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教育大会背景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8-09-10彭跃刚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高校建设

彭跃刚

摘 要: 全国教育大会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确定了方向,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面临着提升师德水平、更新思想观念、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增强教育教学能力等挑战的高校教师队伍,存在着师德师风工作时紧时松、培养培训服务功能有待完善、教师流动性和淘汰率偏低、晋升机制不完善、后顾之忧影响工作等问题。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把师德师风建设置于首位、创新教师培养培训的内容和方式、通过引进和淘汰相结合促进教师流动、设计和完善科学合作的教师晋升机制、解决教师后顾之忧等。

关键词: 全国教育大会;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18)06-0007-05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6.002

2018年9月10日至11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大会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大会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是立德树人的成效。为了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肩负重任。高校能否有效地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队伍的水平是关键。因此,建设好高校教师队伍意义重大。

一、全国教育大会对高校教师队伍提出更高要求

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1]作为为国家和民族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中坚力量,高校教师责任重大。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教师承载着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希望,需要有渊博学识和更多责任担当。新時代条件下对教师作用的新定位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期待,高校教师作为承担着高等教育任务的主体,其角色和作用赋予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内涵,这些新内涵要求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有新变革、新成效。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加强“双一流”建设,系统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对高校教师的要求是多维度的,既需要高校教师热情参与,也需要高校教师积极配合,还需要高校教师倾力实践。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也要因应这样的趋势,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满足国家建设一流学科、一流高校的需要,使新时代的高校教师队伍为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作出应有贡献。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2]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轨迹,越发达的国家越重视教育,越愿意为本国教育投入更多资源,把高水平教育视为保持国家综合竞争优势的利器。发达国家普遍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国际人才争夺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这些国家通过法律和政策等手段,让教师具有较高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引导优秀人才献身本国教育事业,这些做法在高等教育领域尤为突出。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可见高等教育成功的关键在教师。高校教师队伍大师云集,高等教育质量也就有了保障。世界知名高等学府都非常重视吸引优秀人才为学校服务,很多世界知名高校通过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努力,成为大师们的安身立命之地。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时代背景下,建设高水平的高校教师队伍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深刻理解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对高校教师的要求,清醒认识到教师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有利于更好地做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二、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给高校教师带来更大挑战

(一)对师德水平的挑战

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事业,要求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的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这是一幅全新的教育发展蓝图,展现了新的育人模式。立德是树人的基础,要完成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高校教师具备更高的师德水平,胸怀爱国爱教的情感,富有教书育人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高校教师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这是对教师职业操守的最朴素的要求。高校教师大都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是受过高层次教育的群体,在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与社会的联系和互动较多,对收入、社会地位等比较敏感。在收入偏低、社会地位不高的现实情况下,高校教师要保持事业定力和淡泊名利之心不太容易,因此在职业操守上的修炼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很多新论断,将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促使高校教师进一步提高师德水平。高校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加强德行修养,不断提升师德水平,具备新时代的担当精神,才能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

(二)对思想观念的挑战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是对教育地位的全新表述,充分彰显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使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很显然,教育地位的提升自然而然地带动了教师地位的提升,所以,新时代更高的教育定位需要高校教师更新对高等教育地位的认识,需要高校教师更加具有系统观念、全局观念,需要高校教师具有更强的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当前,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更加突出。为了使我国在世界竞争中保持并扩大竞争优势,同时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推出重要文件《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速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积极开展与相关国家的人文交流等,这些政策措施都与教育密切相关。全国教育大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重要会议,充分回应了时代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直接或间接地提出的要求。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教育的期待,自然也就对高校教师旧的思想观念提出了很多新挑战,因而必将促使高校教师更新很多旧的思想观念。

(三)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挑战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修炼达到相当高度。高校教师要砥砺奋进,勤奋钻研,不仅要掌握专业领域教学所需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与专业领域对应的相关专业技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实施要求之一是全方位育人,这要求作为工程主力军的高校教师队伍练就育人所需的专业本领,既要精于专业理论,又要长于专业实践,成为传道受业解惑的行家。众所周知,教书育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需要各种各样团队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在这些团队中,教师团队无疑是最重要的团队,教师团队每一位成员的综合素质都会影响到育人效果,影响到整个立德树人工程的质量。在新时代条件下,我国正日益快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导作用不断凸显。事业的发展对我国培养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大学生成为知识丰富、技术娴熟的高级专门人才,还期待大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担当的优秀人才。这一趋势对高校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挑战可想而知。

(四)对教育教学能力的挑战

新时代条件下,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学生来源更加多元化,教育的国际交流也日渐增多,教育国际化程度更深,新兴的网络教育模式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很大竞争压力。多种因素的作用,使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大大拓展,并且在教育教学的方式以及工具的使用上也更加多元化,给高校教师带来了较大压力。为了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教学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拓展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技能。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国内很多著名高校建设智慧课堂,推广网络课程和线上线下组合课程,推行大数据管理,采用更加精细化化的教师管理方式和学生管理方式。有的高校努力为学生设计更加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在本科阶段大力推行导师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实时监控和及时反馈,对教师实施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技能培训,所有这些变化都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带来了很大挑战,促使教师要学会使用各种教学工具、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熟练使用在线教学系统,尽快适应智能化的教学管理方式等等。

三、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与高校使命和担当不相称、与教书育人的要求不协调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高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效果。充分认识这些突出问题,有利于我们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从而更好地改善高校教师队伍管理,释放和挖掘高校教师队伍的潜能,使高校教师在立德树人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师德师风建设处于时紧时松的状态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挑战性很大的工作。师德师风对于教师队伍建设非常重要,但师德师风通常很难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因而学校不容易找到师德师风建设的着力点,也很难检验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效,这就导致很多高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处于时松时紧的状态。一些高校平时在师德师风方面的工作比较松散,师德师风出现较大的问题后才采取行动。例如有的高校因为个别师德师风案例,以专项整治方式来消除问题的消极影响;有的高校采用与害群之马切割——解聘或开除涉事教师——的方式来保住学校形象。在问题没暴露或没被社会关注前,很多高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并没有太多具体和有效的举措,师德师风在一些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中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忙起来忘掉的尴尬状态。

(二)教师培养培训的服务功能有待提升

我国高校内部的教师培养培训通常是由教师所在的学院或部门设计的,除了传统的攻读学位、做博士后研究或做访问学者等方式外,其他的培训的服务功能有待提升,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培训内容与教师实际需求吻合度较低、培训方式与教师日常工作存在冲突等。有的高校的教师培训未能紧紧围绕着教师教学科研的需要进行,对教师培训的内容没有轻重缓急之分,甚至所提供的培训内容质量不高,并未充分考虑到教师是高素质群体这一特殊性。从培训形式上看,机械死板的培训方式在一些高校仍有较大市场,培训针对性不高,有时甚至会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干扰。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不可能仅靠引进人才来形成,也不可能只凭教师的自然成长来成就,必须依靠学校认真的培养培训才能打造而成。

(三)教师队伍的流动性和淘汰率偏低

新时代要求高校人才培养要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高校教师队伍管理还存在着不能适应这一趋势的情况。在我国,高校教师队伍流动性偏低和淘汰率偏低是不争的事实。高校在聘用教师方面存在着较为固化的倾向。即高校一旦聘用教师,就不容易解聘,除非是教师出现了学术不端、激起公愤等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教师的流动性偏低导致高校教师在同一所高校任职直至退休的现象数见不鲜。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教师流动性和淘汰率偏低不利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正因为存在着这些弊端,高校中因人设岗、因人设课的现象不是个别。很多高校专业设置偏多,淘汰不合时宜的专业非常困难,以致于有教育官员感叹“对不起良心的专业该停办了”。

(四)教师的晋升机制还不够完善

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是教育改革领域中攻坚克难的工作。[3]教育领域存在的这些教育评价问题,在不同类型教育机构的教师晋升中也广泛存在。高校教师的晋升机制中,就存在着不够合理的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现象。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从理论上讲,高校教师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就应该在职称和职务晋升上拥有更多的机会。然而现实情况是,在很多高校,一些教师在教书育人上兢兢业业,成绩突出,卻因论文发表的数量不够或承担的课题不够分量等原因,在职称晋升中处于劣势地位,在职务晋升上也缺乏优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校存在着对教师的评价指标不合理、评价灵活性较低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教师晋升机制。

(五)教师因后顾之忧不能完全潜心工作

众所周知,劳动者只有全身心投入工作,才能取得理想的工作成绩。由于存在着不少后顾之忧,导致高校一部分教师不能专心致志地从事教学科研,教书育人效果打折扣,影响了高校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考察高校教师的生存状况会发现,很多非常现实的问题困扰着高校教师。和其他群体一样,高校教师面临着来自工作以外的其他压力,最典型的是来自住房、子女教育等的压力。一、二线城市的高校教师面临着买房带来的经济压力,同时,几乎所有高校教师都面临着为子女争取良好教育机会的压力:希望孩子享受优质的幼儿园及中小学教育等。包括这些压力在内诸多因素影响了高校教师的工作状态,成为高校很多忙于教学科研任务教师的后顾之忧。

四、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路

(一)始终把师德师风置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

正如教育部文件所述,“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4]高校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考量因素。一方面要通过挖掘和树立高校教师榜样,大力宣传师德的典型案例,倡导所有高校教师树立更高的师德标准;另一方面要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教师中不符合师德规范的言行,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学校、政府和社会要让真正具有良好师德水平的高校教师享有更高的经济待遇,提高这些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铸就良好的师德、形成良好的师风,使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成为口口相传的学校名片,让师德师风成为教书育人良好氛围的核心要素,让潜心研究、专心教学、热心育人等美德在高校教师队伍中蔚然成风。

(二)不断创新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内容和方式

教师的培养培训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对高校投入的不断增加,用于培养培训教师的资源不断增多,以“双一流”建设为例,政府投入“双一流”建设的经费有相当一部分用于教师队伍建设。政府在建设一流学科的投入中,用于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占绝大部分。高校教师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根据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设计个性化的培养方式,加快教师的成长。对教师的培训要采用整体培训和因人施训相结合、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充分考虑到高校教师工作的特点,精心策划各类培训项目,设计适合教师学习的培训内容和方式。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实现教师培养培训由被动培训向主动培训的转变,给予教师更多的培训选择,借鉴高校学分制管理的做法对教师培训进行考核。要避免低效的培训方式,力戒培训走过场。

(三)积极引进和适度淘汰相结合促进教师流动

教师队伍是高校人力资源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教师队伍的精、气、神,彰显着高校的精神面貌。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发展对高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活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完善教师队伍吐故纳新机制显得更加迫切。学校要在引进人才上下功夫,要通过各种专项工程,积极发现、吸引高端人才充实专家队伍;通过常规的机制,引进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与此同时,对于不适合进行教学科研的教师,学校要采用转岗等合适的方式使其离开教学科研岗位,或者采用待岗培训的方式提升其综合素质再重新考虑安排到相关岗位。对于确实不能胜任工作的教师,要及时解聘。总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通过“引进来”、“请出去”的方式促使教师适度流动,才能保持教师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四)设计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师晋升机制

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教师的要求来设计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师晋升机制,及时修订学校的职称职务晋升制度,让职称和职务晋升的相关规定与时俱进,引导教师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使教师的努力方向更加符合全国教育大会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对高校教师的考核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这种情况应有所改变。要提高教书育人工作的成效在高校教师考核指标中的权重,使那些在教学方面取得很好成绩的教师也能够在职称评定上具备优势,在职务晋升上有更多机会,引导高校教师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生培养上来。一般说来,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轨迹主要体现在职称职务晋升两个方面,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师晋升机制,可以有效引导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分配投入教学科研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使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在客观上践行全国教育大会的基本精神,使得教师为晋升职务和职称所做的工作符合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五)切实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实现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目标,需要广大教师的倾情付出。由于各种原因,高校教师群体中存在一些消极现象,表现为教师上班热情不高、工作不够用心、未能潜心于教学科研等。这些现象与教师待遇不高,教师后顾之忧较多有较大联系。事实表明,很多优秀人才在选择进入高校教学科研岗位时,除了慎重考虑学校所提供的待遇、认真思考个人职业发展前景外,还非常看重学校是否拥有优质附属中小学,是否位于较好学区,居住条件是否理想等,可见他们都想少些后顾之忧。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协调,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能关注教师队伍的主要关切,切实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安心教学科研,使教师队伍为高等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更好地完成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五、结 语

全国教育大会指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础。高校教师要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胜任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工作,就有必要在师德水平、思想意识、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等方面有更大幅度的提升。在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加强“双一流”建设,办好本科教育的实践中,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不但要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还需要切实解决高校教师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问题。政府和学校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上需要投入大量资源,需要系统布局、精心策划、认真落实,并且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和改进。只有这样,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才能取得较好效果,真正为高等教育发展夯实人力基础。

参考文献:

[1]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N].中国教育报,2018-9-10.

[2]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N].人民日报,2018-9-10.

[3] 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N].光明日报,2018-9-1.

[4]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通知[S}.(教师〔2018〕16号).

(责任编辑:赵广示)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高校建设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