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质量推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思路和对策

2018-09-10俞安君

中国商论 2018年30期
关键词:高质量乡村振兴对策

俞安君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持续加大金融创新,不断夯实市场基础和客户基础。本文以象山县为例,结合农村金融工作具体实践,探讨高质量推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 高质量 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0(c)-024-02

1 背景意义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是农信社顺应时势响应号召敢于责任担当的重要工程。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今后党和国家“三农”工作的主线,是紧抓历史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政府部门、监管部门、农信系统各级会议精神,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强有力的政策举措。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是农信社更好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在促进经济转型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会给金融机构带来一系列机遇和挑战。今年4月,象山县相继出台《关于实施“三抢联动、双向流动”工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实施意见(试行)》等,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搭好政策通道。“回归本源,做强主业”不仅是监管部门、上级部门对我们农信机构新时期金融普惠服务工作的新要求,更是坚守业务定位、实现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自我要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是农信社深化改革转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契机。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农信社面临着传统客户市场萎缩、增量扩面难,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大、风险防范难、利润效益下降等发展“爬坡期”和“要我合规向我要合规”的合规经营理念转型“阵痛期”。

2 农信社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的制约因素

(1)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与乡村振兴资金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问题。从象山县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主体看,目前辖内大多数乡镇仍只有农信社、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村镇银行等少数几家金融机构,除了农信社外,其他几家银行总体规模体量仍然较小,比重仍然偏低。截至2017年末,象山农信联社各项贷款余额93.99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74.19亿元,分别占全县涉农贷款总量的46.36%。涉农金融机构在涉农金融創新方面仍然不足,普遍存在贷款额度小、期限短及融资难、融资贵等现状,难以适应乡村振兴过程中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与此同时,受央行贷款合意规模和监管部门强监管等政策控制,大大增加了投放的难度和风险,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信社贷款投放速度和规模。

(2)实体经济结构性供求失衡与信贷资金投向失实之间的矛盾问题。应该看到,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方面,实体经济结构性供求失衡,供给结构严重滞后于需求新变化;另一方面,“脱实向虚”问题突出,实体经济受到挤压,且金融风险隐患在增加。信贷投放主要集中政府背景项目,制造业贷款下降势头持续。制造业贷款下降明显原因主要是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该行业整体信心不足,全年月增出险金额超过500万以上的企业中制造业企业23家,占比46%。

(3)农业风险分担机制及政府激励机制不完善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防范不匹配之间的矛盾问题。乡村振兴中提出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然而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始终面临着自然、经营和市场三重风险的压力。财政资金支持多数采取对贷款人提供贴息的方式,缺乏对银行涉农贷款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未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例如象山农信联社为加大对“三农”贷款投入,积极与包括辖内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合作,但由于企业经营环境恶化,担保公司赔付额、率均超出其正常的担保能力范围,造成担保公司赔偿能力下降,导致还有一大部分超逾期贷款未能在协议规定时限内得到及时赔付。

3 农信社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思路和对策

(1)加大乡村振兴金融供给能力。一是政策保障。2018年初,象山农信联社以1号文件形式出台了《象山农信联社2018年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在资金供给方面,努力向人行等上级部门争取新增信贷规模。通过资产转让、行社银团、票据贴现、支农再贷款等方式,盘活现有信贷存量,腾出信贷规模,放大银行信用,引入县外资金,持续增加对县域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二是银政合作。无缝对接现有23项银政合作项目,为县内各乡镇(街道)启动地方工程项目融资提供相配套的资金扶持;积极介入乡镇综合环境治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乡绿色发展品质提升等项目;积极对接工业园区、产业区、滨海新区工业项目;积极跟进水产城项目、棚户区改造、新农村建设等重大民生基础工程;创新推进“政府+村”村级合作社资金集团授信,推动美丽集镇建设;全力扶持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融合实施“四全四特”及“一带四区”旅游发展布局。三是产品创新。在“三大创业”贷款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试点推出“浙里贷—青创贷、巾帼卡、蓝领通”等小额贷款产品,通过手机线上申贷、放贷、还贷全流程操作,真正实现“一次也不用跑”。根据当前社会发展趋势,针对农(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变化特点,及时推出适合消费升级换代的金融配套产品。加大对农(居)民经济生活的金融支持,极力满足农(居)民在购买大宗生活用品、子女就学、扶贫贷款、养老缴费、创业就业等各方面的金融资金需求,以养老贷、生源地助学贷款、新能源光伏贷、各类创业贷款产品为依托,帮助解决农(居)民生产生活融资方面问题。

(2)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一是助力小微。深入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制建设,在利率定价、贷款审批、考核激励、人员配备、信贷创新、机构设立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服务机制。严格执行“七不准”和“四公开”规定,禁止对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等不合理费用。积极开展与保险公司合作,创新开展海鲜贷、汽车按揭或分期付款、创业信贷保险等业务,深化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农业融资担保公司的合作,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实现贷款增速、贷款户数、申贷获得率“三个不低于”目标。二是助力三农。以农信社普惠金融五年提升工程为引领,加快实现对乡镇村网点、金融服务点覆盖,进一步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渠道,计划实现所有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构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农村资信档案,加强对资信收集评定与维护,计划全县建立资信档案16万户以上,建档率在90%以上,不断夯实社会信用体系,实现“村民诚信指数”换取“信贷真金白银”。依托人民银行信息平台搭建,通过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积极打造信用体系工程,营造“诚信象山”良好氛围。主动介入并发挥“三位一体”作用,加强与农办等相关涉农各局的合作,在利用好农信社现有的农民房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林权抵押、海域使用权抵押、渔船抵押等金融创新产品基础上,创新推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证抵押贷款。三是助力实体。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开展兼并重组,通过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不断优化贷款投向,推动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走出去”。继续深化与县工商联的合作基础,主动对接配套金融产品服务,通过“信用社+商会”服务模式,打好亲情牌,助力“象商回归”。

(3)加大风险保障力度。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精神,加强对“三位一体”的金融合作,完善农村信用体系,2018年4月8日,象山县供销联社与象山农信联社、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象山支公司联合发文共同开展农合联辖属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定及授信保险工作,形成“政府推动、农信主办、财险担保”的支农惠农框架体系,主要支持模式:一是开展信用评定。为规范采信、评信、授信等活动,象山农信联社利用省农信联社开发的“普惠快车”按照统一的评定标准,对所辖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资信档案收集,建立资信档案,实行流程批量作业,努力实现小额贷款半小时内办结,并鼓励符合农合联星级评定的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评定工作。二是开展星级评定。象山县供销联社开展辖属各农民合作社星级评定工作,按季召开工作例会,并将评定级别等资料依据及时向信用社、保险公司及各专业合作社发布,对各专业合作社星级发生变化情况,及时告知。象山农信联社对评定为一星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社员,给予资金优先、利率优惠、授信倾斜等政策优惠。通过开展星级信用信息的征信、评价、应用等活动,形成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内在机制。

猜你喜欢

高质量乡村振兴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走,找对策去!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