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文解字疒部字》的思想文化阐释

2018-09-10杨敏

大东方 2018年8期
关键词:说文解字文化

摘 要:文章主要以《说文解字疒部字》为依据,简要结合《目部》、《齿部》等其他部,对《说文》中所包含的古代病名进行探讨和分析,能够了解到东汉时候医学的发展水平以及人们对医学的认识,并能进一步通晓当时的一些比较特殊的医学文化信息。

关键词:《说文解字》;“疒部字”;文化

引言

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在语言文字学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特殊的地位。《说文》共分为540部,共计小篆9353,籀文1163。其中“疒部字”在《说文》七卷下,记载了大量有关疾病名称的词条,共收字102个,重文7个,其中包括具体病的名称、发病时的状态以及具体描写、疾病的发展程度和3个有关马病的字。通过对此部所收的字进行详细的归类与分析,简单结合《目部》、《齿部》、《骨部》,我们可以了解到东汉时代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以及相关的医学文化信息。

一、疾病的分类和概述

(一)与人身体各个部位相关的疾病名称

1.与头有关的疾病

疕:头瘍也。《周礼医师》贾公彦疏:疕,头瘍,谓头上有瘡含脓血者。

:病也。桂馥《义证》:“头眩病也。”

2.与口有关的疾病

疦:也。朱骏声《通训定声》:“谓疾病口戾不正。”即口角歪斜。

《齿部》:“,龂肿也。”指的是牙龈肿大。

《牙部》,齿蠹也。”“”亦写作“龋”。《释名》更释其病因:“龋,齿朽也。虫啮之齿缺朽也。”

3.与颈部有关的疾病

癭:颈瘤也。《段注》:“颈瘤则如囊者也。”颈瘤,俗称大脖子,属甲状腺肿大一类的疾病。

瘘:颈肿也。钱坫《斠诠》:“此瘰疬字。”即颈部淋巴结核。

4.与腹部有关的疾病

?:腹中急也。腹中急,当依徐锴《系传》“急”后有“痛”字。徐注:“今人多言腹中绞痛也。”

蠯:满也。肝气胀满的病。

5.与皮肤有关的疾病

疵:病也。《广韵支韵》:“疵,黑病。”张舜徽《约注》:“所谓黑病,乃指肤面有黑痕,即今所称母斑也。”

痈:肿也。《释名释疾病》:“痈,壅也。”气壅否(闭塞不通)、结裹而溃也。即痈肿。

6.与足相关的疾病

瘇:胫气足肿。王筠《句读》:“胫气盖脚气也。” 《玉篇疒部》:“瘇,足肿也。”

踒:足跌也。《通俗文》:“足跌伤为踒。”(足骨跌伤)

7.与眼睛有关的疾病

《目部》:“?,涓目也。”王筠《说文解字句读》:“似谓目病常流泪也。”即眼病常流泪。

《目部》:“眚,目病,生翳也。”沈涛《古本考》:“《集韵》曰“目障病也。”

8.与耳朵有关的疾病

《耳部》:“聋,无闻也。”《释名释疾病》:“聋,笼也。如在蒙笼之内,听不察也。

《耳部》:“聊,耳鸣也。”耳鸣是一种听觉异常症,为各种耳疾之常发症状,多为他病所引起的一种自觉症状。

9.与鼻子有关的疾病

《鼻部》:“鼽,病寒鼻窒也。”即患了寒冻而鼻塞不通。多发于秋、冬、春气候变换之际。

《鼻部》:“衄,鼻出血也。”《素问》:“春不鼽衄。”王冰注:“衄,谓鼻中出血也。

10.与骨头有关的疾病

:病也。于岩《古代疾病名候疏义》卷四:“(偻)盖即今之脊椎后弯也,亦名龟背。”

痀:曲脊也。《集韵噳韵》:“痀,痀瘘,身曲病。”俗称“驼背”。

11.与神经有关的疾病

:口冎也。(口角歪斜)冎:口戾不正也。多由中风所致。朱骏声《通训定声》:“此言病中风者。”

?:半枯也。俗称“半身不遂。”

12.与肛肠泌尿有关的疾病

痳:疝病。张舜徽《约注》:“今俗称尿道内刺痛而小便难下者为淋病。”王筠《句读》作“小便病也”。

痔:后病也。张舜徽《约注》:“后谓肛门也”。俗称“痔疮”。

(二)与环境、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名称

1.传染类疾病

疫:民皆疾也。王筠《说文句读》引《字林》:“病流行也。”指急性传染病。

痁:有热瘧。《春秋传》曰:“齐侯疥,遂痁。” 《段注》:“有热无寒之瘧也。”

2.风湿类疾病

痹:湿病。《素问痹论》:“風、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俗称“风湿病。”

痿:痹也。《段注》:“因痹(风湿)而痿也。”

(三)一些归属不明的疾病名称

癈:固病也。(顽固不治的病)《玉篇疒部》:“癈,痼病也。”

痡:病也。《诗》曰:“我仆痡也。”孔颖达疏引孙炎说:“痡,人疲不能行之病。”

除此之外,从“疒部字”我们可以看到,古人不仅对人体的疾病有很深的认识,对于牲畜的疾病也给予了关注,《说文疒部》:“瘏,病也。”指马疲不能前进的病。

二、《说文解字疒部》的思想文化

从整体上看,“疒部字”收字虽不是《说文》部首中最多的,但其所收入的字所包含的信息量是不容小觑的。

首先,从“疒部字”的具体疾病名称上看,古人对疾病的认识是有发展的。例如:《疒部》的“疽,癰”,二者都是皮肤疮症,但既然命名有别自然有所不同,徐锴《说文系传》说疽是“久癰也”。可知二者在程度上是有差异的,癰症发展下去就会越发严重而变成疽症了,这表明古人充分地考虑了疾病的演变,为对症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其次,古人对于生病、治疗的过程都作了细致的观察和描写,一些病虽然没有固定的命名,但是古人对于其症状的认识和说解很深入。

最后,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的中医思想理论。

《说文疒部》的文化从总体来看,并不像玉部、示部等所蕴涵的文化那么明显。从人类产生之出,疾病伴随而生。殷商时代或者更早的时代,人们把自己的健康交由鬼神决定,认为自身的疾病是来自鬼神、祖先的惩罚,因此致祭鬼神,祈祷攘除疾病是他们用来对付疾病的主要手段。古人对于疾病和医学的认识在汉代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对疾病的认识,首先归功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人类思想进步的体现,因此,把思想进步是社会整体文化氛围中的一部分,由此我们对“疒部字”所负载的文化思想领域的信息加以浅析,古代对医学的认识远远不如现代广泛,但对某类疾病的细化也让我们看到古代人思维中对于自身观察的敏锐度,古代人把“五脏”看做“五行”,阴阳相调和,这也是自身所处社会的影响和限制,因而我们也看到在疒部字中并没有关于五脏类的疾病。思想的进步和局限都能体现某一时期社会文化对于人的影响,对疾病的认识也不例外。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5.

[2]段玉裁.说文解字[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

[3]殷寄明.说文解字精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4]孙诗懿.《说文解字》疒部字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作者简介:

杨敏(1994—)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的认识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从出土文字看《说文解字》存在的问题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