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衡水市冀州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的调查

2018-09-10刘国刚

中国商论 2018年8期
关键词:返乡创业农民工

刘国刚

摘 要:本文立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客观情况,阐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类型及特点,剖析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并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 返乡创业 情况调查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3(b)-135-02

衡水市冀州区是一个农业大区,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农村劳动力逐步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从市内向市外转移,外出打工人数不断增加,务工收入不断增长。当他们外出打工所积累资金达到一定额度、务工技术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管理经验达到一定程度时,返乡创业成为有能力农民工的最好选择。随着返乡创业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为更好的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推进扶贫脱贫工作,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大力支持,笔者对衡水市冀州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开展了深入调查。

1 调查的基本情况

1.1 冀州区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衡水市冀州区现有36万多农业人口,截至调查日,外出打工人员5万多人,外出务工收入人均3.5万元。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为210人,他们利用在外地打工积累的资金和经验,学到的管理和技术,创办企业120家,实现了由外出打工向自主创业的巨大转变。创业行业类别是:农产品加工业16家,种养业19家,机械制造5家,建材建筑业21家,餐饮服务33家,服装加工5家,其他21家,投资2500多万元,从业人员2900多名,形成了创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创业的良好局面,为当地农民工提供了门槛较低、易于胜任的工种职业,推进了三农经济的有力发展。

1.2 冀州区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主要类型

(1)依托辖区农业优势,积极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截至调查日冀州区农民工返乡创办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达到38家,约占农民工返乡创办全部企业的29%。

(2)结合自身基本技能与资金实力实际情况,积极创办适合当地环境的工业企业,积极引进国家支持的绿色行业配套产业。

(3)返乡农民工选择创办餐饮、副食加工、家政服务、交通运输等这类产业较多,相对经营比较容易,所需资金较少。截至调查日,返乡农民工创办农村服务业超过70家,占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的51%。

1.3 冀州区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的特点

(1)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投资规模以小规模为主。在创业企业中,投资在10万元以内的有83家,约占总数的69.2%;10万~50万元的有27家,约占总数的22.5%;50万~100万元的有10家,约占总数的8.3%。

(2)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与外出打工时从事的行业基本相同。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类型。大多以发挥外出打工时学习掌握的技能为主,并集中于餐饮、食品加工、运输、建筑等行业。

(3)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以手工操作为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加工出的产品技术创新含量不高。

2 存在的困难

(1)资金不足,成为创业项目发展的突出瓶颈。一是创办企业需要的启动资金不足。从调查情况看,创办企业自筹资金占全部启动资金的70%,从金融机构或民间借贷资金占30%。二是企业流动资金不足。近七成返乡创业农民工,受资金不足影响,制约了企业发展与规模的扩大。三是企业从金融机构贷款较难,金融机构门槛高、手续多,贷款条件标准高,农民工创业项目取得贷款很困难。

(2)场地太小,成为创业项目发展的空间制约。一是返乡农民创办的项目布局分散,有的甚至分布在较为偏远的村子里,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不能较为合理地利用资源,给企业管理也带来一定的难度。二是大多为家庭作坊式企业,或者租赁闲置厂房、学校、村部等维持生产,但随着企业发展壮大,场地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企业管理人才紧缺,成为创业项目发展的根本制约。调查发现,管理人才问题是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的关键。一是懂技术人才少,特别是操作熟练工紧缺,突出体现在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二是企业招工困难,65%的农民工认为到大城市打工收入高、生活环境好,但忽视了外出打工生活成本高与诸多不便。即使本地打工收入与外出打工相仿,也愿外出干活,造成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招工难。三是管理人员少。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严重缺乏,阻碍了企业正常运营;四是打工人员基本技能偏低。“农民变工人”,思维观念更新不及时,生产工序操作不熟练,不能严格执行要求规定,造成企业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企业效益难以提高。

(4)产品竞争力不强,成为创业项目档次提升的掣肘。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受本地产业发展环境、生产技术水平、当地产业优势等客观因素制约,同时受返乡创业农民工自身知识、经历等自身素质的影响,产品大多数处于产业链条低端,技术含量较低,属初级加工制造产品。企业规模较小,信息不畅通,成为项目档次进一步提升的掣肘。

(5)相关部门服务不到位,返乡创业仍然困难重重。农民返乡创业仍然困难重重,手续费时费力,增加了农民返乡创业成本,政府部分职能部门对农民返乡创业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3 相关政策措施建議

(1)提高认识,把实施“返乡创业工程”纳入党政部门重要议事日程。要坚持“引回生产力,引回创业者”双引回的新理念,将实施“返乡创业工程”作为新时代农村建设及带动扶贫脱贫的一项重要措施。进一步增强政府部门服务意识,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做到“办事零差错、服务零距离、创业零干扰、投资零障碍”。

(2)设立农民工创业园区,解决创业项目用地问题。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许可范围内,争取用地指标,想法为企业解决场地问题。大力推进农民创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工创业项目进入园区发展。进一步整合闲置资产和资源,主动解决路、水、电等问题,清理外围环境,排除任何非法干扰。在农民工创业园区内,凡是对外资开放的领域,都对返乡创业企业开放;凡是外商能享受的优惠政策,返乡创业人员都能享受。

(3)积极探索筹资融资渠道,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短缺问题。引导返乡农民工用市场化手段开展创业,制定向返乡农民工创业者扶持政策。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优化扶持措施,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的发展前景及规模,采取灵活多样的贷款方式,切实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二是探索建立健全以创业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制度,帮助创业项目建立信用成长记录和信用评价系统,创业人员自身要建立良好的信用记录,加大对返乡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

(4)加快人才培养,为创业项目提供人才支持。一是开展返乡创业项目用工需求调查,就近、免费、按需培训紧缺专业技术人员;二是动员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帮助他们算经济账,或向中西部地区招工,保证企业用工需求;三是鼓励大众创业。组织相应力量,对有创业意向和创业基本条件的农民工给予创业能力、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对已经成功创业的企业进行改善管理、扩大经营规模等方面的培训,积累管理经验,提高创业能力。

(5)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优化服务。一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成立返乡创业者协会,为返乡后欲创办项目人员和已经创业人员建立项目库,提供一对一帮扶,并组织他们交流生产、经营、管理、市场信息,整合资源,积极寻求技术协作、加工配套和外向突破,同时对创业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时提出可行性建议,实现有的放矢的帮扶;二是搭建政策服务平台。通过出台优惠政策,让返乡创业享受招商引资同等待遇,在准入门槛、人员培训、吸纳就业能力、技术创新、税费征收、企业选址、资金扶持、部门审批等方面予以一定的优惠或奖励措施。建立部门联席制度,不定期解决返乡创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把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帮助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系挂钩,为创业发展提供智力与协作支持。

参考文献

[1] 何玲,张平.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阜阳市口孜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

[2] 樊鑫,王彩.涪陵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8).

猜你喜欢

返乡创业农民工
让农民工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关于黄平县返乡农民工创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
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综述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返乡创业障碍性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返乡创业”,北京迈出扎实一步
“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的SWOT分析
国家统计局: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面临拐点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