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育人机制探索①

2018-09-10杨泽伟王晓利孔德宏

中国商论 2018年30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杨泽伟 王晓利 孔德宏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世界各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之一,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由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不断深化拓展的一种新的形式。本文基于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经验,结合高等职业院校具体情况,提出从双元到多元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机制,旨在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探索产教融合的具体实施方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多元育人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0(c)-189-02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充分发挥政府、企业、教育、社会组织在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作用,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发展大格局,推动产教融合从发展初期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2018年4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随后又针对性地印发《政策解读》,主要任务包括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等四个方面22项任务。

从政府的角度看,此次深化产教融合的举措是空前的,不仅将产教融合延伸到了整个教育体系,还强调了政府及行业、社会组织在产教融合中的作用,体现了全民共创教育的态势。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用10年左右时间,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基本解决,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

1 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以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互联网金融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为例)

“现代学徒制”是世界各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之一,模式有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美国的“合作教育”等。这些模式的共同点是强调了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即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合作,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由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不断深化拓展的一种新的形式。

1.1 “多元”架构,探索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现代职业教育面向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实践学徒制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新课题,学院互联网金融专业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和雄安新金融产业集群人才需求为依据,与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培养,提出了架构互联网金融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和学徒制人才培养研讨会,协商现代学徒制实施的相关事宜。实施互联网金融现代学徒制“多元育人”项目,即将企业业务项目化、单元化;将学院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模块化、碎片化;将产学结合和素质培养实境化、综合化。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塑造准职业人岗位适应能力,实现毕业后“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人岗位创新与创业能力。

1.2 定向培养,实施校企招生招工一体化

互联网金融专业在与新迈尔科技及由其托管的中关村加一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发展中心的密切合作下,进一步完善招生录取与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机制:企业提出用人计划给新迈尔→新迈尔通过岗位大数据匹配项目人才招生计划→学院根据单招和普招机制筛选报考学生→校企共同制订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三方(学院、新迈尔和联盟企业)规范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三方签订(或学徒、学校和企业)招生招工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

1.3 校企合作,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

依托“多元育人”小组,校企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工商管理系与新迈尔科技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共同设计了“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体系,完成了“产学结合、相互嵌套”的理实一体课程设计,编制形成了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技术标准、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流程。校企共同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实训项目,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標准的教材和项目教学大纲。进而推进“校中厂、厂中校”的人才培养与岗位工作模式。最终使学生具备互联网思维,成为懂金融、精营销、会管理的多元化专业技术人才。

1.4 产教融合,建立校企互聘的双导师队伍

在双导师制匹配机制下,工商管理系与新迈尔科技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校方导师选拔机制依据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选拔管理的相关文件,制定选拔制度,把高职称、高学历教师选派到学徒制试点工作任务中,确保理论教学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企业导师由新迈尔科技从企业联盟中选聘业务经理或骨干,充实实践导师队伍,保障学徒技能培养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双方明确导师的职责和待遇。在此基础上,双方共享师资优势开展双向挂职锻炼、联合技术研发和业务培训。校方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并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政策。

1.5 技能传帮带,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

工商管理系根据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要求,建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系内专项试点工作的配套管理制度,确保项目管理机制与企业资源匹配,专业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学籍管理互相支撑,校企互通、独立运行。

新迈尔科技依托长期的岗位人才培训经验,完全模拟现实互联网金融公司中的“师傅带徒弟”工作情景,把实际工作中的真实项目,传授给学徒(学生),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成才的实训目的。总结和归纳了互联网“老兵带新兵七步法”:我做、你看、你做、我看、我再做、你看、你做。

2 现代学徒制多元育人机制的必要性

2.1 从校企合作的发展历程看

传统中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学校和企业是脱节的,为了使教育服务经济,在学生的教育生涯中引入了顶岗实习环节,使学生在出校门和进企业之间有一个缓冲期,以适应身份的转变。之后是订单培养,企业作为教学主体之一介入到教育中来,但介入程度不深,往往只是学生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和简单的入学签订劳动合同;目前推行的现代学徒制属于较高级别的校企合作,企业的介入程度较深,从招生到就业,从师资培养到项目研发,都体现了校企双主体的作用。再高层次的校企合作就是产教融合阶段,这一阶段必须更加深化企业作用,而且强调了各个主体的作用,包括学校、企业,更包括政府、其他行业组织。

2.2 从供需双方角度看

针对一些新兴产业,尤其是意见中所指的大数据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等10个领域,教育部门的软硬件配备是比较落后的,比如师资和校内资源的缺乏、专业培养与就业导向的不一致等。而对于企业来说,又面临着学生能力供给和企业能力需求结构不对应等现实问题。在这里,双方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校企双方往往很难通过直接的渠道达成合作,或者说顺利地达成合作。此时,第三方甚至第四方的介入能更有效地促成校企双方的合作,比如政府、比如其他行业组织。

2.3 从教学实践角度看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新形态下的行业,设立互联网金融专业的目的旨在培养传统金融人才的基础上,依托云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APP等互联網工具,培养掌握从事产品设计、服务推广、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适应金融、保险、证券和非银金融业务一线岗位,为本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提供金融服务,并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目标的完成,需要紧密结合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

目前我们国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是处于洗牌阶段,各种保障制度和监管政策缺失,市场存在很大空间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风险。线下金融的线上化遭遇重重困难,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融合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另外,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的人才往往是多样化的,金融、互联网、法律、营销等专业知识都需要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找到一个或者几个比较稳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合作,从招生到培养,制定教学标准等,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一个类似于中介机构的组织介入,它有大量互联网金融企业资源,并且具备较好的师资培训及学员培训经验。

3 现代学徒制多元育人机制的意义

3.1 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调动参与各方积极性

以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组织为主体,进行多元育人,实际上是学校、企业、政府与行业等四个子系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动态、 开放的协同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协同创新,切实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和组织活动能力,实现不同主体间的充分合作以及教育资源的有效聚合。

3.2 有利于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多主体共同参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过程实施、培养质量评价过程,能更加充分地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与市场需求。政府利用制定政策、统筹协调优势,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搭建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企业具有大量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训实践的场所。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一方面可以培养行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又可以培训政府和企业职工。社会组织可以是第三方培训机构,也可以是行业组织,发挥桥梁作用,促进政校企三方的沟通。

参考文献

[1] 陈锋.抓住机遇,乘势前进,推动产教融合迈向新阶段[J].中国高等教育,2018(2).

[2] 张晶.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践之囿与破解之策[J].教育与职业,2018(1).

①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践研究”(1703094),主持人:杨泽伟;2018年度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现代学徒制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互联网金融专业为例”(SKY201803),主持人:杨泽伟。

作者简介:杨泽伟(1981-),女,河北石家庄人,工商管理系教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教学、互联网金融、国际金融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