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意义与发展措施

2018-09-10许辉霖陈裕德

福建农业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林业发展生态文明福建

许辉霖 陈裕德

摘 要:福建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发展林业生态经济,加快林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福建振兴乡村经济。林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建设及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总结福建省林业发展现状,分析林业发展对振兴乡村经济的实践意义,提出加快林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措施。

关键词:福建;林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重要深刻认识,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党的十九大将“振兴乡村”作为强国富民战略安排之一[2],将乡村振兴作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作了具体部署,明确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十大重要举措。林业作为我国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也是我国重要的公共事业[4]。福建省是我国重点林业大省,林业产业是当前福建省乡村经济崛起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对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林业经济实力和林业产业结构直接影响着福建省生态文明和经济的发展水平[5]。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林业必然担当重任,林业要从经济效益上推动乡村生活富裕、产业兴旺,从社会效益上推进乡村文明建设,从生态效益上保障乡村生态宜居[6]。因此,林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建设及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1 福建省林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福建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美”建设。2016年福建成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随着生态省建设战略的深入实施,“清新福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样板。福建省林地面积926万hm2,占全省陆地面积的76%,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以天数比例计算,福建省空气质量达标率超过98%,森林覆盖率达到65.95%。福建省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林木发展条件优越,福建省委省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高度重视的背景下于全国率先推出林改制度,林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1.1 重保护,提升生态功能

目前,福建省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1个,国家级和省级监测站40个,国家湿地公园6处,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57家;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0.77‰、森林火灾受害率0.02‰,均远低于控制目标。至2016年底,建设62.67万hm2速生丰产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4万多hm2珍贵树種用材林基地,9.33万hm2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

1.2 重创新,推进林业改革

促进林业发展积极推进林业贷款,2016年各类林业贷款共计发放199.4亿元;推进林业保险,至2016年底共建37家林权收储担保机构,年参保面积达600万hm2;促进林业规模经营,以林业带动农民增收,目前全省共有554家林业家庭林场、3827个林业专业合作社,并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林木收储中心。

1.3 重民生,发展特色产业

目前全省共有2700多家规模以上林业企业,225家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国家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林下经济种植基地54.27万hm2,花卉苗木种植面积8.53万hm2,油茶、竹林基地分别为23.13万hm2和106.73万hm2;2017年全省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002亿元,正是福建省充分挖掘林业产业潜力,坚持生态与民生相结合,在促进绿色增长的同时带动了农民持续增收。

2 林业发展对振兴福建乡村经济的实践意义

2.1 林业是实现乡村生活富裕、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的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7]。林业产业是潜力最大、规模最大的绿色经济,产品种类多、涵盖广、产业链长、就业量大,是“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重要载体。因此,林业产业是实现乡村生活富裕、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8]。

2017年福建省涉林人口占到农民总数的3/4,农民涉林收入年均增长达12%,林业资源不仅促进了福建省环境、生态的发展,也带动了经济发展,解决了一大部分人就业与收入问题。涉林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福建省加快林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目前,通过特色种养业扶贫,实现特色种养业扶贫户达到70%,实现特色种养业扶贫村达到50%,增加了大量就业岗位,有效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并从林业产业的发展中获得收益。

2.2 林业是实现乡村美丽、生态宜居的重要保障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制定了“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的乡村振兴发展目标[9]。乡村振兴,乡村美丽、生态宜居是关键。林业对于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治理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因此,林业是实现乡村美丽、生态宜居的基础和保障[10]。

福建省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林地面积926万hm2,森林蓄积6亿m3,活立木总蓄积6.7亿m3。福建省“十二五”期间,完成森林抚育347.47万hm2,完成造林112.40万hm2。2013-2017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6.67万hm2。有6个设区市被评定为“国家森林城市”,有5个县(区)被评定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福建省政府对林业保护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竞争优势全面提升了生态文明发展水平,以天数比例计算福建省空气质量达标率超过98%,森林覆盖率达到65.95%,河流水质优良率达95.8%,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3 加快林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措施

3.1 高度重视发展质量,突出区域优势和特色

福建省的林业主要区域在农村,以农民为主要从业人员,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林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潜力。各级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林业产业的发展质量,突出区域优势和特色,走优质、绿色、高附加值、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实现从“传统林业产业”向“精林产业”的根本转变。在发展方向上,从“产量扩张型”向“提质增效型”转变,突出区域特色、发挥区域优势。在经营方式上,培育区域林产品品牌,由“低端粗放型”向“高端集约型”转变,形成特色化、品牌化。在产业链条上,由单一的利用林业资源向多元化利用转变,实现一二三产融合,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新格局[11]。

3.2 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三大效益有机结合

不同乡镇的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条件各异,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助力产业兴旺,就要求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创新,探索出各自适宜的发展模式,实现三大效益有机结合,林业要从经济效益上推动乡村生活富裕、产业兴旺,从社会效益上推进乡村文明建设,从生态效益上保障乡村生态宜居。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保障乡村经济林、花卉苗木、木本油料产品发展。要积极助推森林康养产业与乡村休闲旅游,确定一批生态文化村“森林人家”、“森林小镇”名单,建设特色经济林,推动产业兴旺。

3.3 科学经营、合理利用,保护好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就必须尊重自然,保护好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绿水青山”为首位,坚决不走“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的老路[11]。首先,应有系统治理的大格局,协同推进、统筹规划,全面系统地从源头治理环境污染,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其次,应科学经营、合理利用,不应有“重两头轻中间”的现象,也不应有“重保护、轻经营、不利用”的倾向。林业助力乡村振兴,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庆,郑逸芳.基于生态理念的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路径谈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7(2):33-35.

[2]丁梅琴.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共绘美丽乡村蓝图[J].浙江林業,2017(11):21-23.

[3]林云举.加快林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J].浙江林业,2018(7):14-16.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N].北京日报,2018-02-09(004).

[5]李中斌,王灿雄,陈德超.福建省基层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2):15-17.

[6]解开宏.林业与乡村振兴战略[J].绿色科技,2018(11):13-15.

[7]杜小姣,苏进展,周林涛.我国美丽乡村生态工程建设创新发展及研发方向[J].江西农业学报,2018(2):13-15.

[8]黄鸿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N].汕头日报,2018-06-04.

[9]方明用.乡村空间规划指引美丽乡村建设[J].城乡建设,2018(5):78-79.

[10]唐丹,胡卫卫,施生旭,等.基于生态理念的福建省养度假旅游发展路径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30-36.

[11]张守攻,王登举.林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不可替代[J].中国农村科技,2018(12):65-67.

(责任编辑:柯文辉)

猜你喜欢

林业发展生态文明福建
那个梦
福建艺术战“疫”
宁夏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对2015年福建高考三角函数题的反思与别解
浅议森林生态旅游与林业发展的关系
关于“福建当代艺术展”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