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抢抓新时代机遇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2018-09-06本刊编辑部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8年8期
关键词:建筑节能绿色生态

文|本刊编辑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甚至更为长远的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和方式,这也说明深入推进和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与相关技术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日前,刚刚结束的第十四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就以“推广绿色建筑,迈向质量时代”为主题,在两日的议程中交流了国内外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最新科技成果、先进理念、发展趋势、创新材料、成功案例,研讨了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标准、政策措施、评价体系、检测标识,并分享了全球范围内发展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新经验。

构建更绿色、更和谐的生态城区

近年来,我国将绿色生态发展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相继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战略。从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开始,生态文明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国家战略和政策方面开始全面推进。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十四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对生态城区的三种模式进行了系统的利弊分析。他提到,A模式即是它的建立依赖于“高技术、高投资”的建设追求零排放来实现生态绿色的。这一模式的应用在使马斯达生态城充满科技感的同时也使它具有不可复制性,难以广泛普及。

B模式即是外部植入一个低碳系统,跟当地系统没有任何联系。仇保兴向大家介绍了阿科桑底生态社区以及黄柏峪村。阿里桑迪城区和黄柏峪村虽然都实现了绿色低碳这一理念,但是在这样一个所谓低碳的社区中,没有汽车,没有电视机,没有现代化的通讯,只能保持非常低碳原始的日常生活。对于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言,这是相当不合时宜的,也完全忽略了居民的生活习惯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在这种背景下,C模式应运而生。它以尊重自然生态,尊重历史文化和尊重居民利益为根本,遵循本地气候,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的区域规划,结合互联网应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材料应用,打造一个符合现今发展趋势的可持续可复制的生态城区建设模式。

仇保兴强调,生态城区建设要防止步入A、B模式的“低碳陷阱”,要广泛推广以人文本,充分结合传统与现代智慧的C模式。而绿色建筑、健康建筑是生态城市的细胞,也是城市保持弹性的基础,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即是推进生态城区走向更加绿色,更加和谐的发展道路。

绿色建筑将迎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孟冲表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共评出的绿色建筑数量共有10927个,总面积超过10亿平米。其中,2015至2016突破三千大关,到2017年底迈上了1万的水平。

尽管绿色建筑迎来了蓬勃发展期,但从实践层面而言,绿色建筑的发展依然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难题。高星级绿色建筑占比相对偏少,运营标识更少,人才紧缺、技术难题等,这些问题日益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重中之重。

绿色建筑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十多年时间,虽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就目前而言无论是房企、建筑企业还是装饰公司均是部分采用设备或技术,甚至是拼凑,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的整体应用。

在本次大会上,业内众多专家指出,中国的绿色建筑已经有了量的发展,下一步将面临质的提升。仇保兴在其主题演讲中讲到:“绿色建筑的衡量应放在一个具体城区位置上,应是一个和谐的绿色,能承担起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责任。这样的绿色建筑才可以和城市同步演进,共同发展,保持高质量的水平。”仇保兴同时也对绿色建筑提出四个指导方向,明确表示绿色建筑要做好装配化、地域化、智能化、健康化四个关键工作。

我国的绿色建筑从一开始的普及阶段,逐渐走向质量上的成熟,到目前在国际上久负盛名,这都标志着我国对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美好生态城市发展理念的正确性。随着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以前散落的信息、技术和模式将会有效地链接起来,形成一股奇特的活力,来促进绿色建筑的整体发展。

中美绿色基金CEO白波认为,绿色建筑即将迎来三个创新:一是实现装配式等硬技术的创新。二是通过结合互联网,实现软技术的创新。三是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随着这些创新接踵而来的实现,无论是商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的节能领域,都能实现进一步的绿色智能和节能健康的改造。

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WGBC)主席戴礼翔表示,如何使建筑工业化是当前亟需破解的难题。对于建筑可持续发展,戴礼翔提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框架。第二步,对建筑物进行微调改良,结合现有先进节能技术进行功能完善。第三步,对所有的建筑物进行对比分析,对建筑耗能进行彻底分析。

当前时代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好时代。随着国务院《“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出台,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实施建筑节能先进标准领跑行动,开展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建筑建设试点,推广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编制绿色建筑建设标准,开展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示范,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重提高到50%。实施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计划,推行绿色施工方式,推广节能绿色建材、装配式和钢结构建筑。强化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改造面积5亿平方米以上,2020年前基本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城镇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这些都是绿色建筑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

实现建筑的绿色发展是企业的首要任务

当前的新时代是属于绿色发展的时代,这一时代背景对于深耕绿色事业的企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机遇。而建筑又作为国民经济的载体,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建筑,实现建筑的绿色发展更是这一时代里重中之重的任务。

以人为本,强调绿色建筑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与许多企业的初衷一致。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蕴表示,十九大报告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伟大新时代的图景,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万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的伟大时代背景下,万科以人民的美好生活为己任,以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为定位,致力成为和谐生态建设者,将沿着健康可持续的道路,加强推进绿色工业化的战略,为建设美丽中国作贡献。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革新、科技的附能。探索绿色技术、发展绿色建筑是这个时代的必然趋势,也是万科不可回避的使命。

中国葛洲坝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金钢,在题为《新时代高价值地产的绿色展望》演讲中表示,绿色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理念,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呼吁更低碳的能耗、更少的排放,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的使命。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葛洲坝地产作为中国高价值地产引领者,坚持为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贡献。致力将房地产引向绿色、健康的新时代,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作出努力。

中城联盟轮值副主席、朗诗绿色集团董事长田明认为,就建筑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的住宅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发展,从最初从无到有的简单功能型阶段,到功能完善阶段,到注重装修配套、景观设计的综合配套阶段,再到现在的追求健康、舒适、便利、对环境可持续发展阶段。朗诗从2006年开始坚持绿色建筑产品的探索和实践,而探索建筑的发展趋势更加坚定了朗诗发展绿色建筑产品的坚实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3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建筑舒适性、健康性不断提高的要求,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体验到发展成果”。

2017年1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国内相关权威机构发布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健康建筑理念一经提出,便迅速成为行业社会关注的热点。以《标准》为理论依据的健康建筑标识评价实现了工作健康建筑理念的落地实施,标志着绿色建筑发展的新里程碑。在此次开幕式上,还进行了第一批健康建筑证书的授予仪式。

猜你喜欢

建筑节能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生态养生”娱晚年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及其建筑节能检测
现代建筑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2015年建筑节能实施的新标准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