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中创新指标的探索与优化①

2018-09-10季心禾张紫菱周华明

中国商论 2018年20期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季心禾 张紫菱 周华明

摘 要: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在企业竞争力评价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该模型中的创新评价日益受到各方重视。从创新的经济学角度出发,依据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这一创新链,设计了三个阶段共9个衡量指标的创新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定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准则中的创新指标进行了优化,以期通过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进而提质增效,深入实施质量管理。

关键词:质量管理成熟度 创新链 层次分析法 因子定权法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7(b)-167-04

从1951年日本最早出台的戴明质量奖到1987年美国颁布的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再到1997年的欧洲质量奖,世界发达国家率先意识到质量之于企业的重要地位。我国质量管理研究和推广较晚,为鼓励企业实施质量管理,2004年国家首次发布了全国质量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科技的兴起,质量的提升对于推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愈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建设质量强国[1]。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作为检验促进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评价方法,其适应性研究与改善研究迫在眉睫。而创新作为质量管理成熟度的评价类目之一,是提高质量、深化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其过程与绩效的衡量对企业创新能力发展和引导具有积极作用。

1 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的发展

质量管理成熟度即组织中质量管理的贯彻和实施程度[2]。Crosby于1979年提出了最早的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通过管理层的认识和态度、质量管理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问题处理、质量成本占营业额的比例、质量改进活动和公司质量心态总论6个指标衡量企业处于不确定、觉醒、启蒙、明智和确定期五个阶段中的某一个[3]。除此之外,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有印度“Qimpro标准组织”制定的以领导和战略策划、管理支持过程、核心过程、质量反馈和股东满意指标组成的国际质量成熟度模型(IQMM)[4]、美国质量学会提出将质量成熟度划分为没有正式的方法、被动反应的方法、稳定正式的系统方法、强调持续改进以及最好的绩效等五个方面的ANSI / ISO / ASQ Q9004-2000标准[5]。

中国的质量管理成熟度研究较晚,2004年我国首次颁布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04》,该标准采用了美国国家质量奖的大部分评价项目与方法,并依据我国企业质量发展中的实际情况,作了适应性增删,在我国企业质量奖中得到应用[6]。此后,一些组织和机构从不同的视角,先后发布了一些质量发展的评价程序与方法。2009年出版的《质量竞争力研究与应用》一书中,对企业、行业、地区和国家质量竞争力提出了一套评价指数,并在部分行业与地区得到运用[7],深圳、宁波、苏州等城市相继发布了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报告和城市质量竞争力指数报告。2016年9月国内首部《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地方标准由无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发布,并在2016年度无锡“市长奖质量奖”评选中的得到应用。

2 创新及创新评价的发展

创新这一概念由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提出。他认为创新是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利用新资源、开拓新市场、实现新的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8]。满足任意一点及以上都可列为创新的范畴,可见创新涉及的范围很广。创新随后演变成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营销创新和组织创新的标准形式。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创新可以表述为资源和能力、决策及价值成果三要素组成的复杂的、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9]。在现有的资源和能力条件下,通过科学的组合和决策突破约束,以创造更有价值的产品或者服务。从管理学的视角而言,创新由意识、行为和价值成果三要素组成。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从新的设想的产生,到研发、试验、生产以及首次商业化一系列行为组织的全过程[10]。而不管从哪个角度,中间任何环节的失败都意味着创新结果的失败。因此,创新具有不确定性与复杂性,这也为指标的衡量增加了难度。

学术界对于创新体系的探索也有不少的研究。创新链是在20世纪末产生的概念,它是创新理论与价值链理论的结合,是各参与主体分工、配合、衔接相关知识创新活动以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的过程[8]。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创新链进行了阶段划分,如从知识的角度而言,可以分为知识来源、知识产出和转化绩效三个部分,并且由于外部因素知识吸纳和转化投入、创新一体化水平、区域集聚的影响,该链条呈现非线性和扁平化趋势[11];从产业化角度可以将其分为研究、工艺开发、试验、市场启动、生产和销售等五个阶段[12]。该概念为细致评价阶段性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当前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企业创新研究一直是热点话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曾在2013年发布了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创新投入能力、协同创新能力、知识产权能力和创新驱动能力4个一级指标进行衡量,每个维度下分别设立3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具有很好的对称性和逻辑性,对衡量与促进企业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3 質量成熟度评价中的创新指标评价

创新对于质量管理的实施和推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创新指标在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科技部发布的《中国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显示,超过4成企业认为工艺创新和组织创新提高了管理效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不难看出,二者在实质拥有上拥有着密切的联系。质量管理的实质在于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最大程度满足各方面需求,而创新恰恰可以推动不断突破现有资源约束。因而,往往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其质量管理成熟度的排名也名列前茅。

在2016年发布的《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准则》中,质量管理成熟度由5个评价类目(一级指标),分别是领导、创新、质量、品牌和效益,并下设17个基本要求(二级指标)和42个具体要求(三级指标)。其中创新项目的总体评分值为200分,其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

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突出了创新项目的评价,能够更好地契合我国现阶段提出的创新要求,其新颖性不言而喻。但是评价指标尤其是创新指标的衡量方面仍有不完善之处。在指标选取方面,如创新机制的基本要求中,创新投入与其他三个具体要求不属于同一维度,其结构在逻辑上有些欠缺;评价指标之间存在重叠与重复,如创新体系和创新管理相对重复;部分指标概念不够清晰,如群众性创新的范畴并未定义等;权重与赋值中也有不合理之处,如分数相同的创新投入比制定计划更为重要,理应相比获得更大权重。因而,本文基于此评价准则,对指标的选取及权重进行了调整与优化,以完善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准则,促进企业的创新管理。

4 创新指标的改进与构建

4.1 创新维度的指标选取

根据创新的概念、创新理论以及质量管理成熟度中创新部分的设计,本文遵循着全面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则,依据创新链理论对创新维度的指标进行重新的设计。为避免与成熟度设计中其他指标产生重复性,本指标体系不再涉及财务绩效(绝对数)、市场绩效、社会形象和社会贡献的评定。

本文将创新评价类目分为两个层次。在第一层次上选取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3个基本要求,并在第二层次上选取了R&D人员比重、研发吸收能力和新产品开发项目率等9个具体要求。其中,创新投入能力考虑到了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包括内部资源的投入和外部资源的投入;创新实施能力考虑到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创新产出能力考虑了产品产出和知识产权产出。显然,这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也可直接适用于产业、地区、国家等大型组织评价其创新能力,具体如表2所示。

4.2 无量纲化处理

在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时,若采用专家评价法,则每一项目的评分可由专家依据“方法—展开—学习—整合”四个等级直接打分。如果采用定量评价方法,考虑到每家企业的基本情况各不相同,本着公平性原则,以上指标皆可采用定量指标和相对数指标。由于各个指标的单位与数值均不统一,因此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去量纲化,以反映该数据在这一列变量数值中的相对位置。本文借鉴赵琳和范德成[13]测量创新效率时的无量纲化计算方法,指标数据的公式为:

该公式表示第ij个指标的无量纲化值为0.1加上0.9乘以在j维度下该指标减去最小值和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此方法避免了传统的0-1标准化中某一指标的数据都很高而最低一名仍然会是0分的现象,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某个指标低而造成总分的较大牵连。采用此处理方法,相对来说总分值会更加客观。

为方便说明,以东部地区2015年R&D人员比重数据为例,数据均来源于《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年鉴2016》及《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16》;在11个样本里,最高值为天津市的1,最低值为辽宁省的0.1,具体无量纲化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采用公式(1)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能很好地避免出现0分现象。

4.3 权重分析

本文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定权法进行权重分析。其中,层次分析法计算三类基本要求的权重,以中外已有权威的创新评分体系及国内外学者的文献研究为参考进行赋值;每类基本要求和具体要求中的指标使用SPSS软件测算权重,数据仍为东部11个省及直辖市企业2015年的统计资料如表4、表5、表6所示。

(1)层次分析法。

对于目标层创新三个子元素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创新产出能力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后,得到如下公式并按照以下步骤化为单位矩阵:

由此可得,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创新产出能力权重分别为12%、32%和56%,由《准则》中创新项为200分可知,三个基本要求的分数为24分、64分和112分。层次分析法计算出的权重需进行一致性检验,以上矩阵一致性指标CI皆为0,满足条件,可判定为一致性矩阵。

(2)因子分析定权法。

测算结果显示,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的KMO值分别为0.712,0.767,0.730,可知原有变量适合作因子分析,并且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概率p为0.000,0.000,0.010,均小于 0.05的显著差异,即相关系数矩阵和单位矩阵有显著性差异。

因而,创新评价类目中各项指标的评分体系如表7所示。

在基本要求指标和具体要求指标的权重测算中,本文采用了宏观数据进行定权,有非常好的代表性和稳定性,可以避免专家来源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以及小样本带来的误差。在实际应用中,微观数据与宏观数据均适用于评分测算。另外,表7中的权重在实际应用时,也可以适当取整,以符合评价打分时的习惯。

5 研究结论

依据创新链理论搭建了《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准则》中的创新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定权法进行权重衡量。这一指标体系很好地体现了评价指标的过程性特征,在创新资源投入指标上,引入了外部资源投入,有助于企业将创新视野从单纯的企业内部扩张到产学研合作的全过程,发挥产学研协同效应;在创新实施指标中,注重吸收能力的评价,引入了效率因子,更加注重研发的效率指标,这有助于企业重视研发过程管理,提升研发效率;在创新产出指标中,新产品开发与知识产权指标,直观地体现了创新的效果。

创新的高强度投入是创新强国的必经之路。我国企业相比于发达国家而言创新时间较短,因而创新的支出很多是用于引进技术和购买技术上,以及部分企业研发机构设立的投入和仪器和设备的资产性支出。前者可通過吸收与改进技术逐渐由引进到消化再到输出的转变而在后期支出减少,后者则可通过边际成本递减规律而在我国创新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降低开支。这一变化是否会导致创新基本要求与具体要求指标权重的变化以及如何变化,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需要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 李亚彬.一种新的质量体系评价模式——国际质量成熟度模型》简介及其结构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3).

①基金项目:2017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江苏省级重点项目(201710285053Z)。

作者简介:季心禾(1997-),女,汉族,徐州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张紫菱(1997-),女,汉族,苏州人,财政学专业本科生;周华明(1964-),男,汉族,苏州人,副教授、MBA导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层次分析法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公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乳制品品牌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AHP—GRA的工程施工项目进度风险管理研究
浅谈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变电站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