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宏阔与精微并存

2018-09-10张媛

出版广角 2018年13期
关键词:画论大观历代

【摘 要】 中国古代画论卷帙浩繁,上自先秦诸书的只言片语,下至宋元明清的画论专书,可谓蔚然大观。俞剑华先生的 《中国历代画论大观》 几经周折, 辗转多家出版社, 终于在2017年得以全貌出版。文章仅以明代画论为例,探讨《中国历代画论大观》之学术价值。

【关 键 词】《中国历代画论大观》;明代画论;出版

【作者单位】张媛,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13.026

中国古代画论卷帙浩繁,上自先秦诸书的只言片语,下至宋元明清的画论专书,可谓蔚然大观。著名美术教育家俞剑华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完成《中国历代画论大观》初稿,已初具规模,然因抗战而内迁,遂搁置下来。后抗战胜利返回上海,继续辑录,改名为《历代中国画论集成》,“于一九五三年携赴首都,请叶恭绰、王朝闻、蔡若虹、王逊诸先生审阅”[1]。以其篇幅过多,内容繁颐,检索不便,遂将清代论画部分删去两册约二十万字,并将全书重新整理分类,定名为《中国画论类编》出版。此后,《中国历代画论大观》几经周折,辗转多家出版社,终于在2017年得以全貌出版。本文仅以明代画论为例,探讨《中国历代画论大观》之学术价值。

画论至明代规模宏大,画史专书、文人笔记、书画收藏鉴定、书画题跋等著录繁多。明代王世贞《王氏书画苑》与詹景凤《画苑补益》对历代画论首作辑录,然数量不多,且不成体系。清代《佩文斋书画谱》采录虽博,但其辑论书、论画十八卷,“其中先明源流以为体,其次备规矩以为法,述指要以为学,列次第以为品”。虽自成体系,但同时也为其自定体系所缚,所录画论多被割裂,明代画论散存其中,难窥全貌。他书如《古今图书集成》,收录亦嫌未备。秦祖永《画学心印》搜罗较备,但任意篡改,以致失却真貌。民国《美术丛书》网罗丰富,但其初毫无计划,仅以丛书体例随得随记,以致前后毫无伦次,且所收书籍真伪杂存,未及校勘,不究版本,不辨真伪。余绍宋《画法要录》亦分类采撷,未免有支离破碎之感。至于安澜《画论丛刊》一书,收明代画论五种,为莫是龙《画说》、董其昌《画旨》、唐志契《绘事微言》、沈颢《画麈》、顾凝远《画引》,可见其所缺甚多,且真伪亦未考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书籍均加以考订,可惜所收画论不多,明代部分仅有《珊瑚木难》《赵氏铁网珊瑚》《寓意编》《绘事微言》《画史会要》《郁氏书画题跋记》《清河书画舫》《真迹日录》《珊瑚网》数种。余绍宋《书画书錄解题》一书中对书籍的搜罗与考订均多,但存在人云亦云的舛误之处,且其不载录原文,未见原书之人读来仍不明其所以。如此类书,研究者使用颇为不便。

俞剑华先生《中国历代画论大观》一书采上述诸书之优点,辑录明代画论两卷。该书具备以下特点。

一、内容涉及范围广

《中国历代画论大观》所收录的内容甚广,“凡画理、画法、画诀、画诗、画品、画评、画谱、画说、画鉴等与画学原理方法有关者,尽录之以求完备”[1]。就明代画论而言,《中国历代画论大观》收录明代画论、题跋等计一百零六种,其中画论专书如《绘事微言》自不必说,散存于各书中的有关画论的题跋均被俞剑华先生一一辑出。元明清时,绘画题跋现象普遍,甚至无画不跋,题跋中多含有时人对绘画的品评与鉴赏,甚至文人间的交游与逸事,是研究绘画理论的第一手资料。如谢时臣《题江山图长卷》:“明嘉靖二十六载丁未,吴门六十老人谢时臣,远游吴楚,登太和,次大别,梯黄鹤,陟匡庐,下扬子江,舟中推篷取兴,敢与溪山写真,积成长卷,计三幅,遥寄嘉禾少溪草堂,少溪赏识名家,此笔得所归矣。”此段文字作为研究谢时臣的第一手资料,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且可看出其交游少溪等故实。俞剑华先生将其辑出,编为《樗仙题画》,使读者便于查阅。

此类题跋规模甚至大于画论专书,但多散存于文人笔记(如李流芳《檀园集》,谢肇淛《五杂俎》)、书画收藏与鉴定(如高士奇《江村销夏录》,裴景福《壮陶阁书画录》)等各类书中,不易引人注意,故《佩文斋书画谱》《四库全书》《画论丛刊》等丛书均未提及。《中国历代画论大观》首次将如此众多的诗文题跋辑出,为画论学术研究补充了许多资料,其所收明代题跋甚全,颇为不易。

二、所收书籍版本全

《中国历代画论大观》收录画论原文,尽可能比对各个版本,以校雠其传抄过程中造成的讹误。据笔者统计,仅明代两卷中,俞剑华先生所查校的原书就达70余种。其中包括所刊画论的原刊本、画论丛集、笔记丛书、绘画收藏鉴定类书籍等。凡能找到原刊本的,俞剑华先生均遵照原刊本来辑录,如李开先《中麓画品》取自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刘世儒《雪湖梅谱》取自其《墨妙山房》重刻本,王绂《书画传习录》取自嘉庆时嵇承咸的原刊本。在没有原刊本可查的情况下,俞剑华先生多方对比各个版本,其常用的画论类书籍有清代的《佩文斋书画谱》《式古堂书画汇考》,民国的《画法要录》《画论丛刊》《美术丛书》等。书画收藏与鉴定类的书籍甚多,如明代的《珊瑚网》《清河书画舫》,清代的《岳雪楼书画录》《石渠宝笈》《虚斋名画录》《吴越所见书画录》《盛京故宫书画录》《穰梨馆过眼录》,民国的《宝迂阁书画录》等。另有一类综合书籍或文人笔记,如明代的《说郛》《夷门广牍》《弇州山人四部稿》,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函海》《知不足斋丛书》,民国的《适园丛书》等,搜罗宏富可见一斑。

三、以时代为经、性质为纬

《中国历代画论大观》虽为辑录前人成说,但并非不加思考地汇总,其在编排上自有逻辑,且自成体系——以时代为经、性质为纬。“自唐代以下,酌为分类,每编以专门著作居首,零星散文次之,更依照性质、通论、理法为首,集论次之,题跋又次之,画品又次之,论画诗又次之,以装潢终焉。画法之中山水居首,传神次之,花卉、翎毛、梅兰竹菊又次之。惟中国书籍,不能严格分类,兹不过取其大略以便排列而已。”[1]画论著录情况复杂,往往一书中兼谈画理、画法与绘画品评,为便于查阅,且不使画论原文支离,俞剑华先生对该书中的画论大体进行了分类。以明代为例,第一编即为王履《华山图序》、唐志契《绘事微言》、沈颢《画麈》、顾凝远《画引》等论画专篇,后为《中麓画品》《宝绘录》《吴郡丹青志》等绘画评论文章与题跋。第二编大部分为题跋,终以《装潢志》收尾。读此书必先明其体系,依其体系可方便查阅相同类别的画论。如沈襄《梅谱》与刘世儒《雪湖梅谱》两篇相连,继而《鲁氏墨君题语》为画竹梅、木石之论,其后为岳正《画葡萄说》,可见俞剑华先生分类编排之初衷。

四、详考资料,补漏纠误

《中国历代画论大观》一书“不论专著零简,每种俱附作者传略,以作知人论世之一助”[1],作者传略后均注明版本,以供学者进一步研究。版本后凡“曾经正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文献通考》等书著录者,另列著录一门”[1],另有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等书中的评论考订也择要录入,此谓资料翔实。作者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版本、文章内容等多有考订和阐发,读者可从中做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第一,对各版本的校雠。如《画麈》一书,俞剑华先生比对了《古今图书集成》本、《昭代丛书》本、《画论丛刊》本,并对其进行辨别。其中第三条“马”误“夏”,第五条“永”误“末”等[1],以春秋笔法点出各版本之不同与错误。

第二,对他书记载的考证。如《画引》一书,在节录了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的评价之后,于按语中补充道:“《书画书录解题》载此书有《说郛》本,但查《说郛》并无此书。”[1]《说郛》作者陶宗仪本为明初人,《画引》作者顾凝远乃明末人,可见余绍宋所记有误。俞剑华先生未见到《画引》一书原本,然其推测甚为准确:“《佩文斋书画谱》于上列各则以外,另有《论写生》一则,其下亦注《画引》,是此书必系节录而非全璧,惟不得原本为憾。”[1]似此等思辨之语可引人深思。

《中国历代画论大观》一书手稿自20世纪起因战乱、出版条件等原因而一再搁置,至今已过去60余年。如今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历时十余载,对此书手稿进行整理付梓,终于在2017年年底将全套十二编分十本陆续出版。此书对历代画论的搜集蔚然大观,书以“大观”名,可谓实至名归,是学者、研究者难得的学习资料。然此书在“大观”之下亦颇重视对细节的审视与考辨,在版本的校雠、舛误的纠正、真伪的辨别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尤为难得。此得之于俞剑华先生数十年的心血累积,后学者方可得其荫,于“大观”之中观画论之宏阔与精微。

|参考文献|

[1]俞剑华. 中国画论类编[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画论大观历代
“中得心源”与“心物熔冶”——论唐至近代画论的师心论转向
画论·园林·水
中国画论中的“逸品”本义辨析
大观的艺术 艺术的大观——小记横空出世的横山大观
中日六位作家与中国画论西传——以谢赫六法为例
从历代《达赖喇嘛传》看活佛转世定制
外过城市雕塑大观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
中国历代军队的称呼
我国历代军事人才思想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