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穗何以燃烧

2018-09-10刘长星

出版广角 2018年13期
关键词:维吾尔麦穗意象

【摘 要】 《燃烧的麦穗》一书是当代维吾尔青年诗人先锋诗选,集中编译了33名诗人的313首当代诗歌。这些作品意象密集,想象奇特,语言凝练而富于变化,展现了当代维吾尔诗人活跃灵动的诗性思维,是新疆当代文学诗歌创作的重要成果。

【关 键 词】当代维吾尔诗歌;意象;激情

【作者单位】刘长星,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项目】新疆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生态美学与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创作研究”(XJNUBS1514)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13.027

《燃烧的麦穗》由长江文艺出版社于2016年11月出版,是一部当代维吾尔青年诗人诗选。编者的初衷在本书序言中有所体现,“自2000年《飞石》诗选出版之后,再也没有集中体现当代维吾尔诗歌水平的诗集出现了,即使当年的《飞石》诗集影响也很有限。那么,新疆当代维吾尔诗歌创作境况到底如何,有哪些优秀作家和作品,有怎样的成就和影响呢?这是编者,也是很多关注新疆文学的读者、研究者所思考的问题。《燃烧的麦穗》的出版是对新疆当代维吾尔诗歌的整体展示,是当代维吾尔青年诗人在新疆主流文学乃至中国当代文学主流边缘的集体发声”。

之所以说边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维吾尔诗人多用母语创作,很多作家、诗作并不为外界所熟知。《燃烧的麦穗》精心编译了33名诗人的313首诗歌,诗歌原作多为维吾尔语,其中,帕尔哈提·吐尔逊、塔依尔·哈木提和买尔旦·艾海提艾力三位诗人将自己的诗歌译成汉语,麦麦提敏·阿卜力孜的诗本身即为汉语创作,其他诗人的作品都由青年诗人麦麦提敏·阿卜力孜译成汉语。可以说,《燃烧的麦穗》是汉语版的当代维吾尔诗歌集合体,经过翻译后的诗歌,一定程度上依然可以反映诗作原貌。编者也希望,这部诗集能“成为外界了解维吾尔当代诗歌和诗人的重要窗口”,“从纯文学的角度面向汉语读者,向中国文学传达自己纯粹的声音”。

本书囊括了“60后”到“90后”的维吾尔青年诗人群体,显示了当代维吾尔诗歌一脉相承、开拓进取的整体创作风貌。《燃烧的麦穗》的33位诗人中, 60后有10人,70后有10人,80后有7人,90后有6人。每人入选诗作多少不一,比如,阿尔则古丽·伊敏有21首,木拉提·买合木提有18首,而依合散·依司马义力、艾尼赛买提都只入选3首。从诗歌语言、创作内容和写作风格等方面来看,不同诗人之间还是有一定差异的。这本书是诗人夏依甫·沙拉木(1969— ) 和麦麦提敏·阿卜力孜(1991— )通过对100多位当代维吾尔诗人的千余首诗歌精心筛选之后编译而成的,总体能集中体现目前维吾尔诗歌繁荣创作境况和水平。著名诗人沈苇认为,“《燃烧的麦穗》一书无论是原创翻译作品还是双语写作,都呈现了一个古老诗性民族置身当下的情感节奏和心灵脉动,其现代意识、探索精神以及个人化写作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几乎与中国新诗发展是同步的、相呼应的。”

维吾尔先锋诗歌的探索始于改革开放之后,至今已有30多年的时间。本书所选诗歌的先锋性是相对古代和现代维吾尔诗歌而言的,维吾尔当代诗歌独特的语言环境、意象、思维方式和结构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彰显了当代维吾尔诗人的探索方向与艺术风格特点。

意象的密集、想象的奇特,是这些先锋诗歌给读者最突出的印象。比如,艾尔肯·努尔这样写蛇:“蛇是萤火虫/我们空虚的黑暗的肉体深处/像太阳般照亮我们的灵魂,走向永恒”(《蛇颂》);这样写老虎:“它全身散发着/肉欲,令人无法承受的金光/在这黑夜,一下照亮黑暗的屋/”(《老虎进屋》);帕尔哈提·吐尔逊写蟑螂:“据说,蟑螂吃了就会患抑郁症/几天之内就会集体自杀/但这些该死的蟑螂/比弥留之际的人还乐观”;吾吉麦麦提·麦麦提写门:“说开门/于是一扇旧门吱吱地打开/子弹在生命的院子里弹都塔尔/馕因饥饿而呻吟/血在流到处撒尿”(《生命之舞》)……这些突兀、怪异、朦胧又蕴含情感的意象大量出现在青年诗人笔下,借助这些意象,诗歌语言达成某种或多种象征,诗歌呈现的想象空间极富张力。“秋/一个喜欢的女人/将她的歌变成落叶/游荡在男人的心中”,开赛尔·吐尔逊的《诗中现实》并不现实,跳跃的思维之下,秋天、城市、农田、黑鸟和墓地……诸多意象叠加构成了一首诗的现实,因为诗的存在,这些意象本身似乎完成了诗人对诗歌本体的追问。“一片绿叶或者幽玄蝴蝶/显形的幽玄羽毛/蜘蛛的幽玄足印/黑洞中的幽玄存在”(《言说幽玄》),阿布都外力·艾尔西丁把绿叶、蝴蝶、蜘蛛和黑洞等多个意象组织起来,看似无关联的意象群成为诗人想要营造意境的烘托者。“我/从你的太阳中拔出地窖/把你无色的翅膀及隐藏的喷泉留给浪花之神/除了/占领你占领的不安/我还要派出我的滔天洪水,坏坏的洪水”,吾斯曼江·买买提笔下的太阳、翅膀、喷泉、浪花和洪水共同承载了神话创世的隐喻,诗歌的当下与远古历史的回声缠绕在了一起……从表达手段来看,当代维吾尔青年诗人大都喜欢用意象组织诗篇,这些意象不同于传统文学中的象征表达,更加抽象而朦胧,其背后的情感、意蕴和思想意识也并不单一,含混多义,暗示夸张、追求意识的流动变化,诗歌的现代主义、后现代色彩较为浓厚。从对意象的使用与处理看,当代维吾尔诗歌确实与中国当代新诗的整体趋向有相似、同步之处。

诗歌是凝練的语言艺术,从创作语言来看,这些先锋诗歌虽然看似通俗、凝练和直接,但又显得抽象、模糊和玄奥,作品中没有大量袒露内心世界的抒情性描写,在组织丰富意象的同时,诗歌内蕴追求哲理气息,情感浓烈但又多隐喻、暗示。“自然界的夜/是我身体里的夜的回声/而身体里的鸟/在伤口之树枝上的/累累果实”,(《胸中的夜》)艾尔肯·努尔的笔下,夜、鸟、树枝和果实形成一种神秘氛围,抒情主人公“我”的情感却并不确定。同样写夜,阿拉吾丁·阿布都热西提在《夜里的旅途》中写道:“今夜何处是天空? 我没能数完你的星星。我的眼睛镜子破碎,我却无法号啕大哭。”天空、星星、眼睛和镜子,这些意象的表达虽然通俗直白,但“我”是失望、迷惘、悲伤、沉静和无奈的,即使结合整首诗的内容来分析,意象背后的情感底蕴也并不明晰、确定。巴图尔·肉孜笔下的“白夜”内涵则更加丰富:“你是五月的白夜/以初乳的颜色/显现世界:你的波浪流入我心/而风溢出我的堤坝……”“你是无月的白夜,色彩之舞始于你的胸口,海之牧群幽暗/ 蹦跳在草原空洞的呼吸里”;“在白夜里,我是孤独的君王,被自己的歌声欺骗;我迷途的眼睛/在女王的舞会上唱歌……”作者赋予“无明月的白夜”意象以神秘、绚烂、虚空、孤独、狂热和宏大的气息,在135行的长诗中,“我”与“你”构成了两大世界,丰富的对话抑或呓语中,爱情、死亡、生命和存在本身可能都是诗人想要言说的主题。夜的意象在维吾尔青年诗人笔下频繁出现,颇受他们钟爱。夏依甫·沙拉木在诗作《正穿过你黑夜的》中大量地写到夜:“澎湃在你夜晚的大海是我的夜晚不鸣叫的鸟/澎湃在你夜晚的大海是我的夜晚不欢畅的梦”,“明亮和燃烧是我们的声音,我们用来交换黑夜/我们渴望自己能够消失在那里”,“我明亮的夜晚啊,正为欠缺而完满”,“我敲打夜晚二十一次,而夜晚仍是夜晚”……整首诗以“我”与“黑恋人”的情感为表达方向,明亮/黑暗,清醒/梦,白/黑,作者有意制造多组悖论性的词语互相修饰并使它们融为一体,使作品的情感意蕴处在一种迷乱含混的境地。夏依甫·沙拉木在《种夜晚者说》中写道:“对你的命名,是你的幽玄/幽玄之树啊/将你言说的黑夜何为”;“我将会变成词语,变成词语……/当我们变成词语/将终结的是词语”。这些表达似乎用诗歌本身透漏了青年先锋诗人们的奥秘:复杂、晦涩的诗歌意象归根结底是词语的组织,诗歌的创作无非是一个幽玄的命名过程,意象的复杂含混都可以回归到语言建构本身,“你”“我”的情感、思想、意识、感觉和体验都要回到词语本身,当词语表达之后,即是幽玄意味终结之时。诗人是用词语种夜晚的人,是命名者,又是终结者。对此,张清华的评价较为中肯而准确,诗歌本不呈现判断和结论,而是为了展开人性与生命世界内部的景观。凝练、丰富和复杂的诗歌语言确实让我们体会到了维吾尔诗人丰富充沛的心灵世界。他们在思考、在体验,在用一种自己的方式表达。

从诗歌思维方式来看,维吾尔青年诗人的诗意呈现是跳跃而富于变化的,是意识流式的,作品中的一个意象迅速跳到另一意象。比如,电影蒙太奇的镜头转换,情绪在不同形象的变化、跳跃和切换中流动,意境凸显,写意性强,由此形成或长或短的诗篇整体。卡哈尔曼·肉孜的《石人与山洞的神话》只有三节六行:“一切肉体无声说话,冰冷的石人暖和起来。它扎根深处,山洞落满枝叶。露水落在石人面孔上,一束光流入山洞的眼睛。”石人、山洞、露水和一束光,四个意象构成诗歌主体,如印象派绘画一样,短暂的视觉瞬间造成强烈的感觉冲击,创作者以跳跃的思维来呈现不同物象,把它们联系起来的是诗人荒冷、幽秘和静远的艺术感或诗情氛围。

《燃烧的麦穗》的名称源于帕尔哈提·吐尔逊的同名诗歌,这首诗共四节十六行,不长的篇幅中,主要描写了彗星、死人、麦穗和狼四种意象,在结构上这四者是并列关系,意象之间的转换没有任何铺垫,诗人的想象思维直接跳跃,四种意象构成了“我”这一抒情主体。虽然这几种意象之间无明显的渊源联系,但诗人混乱情绪的前进流动成为意象之间的黏合剂。比如,在“发热的头脑中出现的幻觉”之下,“我”发出“爱我吧”重复的呼声,一个绝望又满怀希望的“我”逐渐成形。维吾尔青年诗人们饱有火热的情感,创作意识活跃并富于变化,透过大量意象,人们能感受到这些作品背后感性而又激烈的诗心。阿尔泽古丽·伊敏的《忧秋季节》从一季写到二十三季,每季长则六行,短则两行,每一季像冰心的小诗体,几句写一个或多个意象,或者写一种微小的思绪,思维的碎片轻快流动跳跃,构成了整首诗短小而又凝重的艺术效果。可以说,这首诗不是在写自然的秋季,而是由“秋”引发的“忧”的杂乱意识:鸟、书、黑色、欲望、雾、死尸、梦……意识的多种瞬间呈现为各种具体意象或抽象概念。比如,诗中所写:“他寻求我/你也寻求/上帝也寻求,”细微的情感与纷乱的思绪就是诗人在寻求什么的轨迹而已。努尔比古丽·阿不都克然木的《读诗》中,思维的跳跃与瞬间流动成为诗歌主要的表现内容,“当我在/毒糖茶/无声的芦笛/黑衣服,落满雪的山和杂乱的信号之间摇摇晃晃/读这首诗/ 我在梦游似地读着诗/我所看到的变得清晰/在底片留痕的是/比毛血管还脆弱的坟墓/被没有心脏的屠夫砍了一半的头颅/被爱的忧伤打败的弱女子/地址熟悉的彩色门/热闹的家/办公桌/熟悉的背影/不可忘怀的过去/噩梦的导火索——脑子/为了彻底毁灭而向自己的影子挥手的残疾人”。“我”读诗的过程如梦游,意识噩梦般游走于过去和现在,“挣脱/抛弃/离走/逃往”,加快的诗歌节奏中,大量意象直接叠加并扑面而来。不得不说,这些先锋诗歌是瞬间思维的产物,恣意想象的张力与流动的诗歌空间是诗人们追求的表达效果。阿不都外力·艾尔西丁的《意义栅栏》,吾吉麦麦提·麦麦提的《所闻所见》,夏依甫·沙拉木的《正穿过你黑夜的》等诗歌表明,这种思维方式与构思偏好几乎成了这些先锋诗人的共识,诗意的快速呈现与跳跃过程受到了更多重视。

总之,读罢这些诗篇,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诗歌的力量。《燃烧的麦穗》语言凝练而意象丰富,集中展现了当代维吾尔诗人活跃灵动的诗性思维。正如书名所示,诗人们像燃烧的麦穗,火热的激情蕴于每篇作品之中,每首诗又像饱满的麦穗一樣彰显着作者的生命意识与生活情感。当然,与中国当代诗歌那些公认的经典之作进行对比,这些维吾尔新诗还有注重形式化、略显抽象等诸多问题,但这本诗集能让我们看到维吾尔青年诗人的集体风貌,它是一个敞开的窗口,也是新疆当代文学的一面小小旗帜。

|参考文献|

[1]夏依甫·沙拉木. 燃烧的麦穗·序言[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2]夏依甫·沙拉木. 燃烧的麦穗·封底[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维吾尔麦穗意象
五月麦穗金灿灿
四、准噶尔对天山南北麓维吾尔人的统治
彩虹色的雨
麦穗穗
拣麦穗
维吾尔医治疗卵巢囊肿40例
维吾尔医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总结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