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依法治校为学校管理与发展保驾护航

2018-09-06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治校依法办学

■ 唐山市龙华中学 陈松林

当前学校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依法治校的基础上,学校管理者要树立依法治校意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现代学校发展建设要求及学校办学章程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法治化、制度化地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对强化素质教育,提升办学水平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随着我国对依法治国、创建法治社会要求的加强,对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的严格要求是发展的必然。纵观当代中小学学校建设与发展过程,在依法治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学校能够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现代学校发展建设要求及学校办学章程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法治化、制度化地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的秩序和育人效果,对强化素质教育,提升办学水平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理解依法治校的意义,规范办学。依法治校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规范学校管理和办学行为,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和正常的办学秩序,保证教育教学的深入开展,保证教师教学的科学合理有效和学生学习的权利。学校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制度,明确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要求、培养目标、工作体系,做到在法律法规框架下实施的正规化自主办学,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发展。

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保驾护航。树立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理念,是每一名学校管理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当前,各个学校都在谋求快速发展,特色创建,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但是,学校的发展建设不是盲目的,首先是建立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之上,学校在国家法律法规基本要求下进行依法自主办学,建立完善的民主管理机制、符合国家课程要求的课程体系、尊重教师劳动的人事管理体制和符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教学实践体系。有了依法治校的理念做指导,学校的各项工作都会遵循科学、有序、公开、公正的运行模式,学校的各项特色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地促进良好的学校管理秩序和师生关系形成,促进办学文化积淀和办学特色彰显,给学校发展带来更强的生命力。

强化依法治校的行为,自主办学。学校依法治校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1.学校建设符合国家规范、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各项办学标准。2.学校组织健全,管理制度科学严谨,符合学校实际,按照国家要求,配备教师,开足课程,完成课程计划,实现育人目标。3.学校实行民主化决策,公开透明各项教育举措。4.学校能够制定符合学校未来发展的办学规划。5.学校有自主的办学实践体系,形成常态化教育活动和师生评价活动。6.学校有关注师生人身安全和师生利益的制度和措施。综合以上特点,一所学校在成立之初,就应该全面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制定好学校良性运行的各项规章制度,确立核心发展理念,顶层设计学校办学行为,在法治轨道上发挥办学自主性,真正意义上实现规范办学,特色办学。

落实依法治校的要求,守正创新。俗话说:“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这指的是学校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以固化思维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缺少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创新行为。依法治校不是僵化不变的管,而是在法律、规章制度体系下灵活运用管理策略,激发潜能,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智慧的管理者会在总的目标体系下,合理地处理好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的关系,做到目标一致,殊途同归。

做一名依法治校的好校长

■ 唐山市高新区龙富小学 王 雪

实行依法治校是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的需要。在明确校长权力内涵与外延的同时,校长要合法、合规、合理运用手中的权力,在有限的权力内强化意识、凸显能力、创新增值。

当前,中国教育已进入依法治校的新阶段。然而,校长角色的多元化和多层次性,导致校长的角色定位容易出现偏差。有的校长把自身定位为行政官员,置身于教育教学活动之外。有的校长把自己定位为权力的忠实执行者,“权力缩水”现象发生。有的校长把自己塑造成权力中心,出现“权力上收”现象。校长负责制下,决策权与执行权集中在校长一人身上,导致权力结构失衡,影响着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依法治校的今天,校长必须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并加快角色的转变与塑造。在明确校长权力内涵与外延的同时,校长要合法、合规、合理运用手中的权力,在有限的权力内强化意识、凸显能力、创新增值。

与民同行,做基本的守法者。校长既是教师中的一员,又是教师中的首席,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凌驾于他人之上。首先,校长应是一个普通公民,要像普通公民一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自身的义务与职责。其次,校长要切实增强执法、守法的自觉性,努力做到俯下身倾听他人的意见,迈开腿深入教学第一线,管住嘴不随意发号施令。此外,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不惟上、不惟己”,从学校和学生的长远出发,强化依法办学观念,充分发挥好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参政放权,做合格的领导者。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指挥者和组织者。身为校长,仅仅做一个合格的守法公民是不够的,在推进依法治校时,校长必须担当好领导者的角色。在教育改革中,校长需要扮演好变革的发起者、促进者和阻力克服者的角色。学校制定各项方案、考核制度等,要邀请教师参与到校长施权的过程,更好地发挥校长的权力效能。校长领导有方,学校发展更具潜力。

科学灵动,做称职的协调者与执行者。在依法治校过程中,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教职工、学生和学生家长等都是参与依法治校的主体,校长在处理这些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校长自身与这些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时,就需要发挥好两个重要的角色:协调者和执行者。校长既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找准定位,提高效能,又要充分发挥自主办学的主动性,还应不断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学校管理有法可依。当各参与主体之间发生冲突时,依法发挥协调者的功能,以校长的教育情怀、教育智慧,促学校走科学、特色发展之路。

总之,校长应把教育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充分树立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以法治精神为指导,努力实现教育的振兴与依法兴校方略的全面实施。

依法治校,应是“刚”与“柔”的完美结合

■ 唐山市路北区西山路小学 刘守莲

依法治校工作关系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与长远发展,在依法治校中,既应有刚性制度的保障,又应有精神层面的唤醒、激励和引领,即“刚”与“柔”的完美结合。

在学校依法治校执行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面临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纠葛,比如制度、政策执行过程中太过生硬可能会打消师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造成疲于应付和缺乏内在动因;但执行过程中太过宽松又会造成工作的拖沓和涣散,因此在依法治校中,既应有刚性制度的保障,又应有精神层面的唤醒、激励和引领,即“刚”与“柔”的完美结合。

“刚性”制度与“柔软”口诀的结合。对于学校来说,一套科学、严谨的章程和制度必不可少,但这些条款化的章程和制度可以在执行过程中,配上朗朗上口的小口诀、小童谣等形式,让枯燥、生硬的制度具有生命和温度。比如:规范佩戴红领巾可以用这样的语言:领巾披上肩,左尖压右尖,右尖绕一圈,右尖穿过圈。日常安全教育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打火机,别乱按;小蜡烛,别乱点;煤气灶,不去碰;易燃品,离远远;遇火灾,快报警;打电话,莫拖延。学习习惯中规范书写姿势还可以编录成这样的专属铃声: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头正、身直、脚放平,一拳、一尺、一寸……这样,孩子们喜欢,教育效果也就更好。

“大”课程与“小”活动的结合。学校依法治校中,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编撰自己的校本课程,使原本高高在上、望而生畏的“大”课本,变得更亲切、自然,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课本可以让孩子们参与编写、修改和推广,可以将规矩、纪律等严肃的话题通过小故事、小图画、小游戏的形式传递出来;还可以将这些教育内容通过校园文化张贴到墙上,通过小讲解员讲给小伙伴们、客人们及家长们;也可以通过自己制作的微课小短片,将教育内容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这样通过小活动、小竞赛、小参与等形式将原本的大教育、大守则、大规范教育于无形,使制度、政策的执行变得更轻松、有趣、多姿多彩,又能很好地发挥了隐性课程的教育效果。

被动“执行”与精神“认同”的结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所以在“全员德育”的育人理念下,通过“我很重要”“我能行”“我能做得更好”三部曲,让孩子们全员参与管理集体事物,做到集体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不仅满足了小学生所特有的表现欲望,更让孩子们找到了被认同、被肯定、被赏识的价值感。比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老师和孩子们一样,站成统一的队伍和孩子们一起升国旗、唱国歌,这样的场合,人人都是独立的、平等的个体,人人都管理自我,真情投入。在学校事务中,教师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只有让教师真正成为了学校的主人,在精神层面上与学校具有高度的一致和认同,学校的发展才能蒸蒸日上,学校的前景才能无限光明,这也就应该是主动执行与精神认同的力量所在。

“封闭”管理与“开放”参与的结合。学校管理中,还可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由以往单纯的学校教育变家校合力,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做一件事,带动一群人”的理念,将以往的“封闭”管理变为“开放”参与,让家长在学校规划、发展、管理等事物上与学校无代沟、无障碍,彼此了解、心灵相通。

校长是依法治校的重要角色

■ 遵化市第六实验小学 王保国

校长在依法治校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他既是引领者、决策者,也是执行者。

由于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责任制,因此在依法治校中校长的责任很重要。在我校推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本人对校长的角色和担当也有了新认知。

依法治校的引领者。首先校长要做坚持党领导的引领者。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全面提高师生的法律素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第二校长要做法制教育的引领者。校长要带头增强法治意识,养成依法办事、尊重章程的习惯。说话、做事都要以法律和章程为依据,按程序严格履行职责,用规范的言行做表率,积极建设民主、和谐、平安校园。

依法治校的决策者。一是制定章程的决策者。校长要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管理效能为导向,着力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我校完善了行政人事制度、教育教学制度、思品培教制度、后勤服务制度和其他制度等体系。二是民主议事的决策者。校长要依法明确、合理界定学校内部不同事务的决策权,大力推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我校的涉教制度要经过行政处起草,校委会审核,教代会讨论,征求教师建议,教代会审批,生成正式制度等程序,确保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关于学生的管理制度,我们通过学生参加、感悟,然后才形成制度。比如《“六星”班级管理制度》,先开展了学校“安静日”活动,然后发放问卷让孩子们悟出哪些地方应该是安静的,把孩子们的意见写入制度,孩子们对自己决策制定的制度容易接受,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三是教育培训的决策者。校长要把教育法律和学校制度的学习作为每周政治学习的主要内容;要在教师入职、岗位培训的过程中进行法制教育;要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结合法院、检察院、交通、公安等开展好“法律进课堂”活动。

依法治校的执行者。校长通过例会、座谈会组织教师学习;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利用学校大会、少队会、班会,采取观看视频、演讲、话剧表演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法、用法,尊重章程、遵守制度。学校通过橱窗、板报、条幅和班队课加强法律和学校章程的宣传;邀请国家机关和社会专业人员入校入班,建立微信公众号和校园网站,强化法制教育;在国家宪法日和校园法宣日开展宣传活动,将法治意识渗透到学生行为规则当中,营造体现法治精神的氛围。学校法制课要在计划、教材、人员、场地、时间和经费上予以保障,抓好过程评价,及时总结反思,不断提高依法治校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校长要虚心请教,广泛征询,科学决策,规范操作,促成内部规范性制度协调一致,确保执行的严密性;同时,要保障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实施监督,促进依法治校的规范性。

猜你喜欢

治校依法办学
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要坚持“抓小打早”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当好参谋助手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依法履职尽责 献计振兴发展
浅论“教授治校”及其相关问题
以依法治校提升大学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