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突破强监管 凝合聚力保安全

2018-09-06汪莉莉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8年8期
关键词: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工程质量

文|本刊记者 汪莉莉

工程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施工工序繁琐、涉及责任主体众多、管理要求复杂等特点,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状况。工程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国民经济投资效益和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难度越来越高,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实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并在全国逐步建立起了省、市、县三级完整建制的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和监督管理体系,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为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工程实体质量和施工安全实施监督检查,对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单位以及检测等有关单位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和法定质量责任与义务的情况和行为实施监督管理。最终实现企业主体、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共同治理、齐抓共管工程质量安全。

安全监管遇瓶颈 管理困境仍待解

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完成了监督方式从核验制到备案制、监督机构从责任主体到执法主体等重大转变。但是,目前我国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适应、不完善的地方,制约了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和监督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工程建设规模发展太快,全国人均工程监督面积已超过20万平方米,不少一、二线城市人均工程监督面积甚至已超过100万平方米,监督力量明显不足。传统质量安全监督方式没有合适有效的工具把握整个地区宏观质量安全形势,不能针对重点工程、特殊工程实施差别化监管,使质量安全监督工作陷于微观,既不能充分体现政府质量安全监督的行政执法特性,也无法有效提高监督效率。

目前,我国工程质量处在总体受控但问题不断的状态,工程质量通病普遍存在,特别是由于混凝土质量问题而造成房屋结构安全隐患的重大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或未能完全落实,目标管理不到位,没有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保障措施,缺乏安全技术。更有部分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而放松质量安全管控,甚至弄虚作假、恶意偷工减料。针对这些现象,一些监督方式和管理手段日益落后,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沿用传统的以工程项目为单位、以实体质量检查和例行安全检查为主的监督模式。

此外,由于各个地方的管理细则和关注点不尽相同,在具体技术应用方面也大相径庭,在数据处理上要求各不相同,尽管建设部在2002年统一部署建设“全国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时就发布了数据标准,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由于管理上的不确定性而无法作出明确规定。各地在建设企业、人员和项目三大基础数据库时无法统一标准,不同系统之间数据无法互通,造成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体系之间不能有效沟通,不能充分共享信息资源,无法形成合力,无法提高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诸多问题困扰了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序开展。而要实现全面改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段和方法,实施差别化监管,落实各责任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效能,就必须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点,以互联网为纽带,建立覆盖所有工程项目和责任主体的信息平台,实现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切实推进工程质量安全治理能力,保障工程质量安全。

借助信息化手段 化解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难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领域全面推进和实施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解决传统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问题的重要途径。简而言之,基于互联网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就是借助云计算、物联网、数据仓库等信息技术,以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为目标,广泛采集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相关质量安全信息数据,建立面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社会相关机构和社会公众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并依托平台形成工程质量安全齐抓共管的局面。

基于互联网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通过综合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能够建立覆盖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关键要素的信息平台,广泛、自动、实时采集各关键要素真实数据,并上传、汇总、分析、评价,及时判断并预警质量安全异常或偏差,为建设主管部门实施差别化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全面提升工程监督效能。

通过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使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模式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工程建设全过程、全要素的质量安全数据让质量安全隐患和违章行为无所遁形,厘清参建各方责任,规范建筑市场,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真正实现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两场联动”监管。

此外,通过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整合各类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业务系统,实现监管信息资源集中管理,排除信息共享和流程互通的障碍。有效遏制“信息孤岛”和“业务割据”带来的监管风险,为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协同管理创造条件,达到全面提升监督工作质量和提高监督人员工作效率的效果,实现企业主体、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共同治理、齐抓共管工程质量安全。

互联互通的质量监督平台

以河北省为例,近年来,河北省工程建设规模大幅增加,超高层、大跨度、结构复杂的工程项目逐年增多,技术风险加大,建筑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各种利益关系非常复杂。广大居民的居住需求由基本型向舒适型转变,对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的实施,也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政府工程质量监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监督任务成倍增加,监督人员常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各级质量监督机构面对数倍、十数倍于以往的工程数量和各种不确定因素,使用传统的监管模式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监督执法行为亟待规范,监管责任难以落实。在当前建筑市场过度竞争、诚信评价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责任主体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从业人员不到位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由于监督机构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不透明、不规范,致使在工作过程中执法不严,随意处置的情况比较普遍,监督责任难以落实。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甚至同一地区间的监管信息不畅通,导致监督核查难度增大。此外,政府宏观管理缺乏有效信息支撑。随着我国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也面临着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项目监管向区域监管的转变,加强政府对工程质量的宏观管理,需要及时了解掌握准确完整的工程质量信息。当前缺乏有效工具分析工程质量总体趋势,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管理。

通过建立河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工程质量监督信息资源,实现质量监督基本信息共享,加强全省工程质量监管,不断提高监督水平。

河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完全基于互联网技术,实行省、市、县三级系统管理,根据层级权限设置完成质量监督的业务实施和相关管理工作,实现省、市、县三级监督站质量监督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该系统是一个以工程项目为核心,以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全过程为主线,覆盖河北省所有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体质量和质量行为监督信息的综合监督管理信息平台。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图2

该平台建立了一个覆盖河北省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动态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了建设工程信息、监督过程信息、各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及其人员质量行为信息等。平台包括四大子系统:监督业务子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考核管理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河北省各级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可以借助该平台实现对所辖区域内的工程质量工作的有效监管。

该平台具有几大功能特点。一是实现监督工作全流程管理。系统从远程受理工程报监、分配监督任务、制定监督计划、现场监督实施、资料审核、竣工验收监督到生成监督报告,自动形成一套完整的监督档案,实现监督工作全过程信息化动态管理和无纸化办公,提高了工作水平和效率。

二是实现差别化监管。系统整合了河北省内已应用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信息平台和混凝土质量追踪及动态监管系统两大质量监管工具,汇总其质量监管信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问题工程、重点工程进行重点监督,实现差别化监管。材料检测统计如图2所示。

三是规范监督管理行为。系统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权限设计,不得随意更改。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使重要工作环节不会遗漏,所需信息也不会由于各种原因漏填或随意更改。

系统在接受监督任务、待批文件时均设置了窗口自动提示、短信提醒等功能,提醒功能与监督业务的标准处理流程密切相关。在每项监督业务中还设置了时间间隔提示,如短信通知责任主体相关工程已办理报监,短信提醒监督人员未按时限要求到现场检查工程,提醒质监员抓紧时间完成工作,标明人员去向等,减少了因工作受理不及时而出现的失误,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各层次、各部门的使用人员在各自权限内进行信息录入和操作,通过系统平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严谨规范的监督管理过程,加强了对受监工程项目的动态监控。

通过系统设定,可以使责任主体的违规信息一旦录入,如对于项目经理同时承担两项工程、总监超出三个工地、质检员证多个工地使用、检测发现不合格材料信息等,在处理前,系统会自动做出提示。另外,依托庞大的工程项目基础数据库,在监督过程中完成对相关资料的审核,避免验收前花费大量精力进行资料审核的情况,同时也能够实现过程预控,避免验收前因补充资料、变更资料而耽误验收时间。四是统一人员管理信息。该系统将监督人员信息、责任主体信息、检测单位信息纳入人员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和调用,达到在系统中对监督人员任务分配、监督人员考核、责任主体和从业人员行为管理等用途,强化质量责任意识。

五是自定义统计查询。系统能够从多角度、多方位,快速便捷地对三个基础数据库中的大量复杂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查询,形成各种数据报表。查询条件、时间段、查询范围可以任意多重设定,横向可以查询某一区域特定条件数据记录,纵向可以查询某一工程全部监督记录,对查询所得数据可以点击查找到该数据的来源和明细,直接打印或导出Excel表格,为制定政策、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六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应用了各种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了自身的技术含量,方便了监督工作。例如应用GIS地图定位系统,将受监工程地址准确定位,使工程概况及分布一目了然;利用4G网络使监督工作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随地处理业务;使用变频密码锁方便灵活变换系统密码,保证数据安全。

宏观管理 信息联动

河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单位的质量监管应用,项目涉及范围广,涉及单位人员众多,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系统坚持“统一设计、重点优先、分步实施、逐步推广”的建设方针。首先,建立市、县级平台,并选取部分县、市进行试点运行,根据运行情况对系统做出优化修改,保证适应相关单位的工作需要。其次,在市级平台验证基本无误后,开发省级平台,汇总全省工程质量监管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把控全省各市工程质量态势。最后,在项目经过试运行确认无误后,由省级主管部门发文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实施推广。

河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总体建设与实施按照“统一设计、重点优先、分步实施、逐步推广”的基本原则,实现了河北省11个设区市和华北石油系统工程质量监督信息的共享,基本覆盖了全省182家监督机构。同时,还配套建立了“河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信息系统”和“河北省商品混凝土监管信息系统”,三个系统实现了数据共享。该项目的实施基本覆盖全省新开工报监工程的质量监管,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通过应用“河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全过程的监督信息录入,形成人员信息、工程信息、执法信息3个大容量基础数据库,实现全省监督数据资源共享,管理者通过对全省质量信息的统计查询,及时掌握现实性、潜在性和规律性的质量问题,有效制定科学的政策措施,提高决策的可行性、前瞻性,消除监管隐患,变项目管理为宏观管理。

通过应用“河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平台”,一方面,通过系统预先设置可以控制违规工程信息录入,通过信息手段将监督管理意图和工作控制要点进行强化、落实,保证监督有效性,降低工作风险;另一方面,该系统可以各种形式对录入的监督信息进行检索和追溯,查询完整的监督活动记录,确保整个监督过程有据可依,监督结果有据可查。

监督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对其管理过程进行梳理和检查的过程,是借助信息化实现流程再造和结构优化的过程,通过建设“河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平台”,形成了严谨、统一的监督管理模式,依靠系统程序化的前置设定,使工作过程、工作内容不再因人、因事而异,促使监督管理标准化、模式化。同时,规范了监督档案,通过调用基础数据,避免随心所欲,风格各异的的文字表述,使监督问题处理具备规范性文件依据。

对于市、区监督站来说,在站内通过应用“河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协同办公,监督业务人员均可以了解同一工程监督工作的进展、结果、投诉处理情况、责任主体情况和各自之间的协作关系;同时平台提供如检测数据传递、信用评价等扩展功能,进一步扩大信息视野,实现全方位信息联动。对于河北省来说,实现数据共享,一方面可与上级建设主管部门连通,另一方面可以使全省监督工作联动,加强沟通和协作,全面提高对工程质量的监控能力。

猜你喜欢

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工程质量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广元八二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