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2018-09-11李本华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8年21期
关键词:硬伤高考作文记叙文

李本华

高考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稍不留意就会暴露许多“硬伤”。其中有些“硬伤”,是由于考生对高考作文的有关要求产生误解造成的。那么,考生对高考作文要求有哪些误解呢?由此带来了哪些“硬伤”呢?又该如何纠正这些误解、解决这些“硬伤”呢?

一、关于字数——多多益善

高考作文在字数上明确要求“不少于800字”。这是因为高考作文是一种应试性的选拔作文,为了体现其公平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而对字数做了“不少于800字”的规定。可是作为阅卷老师,我痛心地发现,每次高考作文都有不少考生因为篇幅过长、字数严重超标而失分。

这主要是一些考生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既然要求不少于800字,那么就误以为“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于是乎,下笔洋洋洒洒,作文格子写满了,就写在格子外面。作文篇幅过长,给人一种拖泥带水、臃肿庞杂的感觉,这就避免不了印象上的失分。再者,阅卷时间紧,任务重,每篇作文批阅的时间有限,一般不超过30秒,即使考生写得再精彩,阅卷老师也根本没有时间看完。

所以,高考作文应不少于800字,不多于1100字,以900字左右为宜。这样,既能彰显出考生的非凡气质和丰厚底蕴,又能省出更多的时间去做基础题和阅读题。对于那些喜欢写长文章的考生来说,要学会概括和取舍,语言要简洁,详略要得当。

二、关于文体——不伦不类

近年来,高考作文淡化文体限制,常有“文体不限”的要求。但是不少考生误以为,淡化文体就是不要文体,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在高考作文阅卷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四不像”作文。比如,有的作文看起来是在谈观点、讲道理,有论点,有论据,应该算是议论文,可作文的主体部分却是在叙述一件事情,来龙去脉,一一道来,情节细节,一应俱全;有的作文看起来是在写人记事,应该算是记叙文,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记叙要素要么语焉不详,要么丢三落四,而在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却有几大段的议论,穿靴戴帽,喧宾夺主。这样的作文,整体结构似议论文又像是记叙文、似记叙文又像是议论文,在形式上非驴非马、不伦不类,所表达的中心自然也是非此非彼、不清不楚了。因而,这类考场作文失分十分严重。

其实,“淡化文体”并不是不要文体,“文体不限”并不是文体杂糅,而是指高考作文不限于一种文体,考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如长于理性思维、善于论辩的考生可写议论文,长于形象思维、善于记事写人的考生可写记叙文,长于写景状物、抒情的考生可写散文,长于联想和想象的考生可写童话、寓言或故事新编。这样有利于考生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三、关于标题——没味儿

近些年来,高考作文题大多是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要求考生“自拟标题”。但是,一些考生却把“自拟标题”当作随便拟题。这种现象,我们在高考作文阅卷中屡见不鲜,不少考生所拟标题就好比“凉水泡茶——没味儿”。具体表现在:一是题文不符,即题目与作文要表达的内容缺少必要的关联,或题目与所选的文体不一致;二是过于宽泛,大而不当;三是了无新意,平淡得像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更有甚者,一些考生由于粗心大意忘记写标题。

在高考或平时的作文中,不少考生是先写正文再补标题,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弊端:一是所补的标题不一定切合所写的内容;二是最后往往由于时间紧迫而忘了写标题,从而导致失分。所以考场作文時,考生一定要在审题立意之后,迅速拟一个合适的标题。而且,所拟写的标题要尽可能地切中中心,不要简单地把话题或材料的对象作为标题。

四、关于立意——不沾边

由于受思维角度、知识水平、生活阅历、感悟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考生对同一材料有不同的理解。因此,高考作文关于“自定立意”的要求,实际上是给考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和发挥空间。但是,我们在高考作文阅卷中却常常遗憾地发现,许多考生把“自定立意”理解成随便立意,自己想立什么意就立什么意,不认真审题,从而导致立意肤浅,甚至偏题、跑题,为此失分不少。

主题是作文的灵魂,立意是作文评价的根本依据。因此,大家一定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拿到题目后至少要用三五分钟的时间把题目及要求认真审读几遍。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把握材料的本质内涵。立意要想正确、深刻,考生应当思考人生,洞察社会;应当放眼宇内,面向未来;应当察古今之变,究兴亡之道,悟得失之理。另外,行文时要注意扣题、点题,“一步三回头”“回眸一笑百媚生”。

五、关于抄袭、套作——另起炉灶

高考作文要求特别强调“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但与此同时,这也引起了一些考生的误解,认为凡是作文都要“厨子搬家——另起炉灶”,全面推倒重来,就连模仿借鉴也一律杜绝。其实,高考作文中不得抄袭和套作的规定,并非反对模仿借鉴。事实上,模仿借鉴是学生作文训练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模仿借鉴是作文起步的台阶,是作文创新的翅膀。

考生平时除了多读名家大师的文章外,还可以多看一些同龄人写的优秀作文,因为这些作文所反映出来的同龄人的生活体验、认知水平、审美情趣都相差不大,易于考生理解和接受。写作时,考生可以学习借鉴别人的选材、立意、构思、布局和语言表达,做到“踏雪无痕”,融会贯通。当然,模仿借鉴的要义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要想真正写出自己的文章,还需要创新。

六、关于有文采——堆砌辞藻

笔者在高考作文阅卷中发现,一些考生把“有文采”错误地理解为辞藻华丽,导致作文出现语言浮华、内容空洞的“硬伤”。有的考生在作文中大量堆砌辞藻,或照搬已有的精彩文段,却忽略了主题。这样的作文看起来“文采斐然”,实际上虚浮空泛,词不达意,内容与题意脱离,自然得分很低。

就高中生的作文语言而言,首先应做到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达到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写记叙文,要对词语进行锤炼,描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肖像,创设意境,进而使语言富有画面感;写议论文要对句式、修辞进行锤炼,提升论证的深刻性、严密性,进而增强作文的说服力。

七、关于有创新——盲目求异

一些考生为了“有创新”,便“干河滩撒网——盲目求异(鱼)”,导致漏洞百出,弄巧成拙。有的考生在立意上反弹琵琶从而否定话题。如就“美就在身边”话题写作,有位考生写道:“现代社会人们的环保意识极差,城市污染严重,乡村垃圾遍地,哪里还有美?”这岂不是对话题的否定?怎能得高分?有的考生为了在文体上出奇制胜,实验报告、嘉宾访谈、故事新编、产品说明书等样式层出不穷,牵强附会,文不对题,造成严重失分。还有的考生在选材和语言上标新立异,大量使用网络语言、英语。这恰恰是高考作文的大忌。

“有创新”是把“双刃剑”,用得好会使作文增色,用得不好则会使作文大量失分。所以,考生一定要慎重对待。考生如果没有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和深厚的写作功底,不如按常规写作,稳中取胜。

猜你喜欢

硬伤高考作文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如何写好记叙文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歧视女性,日本国际形象的“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