、能源的全生命周期闭环循环,减少报废固体废弃物,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率。

5 结论与建议

目前,绿色制造体系的建设已成为国家和各省市实施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绿色工厂创建作为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部分,应重点依托工厂各管理体系和已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在产品设计、工艺技术、能源投入、资源投入、采购管理、生产过程等方面实施改进和优化,最终实现产品节能、低碳和可回收率高,工厂环境排放指标达标和改善,达到绿色工厂“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和能源低碳化”的要求。

对于企业而言,通过绿色工厂的创建可有效促进厂区资源和废弃物的充分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有害物质使用和污染物的排放,实现“节能、降耗、减排、增效”,提升企业的绿色发展良好形象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猜你喜欢

通则无害化管理体系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新旧版比较
蔬菜制种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措施
通则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