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语教学评价研究综述

2018-09-10王从从

大东方 2018年6期
关键词:文献综述双语教学评价

摘 要:双语教学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也是近年来民族教育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文章以“中国知网”收录的双语教学评价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有关双语教学评价的数篇学术论文进行梳理和分析,从双语教学评价的概念界定、评价指标、评价模式以及测量等方面做了综述,并归纳了该问题的研究特点,以期把握双语教学评价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双语教学;评价;文献综述

双语教学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双语教学评价是指依据特定的双语教育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双语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并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自1990年12月27日原国家教委颁发 《普通院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特别是 2001 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學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有关双语教学评价的研究就在我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双语教学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基础教育新课程倡导的课程评价理念是双语教学评价的价值判断标准。教学评价对双语教学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双语教学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目标、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原则、构建多元的教学评价主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制等措施和手段来建立和完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进而促进双语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为了总结双语教学评价研究状况和主要观点,基于“中国知网”以“双语教学评价”为检索词,搜索关于双语教学评价的文献,进行分析和综述研究,以有利于学者更好的开展双语教学评价的研究。

一、双语教学评价定义的研究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双语教学以及双语教学评价做出了定义,但是由于双语和评价的定义存在分歧,因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

有学者认为,双语教育评价是依据特定的双语教育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双语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并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这一概念包括四个要点:评价对象可以是双语教育领域中的任意元素;评价本质是对双语教育的价值做出判断;评价手段是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双语教育发展,提高双语教育质量。

也有学者认为,双语教育评价就是评价者(国家双语教育主管部门、省市双语教育主管部门与地方学区双语教育主管部门或双语教育评价组织)依据预期的双语教育目的与一定的双语教育评价标准,采用各种切实可行的现代科学评价技术与方法,对双语教育的实施现状及其成效(双语教育满足社会和学生个体需求的程度、双语教育计划自身的可行性、学生在双语教育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等)做出客观的测评和估价的过程。

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学评价是指不同类型的评价主体对双语教学属性在满足自己需要程度上所做出的判断。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双语教学评价的本质是与双语教学评价有关的主体,包括直接主体、间接主体,以及介于直接和间接之间的主体,对双语教学的属性在满足自身需要方面的价值大小做出的判断。

国外学者更多地是将评价分为测评和估价,测评是通过数值的测定和计算得到数据,估价则是对此数据做出价值判断。测评是估价的前提,估价是测评的目的,二者结合构成评价。W.F.麦凯认为,双语教学评价应是根据它所期望达到的结果进行评价。欧洲理事会文化合作教育委员会也认为,评估是对学习者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评估。

纵观国内外有关双语教学评价定义的论述,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从教师、学生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来阐述双语教学评价体系;一是从语言教学过程、目标、相关因素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二、双语教学评价的必要性研究

有学者认为双语教育以提高民族教育质量为目的,质量是双语教育的生命线,双语教育评价是对双语教育质量的评价,为提高双语教育质量指明方向;实施双语教育评价,有利于教育部门了解各地各学校双语教学现状,有利于改进和管理双语教学;实施双语教育评价,有利于提高双语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双语教育评价,有利于双语班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业成就,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双语教学是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各民族语言平等的论述之需要。语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重要内容,各民族都应该享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和自由。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解放和发展;是正确体现国家关于民族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的需要,语言文字是体现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建立民族共同体的特征。在一个国家能实现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使用,是民族平等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是发挥党的民族政策优越性的重要措施;是继承和发扬藏汉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是继承和发扬藏汉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是开发学生智力、拓展就业机会的需要,“语言是具有工具效能的知识体系,是心智活动的重要工具和文化纵向传承的“基因”,是不同文化横向交流的桥梁”;是繁荣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事业,寻求平等和谐社会的需要,为了满足语言联系或文化融合的社会需要,建立一种双语教学体系,其目的不仅是要增强公民的语言熟练程度,而且还要在增强不同语言文化成员之间的理解并促进社会一体化的同时影响他们的语言学习习惯,在双语教学中必然要涉及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必然有利于促进和增强民族间的理解和团结。

三、双语教学评价指标的研究

指标是衡量目标的单位或方法,双语教学评价指标是评价活动所指的对象,即测评的目标和估价的数据。由于双语教学评价的出发点不同,因此指标体系也不尽相同。

学者姜宏德从学生、双语教师、学校三个方面建立指标系统其中学生评价包括4 项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双语教师评价包括 4 项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学校双语教育评价包括学校双语教育质量评价和办学水平评价,前者包括 5 项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后者包括 3项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

王莉颖则从双语教育的受益者——学生群体、双语教育的实施者——双语教师、双语教育计划及双语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中介因素——政治、文化、双语教育资源三个维度出发建立指标体系。

章翰则设置基于岗位技能要求 1 项一级指标,课程设置与岗位结合度、准备评价、实施评价、效果评价 4个二级指标,双语教学总体目标是否适应岗位专业技能要求等 13个三级指标。

四、双语教学评价模式的研究

评价模型是指依据评价目标,将不同层级的指标置于同一体系内所构成的立体结构。有学者采用逐层分解评价目标的方法,进而构成一个由高层到低层、彼此独立、具体可测的树状指标体系,即树状评价模型。其结构从高到低依次为:总目标——一级目标——二级目标——三级指标。

章翰提出多元一體化评价模型。多元化不仅指评价内容的多元,更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同时主体的系统相关性以及全过程性又将多元化的主体形成一体。张静认为应采用立体评价模型,也就是学生评价、教学巡视员督查、同行互评、教师自评等相结合的立体化、多层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

基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吴伟敏、孙彦坤提出多元化评价模型。该模式通过多方面动态地评价教师和学生,为教学过程的及时改进创造有利条件。即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和对待学生,评价学生不能仅限于直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等单一智能,而应该关注学生个体及个体间发展的差异和不均衡性。

韩莉莉认为,在教学评价中,应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次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产生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

西方对双语评价模型的研究,是建立在教育评价模式的基础上的。其中主要有泰勒模式、CIPP 评价模式、目标游离评价模式、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泰勒评价模式以行为目标为中心,用学生的特殊成就来表示教育方案和计划中的目标,并把这一目标当作教育过程的方向和教育评价的主要依据。根据这一模式,教育评价就是衡量实际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

五、双语教学评价测量的研究

有学者认为,评价测量是指运用一定的数理统计法和测量工具对指标数值进行计算,其结果是教学评价的数据基础。一般而言,双语评价的研究工具有SPSS、SAS、LISREL、HLM、Matlab、Minitab、Eviews等,并对这些工具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指出,双语评价研究的技术手段有:因子分析、t检验、回归分析、线性相关、方差分析、多变量、非参数技术等。另外,也有学者对双语教学评价权重进行了研究,认为指标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是被评价对象不同侧面的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认为教学态度权重为0.15、教学内容权重为0.35、教学方法权重为0.4、教学手段、教具的使用和电教化权重为0.1。也有学者认为,在学生评价中,思想道德权重为0.15、语言水平权重为0.12、知识结构权重为0.16、教育教学技能权重为0.21、身体心理素质权重为0.2、审美与劳动素质权重为0.16。有学者以乌鲁木齐市使用的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考核评价表为例,提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的一级指标的权重应当为:双语呈现知识能力0.4、双语课堂教学组织能力0.33、双语课堂教学评价能力0.27。

六、研究总结

综合以上分析,总体上看,我国的双语教学评价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理论研究居多,实证研究较少。从文献资料来看,对双语教学评价的研究仍以理论层面的探讨为主,许多研究成果着重从理论上分析双语教学评价的方法、模式,相比之下,实证研究缺乏,缺少实践的验证。(2)宏观研究居多,中观、微观研究较少。从所分析的文献来看,针对具体的某个民族的双语教学的评价研究很少,大多是从宏观整体的层面来论述的。每个民族的双语教学评价所面临的问题不同,因而所对应的评价的指标、模式等也就不相同。因此,应加大对不同民族的双语教学评价的研究,做到更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W.F.麦凯,M.西格恩.双语教育概论[M].严正,柳秀峰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2] 姜宏德.关于双语教育评价的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6).

[3] 王莉颖.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4] 陈秀春.双语教学的评价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 欧洲理事会文化合作教育委员会.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M].刘骏、傅荣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71.

[6] 章翰.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3).

[7] 韩莉莉.双语课堂教学评价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2).

[8] 吴伟敏.双语教学实施多元化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0(10).

[9] 叶澜.教育概论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18.

[10] 谢安邦.高等教育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72.

作者简介:

王从从(1992.01-),女,河北邯郸人,中央民族大学课程与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文献综述双语教学评价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