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创新为建筑赋能

2018-09-06陈昕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8年8期
关键词:绿色环境建筑

文|本刊记者 陈昕

近年来,雾霾、装修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日益升级,使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一个健康、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在推进绿色建筑的工作中,已经对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尤其是节能给予较多的关注,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绿色建筑还需要为人们提供健康,使用和高效的适用空间,更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

如今,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因此更加关注室内健康环境的营造。健康风险无处不在,只有消除或降低居住环境中的健康风险因素,提升建筑健康性能,营造健康的建筑环境,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多年来,以“四节一环保”为内容的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迅猛,评价标准体系日趋完善,政策支持和推进力度逐渐加大,绿色建筑由推荐性、引领性、示范性逐步转变为强制性。可以说,绿色建筑对我国环保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绿色建筑对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要素,例如环境质量、适老、健康服务等因素的考虑还不成熟。而健康建筑在绿色建筑的基础上,围绕建筑中人的需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考虑建筑中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各种因素。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建造健康建筑,既是响应“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健康建筑首先应该是绿色建筑,它是绿色建筑在健康方面的升级。绿色建筑着重于“四节一环保”,健康建筑在此基础上,追求建筑中人的健康、舒适。健康建筑除了没有有害的建筑材料外,还应在全寿命周期内促进居住者的健康舒适与工作效率。健康建筑也指使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的建筑。

保证室内空气品质 控制室内温度湿度

健康建筑的概念正得到越来越多行业专家的重视。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硕贤认为:“在我国新建筑中,大量使用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和复合材料制成的室内物品(包括家具),其中不乏会散发较多化学污染物的材料和产品。我国目前尚缺乏关于建筑及装修材料和物品有害物含量的严格法规和科学标准,消费者又难以鉴别这些材料和物品的环保程度,致使高散发有害物的建筑材料、室内材料和物品进入市场、投入使用。”

此外,我国还缺乏空气净化器科学评价标准,导致空气净化器市场鱼龙混杂。一些空气净化器“净化”空气过程中,同时也会产生有害副产物。同时,我国饭店和百姓烹饪中,大量采用油煎、油炸和爆炒的方式,也造成大量颗粒物和多环芳烃的散发。美国环境保护署历时5年的专题调查结果显示:许多民用和商用建筑内的空气污染程度是室外空气污染的数倍、数十倍,甚至超过100倍。因此,美国已将室内空气污染归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五大环境因素之一。应当加大室内空气品质的研究、检测与控制的力度,保证居民拥有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

吴硕贤表示,室内物理环境又分为热(湿)环境、声环境与光环境。要重视室内热湿环境。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住宅提出热舒适型标准,“起居室、卧室、厨房、厕所、走廊、浴室等要全年保持在17℃-27℃之间,室内相对湿度要保持在40%-70%之间。”我国城镇居住建筑中只有寒冷和严寒地区大城市有集中采暖的住宅,在冬季基本能够达到这个舒适标准,尚有数亿中国人生活在环境品质较差的住宅里。因此,应该把建设具有良好室内热湿环境的绿色建筑作为保障温饱、实现小康社会,体现“以人为本”的民生工程予以高度重视。

室内空气污染中的生物污染,例如霉菌等,也与热湿环境密切相关。尤其在夏热冬暖地区,室内湿度控制是个难题,这往往与健康关系甚大。我国有很多酒店宾馆,尤其是夏热冬暖地区的酒店宾馆,夏季过度依赖空调降温,而且温度往往设定的过低,当人们从很热的室外环境进入温差过大的室内时,常常由于衣着单薄又流着汗,很容易感冒。这种设定既不利于健康又不节能环保,都需要进行优化。

改善人居声环境 严格执行住宅隔声标准

室内声环境也是我国长期被忽视的人居环境问题之一。在我国各地环境污染投诉案件中,对噪声与振动干扰的投诉数量经常高居首位。根据《2017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环保系统共收到涉及环境污染的投诉119万件,其中噪声投诉52.2万件,占43.9%。

随着工业、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我们的居住环境充斥着噪声的污染,这些污染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之一。改善人居声环境,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听觉关怀,是关注民生的重大问题。

目前,国际社会已将噪声控制水平作为评判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怎样控制或消除噪声,降低其对人们的危害,保证公众能有一个健康、清洁、安宁的环境,是摆在广大环境保护工作者及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2011年3月底,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盟合作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题为《噪声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报告,指出噪声污染不仅会让人感到烦燥,影响睡眠,而且会引发心脏病、学习障碍和耳鸣等疾病,进而减少人的寿命。报告指出欧洲成年人由于噪声污染而每年损失了160万个健康生命年。健康生命年是将死亡率与发病率结合在一起,计算一个人剩余的健康无疾病的年数的指标,用以衡量人群健康的程度。报告的结论是,在危害人群健康的污染环境中,噪声仅次于空气污染而位列第二。

对此,吴硕贤认为:“应当严格执行住宅隔声标准,并保证广大居民有良好的室内声环境。改善人居声环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搞好公共建筑,尤其是音乐厅、影剧院等观演建筑,体育馆、会议厅、演播厅以及候机候车厅和教室、医院等建筑的建筑声学设计。”

关注健康需求 解决健康痛点

室内光环境也是改善人居环境、节约能源的重要方面,日照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非常重要。充足的天然采光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做好各类建筑的采光照明设计,既可避免房间过亮或过暗,又能避免眩光和光污染,并可大量节约照明用电。

事实上,一些教学教室由于没有做好采光照明设计,使得室内光环境不佳,成为造成青少年近视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在城市夜景照明中,如何推行绿色照明,既美化城市市容,又节约用电,防止对周围的居民和生物造成光污染,也是下一阶段值得研究的课题。

吴硕贤表示:“加强这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应当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一定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二是要广泛地进行多学科交叉,吸引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技术人员来参与到这个领域的研究;三是应当把建筑科学列为我国基础研究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列为科技投入的重点方向之一。”

健康建筑需要聚焦于建筑使用者的健康需求,关注建筑使用者的健康痛点,将空气、水、舒适、健身、人文、服务等六类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因素融入到建筑中,通过控制室内PM2.5浓度、甲醛浓度;控制装修材料及家具污染物含量;控制生活饮用水水质;控制室内噪声级;提高室内人工热湿环境满意度;设置室外交流空间,营造舒适心理环境;进行适老设计,创建优美绿化环境以及全面的信息服务,最终达到建筑健康性能提升和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目的。

目前,要实现健康建筑需要解决多方面问题,包括有效隔绝过滤室外的污染物。当室外雾霾超标的时候,建筑内能够保证健康的空气质量。能有效、方便的控制装修污染物,不需要担心装修后的甲醛、苯等超标问题。保证充足的光照和良好的通风,并且能够避免建筑内的细菌滋生。这些其实都是目前健康建筑最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也是人们健康要求中最现实的生理需求。

吴硕贤强调,在推行绿色建筑、生态城市的进程中,我们应当更加关注有利于人类和其他生物健康成长与生活的环境的营造,加强相关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升我国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的质量与水平。眼下,健康建筑在我国刚刚起步,如何才能健康有序快速发展,还需各方共同努力。但相信通过不断探索,我国健康建筑的新时代将很快到来。

猜你喜欢

绿色环境建筑
绿色低碳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环境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