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就业胜任能力调查研究①

2018-09-10毛军伟

中国商论 2018年9期
关键词:因子分析评价体系

摘 要:本文通过参阅相关文献资料、与企业人事交流,整理出构成高职学生就业胜任能力的因素。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加权平均法,构建了高职学生就业胜任能力评价体系的模型,并提出了提高就业胜任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就业胜任能力 评价体系 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3(c)-188-03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时期,企业正朝着互联网+、云计算、智能制造、大数据、5G等方向发展。目前高職学生就业能力是否能胜任处于经济转型的企业在选人、用人的要求。那么谈论高职学生就业胜任能力,是为了从另一角度反映所需应用性人才资源的供给问题和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是为了探讨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应用性人才是否被企业认可。高职学生作为潜在的人才资源,将在社会的各领域承担各类角色,其在各自岗位上的胜任力关系到对企业的竞争力。笔者根据这一特征,通过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角度对他们认为当前高职学生就业胜任能力开展调查。

1 构建就业胜任能力的因素

国内外学者关于高职学生就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大多是从学生自身发展角度出发,忽略了企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硬性需求;因此核定的就业胜任能力内涵和测量维度都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理论基础,通过各种形式与企业人事交流和访谈,笔者整理出构成高职学生就业胜任能力的19个因素,分别是诚信正直、责任心、进取心、团队合作和管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领导力、创新精神、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工作热情、敬业精神、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判断力与决策力、毅力与抗压能力[1]。

调查的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对访谈生成的19个因素进行评价,要求被调查者根据当前高职学生的就业胜任能力是否被企业认可,其中,1表示“完全不认可”;2表示“基本不认可”;3表示“基本认可”;4 表示“认可”;5表示“完全认可”。每个问题采用随机排序的方式组成问卷主体。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浙江及嘉兴地区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开展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7份,通过有效性筛选的问卷为184份。回收问卷的分布情况见表1。

2 就业胜任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胜任能力因素的因子分析

利用Spss17统计分析工具对高职学生就业胜任能力的19个因素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最大方差旋转法,运行结果见表2。

KMO检验变量间的偏相关是否较大,KMO值在0.9以上表示非常适合;0.8表示适合;0.7表示一般;0.6表示不太适合;0.5以下表示极不适合。Bartlett球体检验是判断相关阵是否是单位阵,其中卡方检验来完成对变量之间是否相互独立进行检验,若该统计量取值较大,因子分析是适用。从表2可以看出,KMO值为0.926,所以KMO值处于非常适合。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中,近似卡方为2223.275(这个值比较大),相应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0.001为高度显著,因此数据适合使用因子分析方法。

由表3可以看出,特征值大于1的有3个,因此19个因素聚集成3个公因子。

由表4可以看出,第一个公因子包括诚信正直、进取心、学习能力、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可解释为个人工作素质。第二个公因子包括责任心、团队合作和管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领导力,可解释为岗位能力。第三个公因子包括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判断力与决策力和毅力与抗压能力,可解释为自我调适能力。

2.2 高职学生就业胜任能力评价方程

2.3 高职学生就业胜任能力总体评价

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调查,他们认为当前浙江地区的高职学生就业胜任能力总体均分3.45,这个数接近中等水平。其中个人工作素质(3.623)、岗位能力(3.33)、自我调适能力(3.369),如图1所示。评价中只有个人工作素质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岗位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处于及格水平;所以,当前高职学生就业胜任能力处于企业选人、用人的标准基本认可状态。

3 结论

运用因子分析法将高职学生就业胜任能力的19个因素聚集成3个公因子分别为个人工作素质、自我调适能力和岗位能力3个维度;采用加权平均法构建了高职学生就业胜任能力评价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发现当前高职学生就业胜任能力总体状况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与企业选人、用人的标准相差较大,特别是自我调适能力和岗位能力。

高职学生就业胜任能力评价模型:一是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来提升职业素养;二是可以帮助企业选拔符合岗位要求的学生;三是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及就业管理部门指导高职学生就业和提升就业能力。

4 建议

提高学生的就业胜任能力应该与企业选人、用人标准相结合起来;应该随着客观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应该从提升学生的个人工作素质、岗位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入手。

4.1 学生自身层面

首先,加强自我管理。高职学生要规划大学生活和学习,提高自控力,提高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律性。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因从学校担任学生干部、兼职实习、社团活动等方面注重实践,提高自身通用能力。最后,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调研结果看高职学生的岗位能力最弱;高职学生应该重视技能性课程学习;抓住专业技能实验、实训、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等途径提高专业技能。

4.2 学校教育层面

首先,完善制度。学校因制定明确清晰的高职学生就业胜任能力培养目标与战略;完善专业方向课程深化、设立创业教育、设立跨专业选修课程教育模块和建立学生就业胜任能力量化考核评价体系的课程体系;从而体现制度的指引性。其次,强化管理。从加强与国内外其他高职院校的交流;积极发展和维护实习、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对学生实习加强管理和完善指导等方面强化培养途径管理,在过程上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和专业技能。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研究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相关行业的工作经历等方面强化师资管理,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就业胜任能力。最后,提高服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选择的辅导与服务;对学生的职业选择与规划教育;为學生提供职业信息、建议和指导等方面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从完善制度指引、强化培养途径和师资管理、提高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提升个人工作素质、岗位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

4.3 企业互动层面

首先,建立互动机制。学校因邀请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计;建立和维持与行业的双向互动关系(如:校中厂、厂中校、企业学院等);邀请行业协会的专业人员讲座或参与教学等方面构建校企互动机制;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胜任能力。其次,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通过用人单位对实习期间学生的评价;毕业校友对学校培养计划的建议和建立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发展档等方面了解学生在就业胜任能力上的不足,以便整改提高。

参考文献

[1] 任会青.我国大学生通用胜任特征及现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2] 张红,乔忠.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J].山东社会科学,2011(4).

[3] 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2.

①基金项目:2015年度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jzyy2015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毛军伟(1982-),男,浙江萧山人,讲师,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事就业指导与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因子分析评价体系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二胎概念股投资价值分析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