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018-09-05马秀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泛读指导

马秀平

摘 要: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朗读,美美的朗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个性化、创意性解读课文,而且还能打动学生,以情激情,在学习课文时能够更好地自主探究。

关键词:泛读 重点段落 指导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是培养语感最行之有效的捷径,更是读者心声的复活,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感素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有效开展朗读教学,真正发挥其效能。

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教师范读是指教师示范性的朗读。好的范读,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让学生享受语言熏陶和艺术感染的同时,更能使师生间产生良性互动,让学生体会到他们自己难以品味和感悟的内容,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出色的范读,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朗读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素养。从心理学上来讲,范读也就是所谓的“范型启发”。教师范读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比录音教学更为直接,其正迁移效应也更为明显。教师范读的声音更真切,更具立体感,除了声音的传递外,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会作为一种信息,即时直接传递给学生,更易感染学生。有教育家说过:“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会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之源”更何况是丰富多姿千变万化的体态语,由此可见,教师范读的作用远胜于录音朗读。

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模仿能力极强。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朗读的技巧掌握还不够,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使学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断句,如何停顿,以及语气的变化。高年级的学生尽管掌握了一些朗读技巧,但教师的范读仍很必要。好的范读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接领略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体会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教师该范读时要范读,且不可简单使用录音代替,失去范读的直观作用。实践证明: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教师轻如和风,重如洪钟,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学生评价老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感性依据。记得于漪老师说过,教师本身对文本的理解有多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才会有多深,教师的范读正是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然后以直观的、生动的、可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还可以从教师的范读中受到熏陶和启发,潜移默化地学会了一些朗读方法和技巧,而且通过教师的点拨和鼓励也逐渐培养他们自觉向老師学习的习惯,使他们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教师情感的投入、表情的变换、动作的挥洒,对学生加深课文的理解效果是无与伦比的。

二、抓住重点,深入感悟

读懂重点段落是读懂全篇的关键,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抓好读段析段这个重要环节。在读段析段的过程中,让学生以读促说、以说促读。说,是理解的语言外观,通过说可以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只有理解分析正确,概括得当,才能说得准确。反过来,说的“结论”被检验后,又能促进理解分析的深化与完善。如此训练,学生的口头概括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在课文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当读到《落花生》中的“花生的用处固然很多,但有一样是很可贵的……非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和“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有用,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伟大、体面的人。”这些语句时,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加以理解,如:“伟大”、“体面”这两个词语在句中的特定含义,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重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父亲希望我们做一个有用的人,一个踏踏实实的人,一个无私奉献的人,而不是一个华而不实的人,才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全部感情:是啊!父爱是伟大的!这也是一位父亲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

三、及时引导,寓评于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注重读书指导语言和动作的趣味性。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更不是一蹴而就,它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主阵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加强对朗读技巧的指导。训练时引导学生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来设计重音、停顿、语气和语速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对于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着急、遇到危险,心情激动的句子,读的时候语速要加快,急促些;表现高兴、喜悦、赞美的句子,读时音调略高,声音响亮;对于描写优美景色的句子要读得语气舒缓、柔和一些;而表示悲痛,沮丧,伤心的语句可读得低沉、缓慢一些;把最能体现句子意思的词语读得重一些。具体每段话,每一句怎么读,应结合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于永正老师在教学《小稻秧历险记》这篇文章时,通过表演来让学生感悟句子应该怎样朗读。如当杂草被喷洒了农药,学生台词还是那样响亮的时候,于老师说:“除草剂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教师的语言幽默风趣,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学生在笑的同时,领悟了应该怎样用朗读去表现这句话。我在教学《望月》这篇课文时,先让同学们一起读课题,学生声音响亮,我夸张地用手捂住了自己的眼睛,且风趣地说:“月亮太刺眼了。”学生再读课题时,声音柔和多了。教师运用风趣的评价,把学生从刺眼的光芒中领回到一片温柔的月色中。

教师通过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泛读指导
浅析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活“读”英语的几点尝试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实施丰富多样的活动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试论葡语泛读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大学英语广泛阅读项目实施的思考
高中英语泛读课阅读任务的设计原则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