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基斯坦与美国在反恐战略上的分歧

2018-09-10杨勇

大东方 2018年8期
关键词: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塔利班

摘 要:2009年初,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相继推出了各自的反恐3D战略。在新的反恐战略指导下,巴基斯坦与地方宗教组织签署协议,以期通过对话和发展等方式从根本上根除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美国则在要破坏、瓦解和击溃恐怖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对巴基斯坦施压。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巴基斯坦被迫调整反恐方式。

关键词:巴基斯坦;美国;3D反恐战略;分歧

一、巴美出台反恐新战略

自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要求巴基斯坦等国与其一道在阿富汗打击恐怖主义。但在小布什任期内,阿富汗的恐怖主义没有被消灭,反而有扩散至包括巴基斯坦在内周边区域的趋势。奥巴马在2009年1月20日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后,便寻求改变反恐战略。

2008年8月18日,巴基斯坦總统穆沙拉夫宣布辞去总统职务。人民党总统候选人扎尔达里当选新总统,并于9月9日正式宣誓就任巴第11任总统。巴新总统和人民党政府也准备在新形势下调整反恐战略。

(1)美国的3D反恐战略

2009年3月27日,奥巴马总统宣布美国对巴阿的新战略。我们有一个清晰和明确的目标:破坏、瓦解和击溃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并防止他们未来重返该地区。[1]“破坏(disrupt)、瓦解(dismantle)和击溃(defeat)”就是美国提出的反恐3D新战略。

(2)巴基斯坦的3D反恐战略

2008年10月22日,巴议会两院联席会议一致通过了有关紧急审查国家安全、重新审视反恐方法,以便恢复和平与稳定的14点决议。[3]该决议提到了优先通过对话管理和解决冲突;发展动乱地区,特别是部落地区和西北边境省;与所有形式的恐怖主义作斗争。在2009年1月底举行的达沃斯论坛期间,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进一步将巴基斯坦的14点决议具体为“对话(dialogue)、威慑(deterrence)和发展(development)”的3D战略。[2]

(3)分歧表现

两国反恐战略都是3D战略,但具体内容不同,所导致的行动方式就不同。

2009年2月16日,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判,巴西北边境省政府与马拉坎德地区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毛拉,斯瓦特地区塔利班领导人法兹鲁拉(Fazlullah)的岳父,“执行先知穆罕默德法典运动”(TNSM)组织领导人,苏菲·穆罕默德(Sufi·Muhammad)签署一项和平协议。该协议规定,在斯瓦特山谷地区实行伊斯兰教法,当地塔利班放下武器,停止暴力活动。虽然美国官员在公开场合批评该协议是“消极的进展”,但在伊斯兰堡的美国官员私下对该协议表示支持,认为这是离间要求推行伊斯兰教法的斯瓦特山谷塔利班组织和马哈苏德领导的同“基地”组织有关联的巴基斯坦塔利班组织的一种尝试。

虽然美国政府对在斯瓦特地区推行伊斯兰教法心存疑虑,但是对分化、瓦解塔利班还是抱有一线希望的。美国一面对巴基斯坦施加压力,一方面密切关注和平协议所能产生的效果。美国处在“观望”之中。

2009年4月13日巴总统在国民议会批准之后,签署了一项允许在斯瓦特地区实施伊斯兰教法的法令。按照巴宪法规定,总统可以不经过议会而签署在省辖部落区执行的法律。这次却先提交议会表决通过再由总统签署。有报道说,这是扎尔达里总统为减轻来自美国的压力,同时,也是向美国表明西北边境省政府与“执行先知穆罕默德法典运动”组织领导人,苏菲·穆罕默德签署的斯瓦特山谷和平协议是有相当民意基础的。同时也想让美国政府认识到巴基斯坦在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上的看法。

随着4月22日塔利班武装占领距离巴首都伊斯兰堡仅110公里远的布内尔,美国务卿希拉里22日表示,塔利班正在巴西北部扩张,如果巴政府不采取有效措施,局面将失去控制。此次塔利班向外扩张,使还在观望的美国加大了对巴基斯坦的外交压力。同时,巴总统扎尔达里将于5月6日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美巴阿三国总统会议,在这关键时刻巴政府不能对塔利班手软。

巴军方随即对布内尔地区的塔利班进行清剿。签署协议的政府和巴基斯坦塔利班(TTP)、“执行先知穆罕默德法典运动”都指责是对方破坏了斯瓦特山谷和平协议。到此和平协议已经被终止了。

通过斯瓦特山谷协议,可以看出在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问题上,因指导思想不一致,巴基斯坦与美国的具体行动方式是不一致的。由于巴基斯坦在反恐支持、经济援助等方面需要美国的帮助,巴基斯坦的反恐战略是受制于美国的反恐战略的。

二、巴基斯坦极端主义存在的原因

巴基斯坦境内尤其是西北边境省的极端主义能长期生存下来有其复杂的内外原因。

(1)内部原因

对于该地区的极端主义长期盛行,总的说来就是由于该省经济发展长期滞后所导致的,那么为什么西北边境省的经济发展会长期滞后?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巴西北边境省地处中亚、西亚通向南亚次大陆的衔接地带,山峦纵横、道路崎岖。地处巴基斯坦内陆,远离沿海港口,因此比起其他省份来说运输成本就会更高,不利于吸引投资者前来投资。全省主要以农业为主,全省85%是农民。这就使西北边境省的经济发展一直低于巴其他省份,这也就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战争的前线地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阿富汗大量难民涌入巴西北边境省,美国为了阻止苏联继续南下,遂与巴联合帮助阿富汗抵制苏联入侵,西北边境省成主要前线地区,随后阿富汗内战使这一地区难民有增无减,至今仍有数万阿富汗难民有待遣返。这些难民造成经济负担、社会不稳定也妨碍了投资者的投资意愿。

3.政府对教育投入滞后。由于巴基斯坦政府缺少财力,不能提供足够校舍、教师等条件去满足广大适龄儿童学习的需求。所以一些偏远落后地区适龄儿童得不到应有的教育,而宗教学校往往不收学费,甚至不收住宿费,这使一些家长让孩子去这些宗教学校接受免费教育。由于巴境内许多宗教学校没有注册,这一类宗教学校多由极端主义分子支持教授宗教课程,个别学校还会传授所谓的“圣战”思想,所以越贫穷家庭的孩子就越容易受到影响。

(2)外部原因

由于历史纠葛、宗教纷争以及领土争端等因素的影响,也导致了巴基斯坦的周边一些邻国私下支持巴基斯坦境内的各种极端组织、分裂组织的活动。

由于巴基斯坦的国内外因素综合影响,造成了巴基斯坦国内社会的动荡不稳定,致使外国资本不敢到巴基斯坦特别是西北边境省来投资,甚至出现外国投资者从巴基斯坦撤资的情况,这就使得巴基斯坦国内经济无法快速发展,进而无法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水平,失业率居高不下,造就了一大批灰心丧气的年轻人,这些青年人就成了反对世俗政权的极端主义分子招募的主要对象,使宗教极端主义队伍日渐壮大。而政府为了打击宗教极端主义份子又无法安心的发展最根本的经济以及教育。这就形成恶性循环。

三、结论

要彻底铲除巴基斯坦境内的极端主义分子生存的温床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简单依靠武力是不能根本上清除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但美国政府出于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出于选举政治的需要,出于执政党的利益需要,就必然导致追求短期内的成效,只希望巴基斯坦政府能一路挥师北上,快速、坚决的铲除塔利班在巴基斯坦的生存据点,且不希望有半点后退。这就造成了巴基斯坦和美国在反恐以及彻底铲除宗教极端主义份子问题上的分歧,步调始终不能一致的根本原因。这也是形成巴基斯坦政府与巴基斯坦境内的武装份子或宗教组织经过长期谈判,达成协议,遭美施压,协议被终止的原因。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关系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16YJCZH136)阶段性成果;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1批面上资助二等资助项目(资助编号:2017M613013)阶段性成果;四川理工学院人才引进项目“巴基斯坦民族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RC62)系列成果。

参考文献

[1]Jesse Lee.A New Strategy for Afghanistan and Pakistan[DB/OL].[2009-03-27].

https://obamawhitehouse.archives.gov/blog/2009/03/27/a-new-strategy-afghanistan-and-pakistan.

[2]Consensus resolution at the conclusion of the in-camera joint sitting of Parliament[DB/OL].(2018-06-05).http://www.na.gov.pk/en/resolution_detail.php?id=39.

[3]Pakistan playing vital role to ensure peace:Gilani[DB/OL].[2009-01-28].http://aaj.tv/2009/01/pakistan-playing-vital-role-to-ensure-peace-gilani/

作者简介:

杨勇(1979-),男,四川江油人,汉族,历史学博士,政治学在站博士后,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學院讲师.

(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云南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

猜你喜欢

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塔利班
塔利班为阿富汗打造“强大军队”
德国29名警察分享希特勒照片被停职
群聊分享希特勒照片,德国29名警察被停职
“恐怖主义”法律定义的合理程序
塔利班战后首次宣布停火
观点
“理想”
国家实施国际恐怖主义行为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