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2018-09-10杨洁

中国商论 2018年8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

杨洁

摘 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和财务管理的原则,合理地对本单位各项活动进行管理,以保障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经济管理工作。换句话说,财务管理是一项对预算单位财务活动进行合理组织,对相应财务关系予以妥善处理的工作。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3(b)-093-02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下,逐渐暴露出了诸多的不足之处,影响了单位的有效改革以及单位的良好发展。因此,深入分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有效的对策,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有力支持事业单位的各项改革,促进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1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和财务管理的原则,合理地对本单位各项活动进行管理,以保障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经济管理工作。换句话说,财务管理是一项对预算单位财务活动进行合理组织,对相应财务关系予以妥善处理的工作。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1 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尽管财政事业单位的主要目的不是追求经济效益,但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财务风险的理念越来越被重视。例如加强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全程追踪问效、合理调节闲置国有资产在预算单位之间的使用,都可以明显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1.2 有助于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加强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决算的公开、“三公”经费的公开等,有利于增强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防止公务行为铺张浪费;通过事业单位之间国有资产的设置等加强资产管理的行为,防止国有资产闲置、流失,被贪污挪用等,从源头上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

1.3 有助于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事业单位一项重要的职能是公共服务,财务管理也是事业单位管理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提高了,公共服务能力才会增强,才能提高本单位的外在形象和社会满意度。

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内控制度不健全

目前,有些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内控制度的重要性,没有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以及社会与经济不断变化的要求来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一直沿用缺乏规范性、合理性的固有内控制度,在贯彻执行方面的力度也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缺乏合理的费用审批程序。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流程主要是以先审批后审核程序为主,所有的费用开支都是事后进行实报实销,缺乏合理的事前控制。(2)各岗位职责权限划分不清晰,没有实施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机制,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够责任到人,管理成效不大。

2.2 部门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部门预算控制的绩效评价被工作任务的公益性所牵制,并缺乏量化的标准,使得绩效评价并不到位;其次,由于预算编报系统与决算编报系统彼此相互独立,使得在分析预算执行的控制情况时难以有机结合预算和决算,导致管控分析并不到位;最后,少数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上缺乏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如将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二者相互混淆,使用错误等。

2.3 外部监督管控不力

虽然有同级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管,但是,更多的是事后的监管,没有真正做到事前或事中管控。审计、监察等单位同是政府部门,对同级的事业单位往往是睁只眼闭只眼,大多数是在出现了问题后才进行审计,即事后审计。有时审计也是走过场,监管力度不够。对单位负责人,没有能够做到年度考核或任中审计,等到离岗时才作离任审计。因此,往往刚开始,财务管理上只是出现小问题小毛病,因不能够及时地发现、纠正,最后产生贪污腐败的大问题。

2.4 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目前,事业单位的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呈现出了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但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并没有随着改革进行自身专业技能与工作能力的提升,导致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偏低与改革中的单位发展需求矛盾凸显。事业单位部分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缺乏专业能力,对财会相关的工作缺乏足够了解,他们既不熟悉财会类的法律法规,也不具备财会人员应有的专业技术和素养,对于单位财务中出现的问题无法作出正确判断和合规处理。

3 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单位财务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建立全面的财务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国家相关的财务政策和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全面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报账审批程序,防止出现资金挪用等问题。第二,实行内部牵制制度,分离不相容职务。由于事业单位的日常经济业务较为单一,应当将出纳岗位、会计岗位及会计主管岗位分离,坚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权限,构建各部门、各岗位、各经办人员间的相互牵制机制。通过明确设定各岗位与具体职责来制定各自的权限,并形成相互制约机制,以防止错误和违规行为的发生,有效落实会计内部控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完整。第三,建立完善的内部稽核制度,审核单位资金来源的科学性、收入的完整性、支出效益的合规性、财务管理的安全性以及重大经济事项的执行情况等。在单位采购方面,单位应实施招投标的方式,公开、透明地进行采购,有效防止出現贪污腐败的现象,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2 加强部门预算管理

一是细化编制。财政支出的规范、预算约束力的强化均离不开科学、合理的部门预算编制。细化预算编制,如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界定、预算项目的细化,需要预算单位的财务人员熟悉业务,加强与各科室的沟通与协调,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达到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要求。二是硬化约束。预算的严格执行需要建立健全预算的责任制度,通过责任的追究机制约束预算编制,减少预算执行中的调整,保证预算执行的连续性和严肃性。三是注重分析。部门预算的编制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单位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有效的制定,在平时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执行分析,为下年度的部门预算调整作准备。

3.3 建立内、外部监督防控体系

应当探索建立起有效的内、外部双重监督防控体系,防止贪腐财政资金,保证财政资金安全使用。在外部,事业单位应当积极配合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在内部,事业单位应当做到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让财政资金花得明白、落到实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3.4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会计核算是否规范,取决于会计人员的素养。只有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才会提高。(1)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和道德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唯有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才能使得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得到提高,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水平由会计人员的素质所决定。着力引进和培养会计人员,并使其熟练掌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是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得以顺利和健康运行的队伍后盾。(2)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和责任制度。赏罚分明、严格奖惩、责任落实,才能完善激励、鞭策懒怠。

4 结语

目前,我国的经济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事业单位应该不断加快其工作的运转速度,进而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事业单位应当提升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力度。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其财务管理工作的力度,切实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与实效性,为事业单位的改革和长效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国辉.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经济,2016(03).

[2] 吴文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4(02).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