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还记得乡村的风景

2018-09-10李晓虹

名作欣赏 2018年7期
关键词:乡间生活

李晓虹

都市轰轰烈烈地发展着,占据了越来越多的空间,向它的四围疯狂地蔓延。越来越多的乡里人带着渴望,带着憧憬,到都市里寻找他们的梦,那是在电视里看到在广播里听到的实实在在的现代生活的梦,多彩的梦。那梦里的生活比起自己的日子热闹得多,精彩得多,花哨得多。在他们进城的时候,丢了土地,丢了乡下留给他们的一切。只是,在年节时,可能会回家看看;只是,在梦里,可能浮出一点乡间的记忆。

巨大的城乡差别也是文明的差别。怀着强烈的求知渴望和改变命运的愿望的乡村青年拼命读书,增长知识,最终,获得了高学历,彻底改变了身份,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同时,也获得了和父辈完全不同的精神空间,改换了内心的生活。乡村有时还在他们的心中,在他们的笔下,但隔着时间的长路看过去,沉淀下来的要么是一些美好的亲情、友情,或者是那些童年时期的梦。农村只不过是他们儿时生活的一点记忆,一点点缀。

尽管,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一片连一片的,一眼望不到头的还是乡野,还是农田,但是,曾几何时,那些地头上再也少见青年后生的影子,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乡村留给了妇女和老人,和那些由他们带着的还不能出走的孩子。

生活在变,人心在变,眼光在变。都市生活已经抢占了生存空间,更占据了心灵的天地。乡村正在一天天逝去,一天天被抛弃。文化也在乡村中一天天黯然失色。

近年来,农村题材的作品有不少力作,但是,它们的着眼点往往不在当下,或者是从久远的生活中挖掘过去的原始根性的东西,或者是进城后的农家子弟对家乡亲人的感恩和留恋。但很少再有人实实在在地把笔、把心扑在那片正在行进着的土地上了。

我不是社会学家,不知道应当怎样看待正在发生着的一切。但是,既然作为中国人生存方式的重要部分,农村还大片大片地存在着,既然那里还有很多人在生活着,痛苦着,快乐着,那么,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的喜怒哀乐就是一些生动的存在,就应当被关注,被尊重,被书写。

这个时候,我读到了周伟的散文集《乡村女人的风景》《乡间词韵》和《乡村书》。

周伟在乡间长大,尽管后来他也到了镇上,但是,他放不下那片托起他的土地,和土地上那些普普通通的人,那“一个个平凡而负重的人生”。因为,在那里,有“太多太多的真真切切”,“太多太多的魂牵梦萦”,在那里,“天,是祖祖辈辈头顶的天;地,是子子孙孙脚踏的地;那柿树,也是春天开花,夏天结果,秋日落叶,冻立在寒风里;那里的人,无不风风雨雨,斑斑汗渍,滴滴泪水,却没有一个不是憨直淳朴,平平静静地过着日子”(《乡村女人的风景·后记》)。这些普通的人,和他们经历的生活,已经化作了周伟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于是,在他的笔端,流淌着那些融进他血液之中的平凡的却又使其身躯和灵魂震颤的日子。

他用心地在乡间的旮旮旯旯里行走和思索,关注那些沉默的灵魂,用他的笔留住这些平凡而朴实的人生。在山地田野上,在那些似乎是文明的角落的地方,其实,也有爱,有恨,有抱负,有理想,也曾经轰轰烈烈,也曾经有生命的起伏跌宕,这平常的生,平常的死,平常的消失的人,构成了人生的长卷。

五伯总是那么有意思,“我总学不来五伯的那份潇洒。无论朱夏与白冬,五伯总光着上身,赤着脚,着一条短裤衩,腰间围一条长长的毛巾。尤其性子不急。就是农村最忙的‘双抢’季节,他也保持着午睡一觉的习惯。一条老式长板凳往阴凉处一放,双手往脑后一枕,两腿并拢,硬直直地端正摆放在宽仅一指头的长板凳上。少顷,便打起呼噜来了,呼噜打得很有节奏,也格外的响。我们这些细把戏倒喜欢听,听久了,我们便用稻草去捅五伯的鼻眼,五伯便嘟噜着蚊子烦死人,这时,我们就对着他的耳朵嘻嘻哈哈大笑大闹。五伯被吵起来,我们这一班宝贝就撤兵,而我时常由于一时撤不下来,被五伯俘虏了。作为俘虏就要为五伯扛脚,先前是扛不起的,次数多了,就不觉得了。每每此时,五伯便哼起小调,有板有眼,我就陶醉在美妙的氛围里,就忘记是在做俘虏了”。

瘸叔也有爱情,“那个年代那个年龄,瘸叔不瘸,爱着同村的四婶,四婶也爱着瘸叔,只为了一个‘穷’字爱不到一块”。瘸叔到矿上拼命挣钱,腿瘸了,却没挣到够数的彩礼钱,直等到四婶守了寡,只等到他从就要倒塌的屋中救出四婶的孩子楚子,楚子沉重地喊他一声“爹”,他却“再也瘸不动了”。

那人高马大,撑起家里大半个天的七娘,那俊俏活泼,但却被命运捉弄的娥姐,那因死了丈夫而被算定“克夫”命而遭婆家冷眼、讽刺、辱骂、责打,最终被赶出家门,却又在改革开放中获得新生的兰婶……这些农民的快乐与悲伤、沉重与豪迈、生与死都自自然然地发生着,随时光演进,若逝水源远流长。

周伟用如歌的文字记录他们,用洗练、干净的笔墨把他们的贫困和战胜贫困的努力,把他们各不相同的命运和对命运的抗争,把他们内心美好的本质写出来,执拗地把笔聚焦在这些已经少有人关注的地方。

假如没有进入文字,这里的生活就在沉默中行进,在沉默中逝去。一些人在这里无声无息地生长、壮大,直至死亡。但是,这里有记忆,也有心灵的鸣响,“乡村孩子不比城里孩子,日记不记在精美的笔记本里,却深深地烙在心里,永远不会变色,永远不会腐烂”(《乡村孩子的日记》)。

所以,我常说,这种时候,那些还在关注着底层,关注着沉默的大多数,关注着正在消失的乡村,和乡村中不幸的人生,关注着普通人身上表现出的美好品质的作家与作品,理应得到我们格外的尊重。因为在这些作品的背后,可以感受到一种情怀,一种由爱而生的拳拳之忱。总是那些能够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引起读者共鸣的作品,那些可以引发深长思考进而使人发出叩问的作品,那些书写痛苦和不幸以唤起人们同情心的作品,总之那些来自精神源头,能够走向人心深处的东西才称得上是好作品。

这些年,周伟正是用年轻的心、用诗意的眼光充满感情地写着父老乡亲;同时,也将文化的根须扎在乡下。期待他继续在这条路上跋涉和思考,用审美的眼光留住那些曾经拥有的和即将离去的,在新的精神高度上展開现实和内心的世界,从乡村的昨天写到今天,更向未来敞开。

猜你喜欢

乡间生活
乡间池塘荷花美 绘就乡村新画卷
乡间小路
大都市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
乡村音乐家
乡村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