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56年衡南县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2018-09-05李涵茂戴鹏飞刘文武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6期
关键词:衡南县年际平均气温

文 艺 李涵茂 陈 忠 戴 平 戴鹏飞 刘文武

(1衡山县气象局,湖南衡山 421300;2衡阳市农业气象试验站,湖南衡阳 421000)

以气候变暖为标志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1],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气温和降水是2个最基本的气候要素指标,有效积温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制约因子之一,降水量也是对农业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气象要素之一。研究区域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对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气候预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区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相关研究。丁一汇等[3]研究认为我国增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近50年,全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增温速率为0.22℃·10a-1,1956—2000年间,长江中下游地区年降水量平均增加了60~130mm;彭玉芬等[4]分析了近50年福建建阳气温变化趋势;郭金河等[5]根据河北省张家口市1966—2011年气温资料,分析了近46年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陆桂荣等[6]依据1955—2009年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等资料,对日照市的年和各季的气温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段红光等[7]利用漯河1956—200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气温、降水、日照变化特征;陈安世等[8]分析了凤山县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王霞等[9]利用德州地区实测的月平均降水、气温资料,利用降水不均匀系数、距平分析法、5年滑动平均法、小波分析法及相关水文统计学等一系列方法,对该地区降水量、气温特征及相应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李晓龙等[10]利用贵州思南站逐日降水资料,从量级和量别2个方面分析了1951—2010年各级别降水日数、降水量及变化趋势。

本研究通过分析近56年衡南县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基本掌握了衡南县气候变化背景下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为衡南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气象防灾减灾、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评估气候变化对衡南地区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衡南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南,湘江中游,地处东经112°16′~113°08′,北纬26°32′~26°58′。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热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暖多变、夏秋多旱、冬寒期短、暑热期长的特征。衡南县年产稻谷稳定在5.5亿kg以上,为全国百强产粮大县。

1.2 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衡阳市气象台1955—2010年的整编资料,选取衡南县国家气象观测站的地面气象要素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先分别计算各年份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再计算年、季、月的气温和降水均值、距平值以及倾向率。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翌年2月为冬季。

1.3 数据处理 利用SPSS 13.0、Office Excel 2003等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等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温的变化特征

2.1.1 年代际变化 如表1所示,衡南县56年的年平均气温为17.9℃。从时间角度上看,年平均气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增加,平均增幅为0.35℃·10a-1。同时,不同季节的平均气温也呈现出上升趋势。春季平均气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增加,平均增幅为0.50℃·10a-1;夏季平均气温增减波动,趋势不明显;秋季平均气温在20世纪除60年代气温略增外,其他年代均处于减少状态,进入21世纪后,气温增加明显,增幅达0.7℃·10a-1;冬季平均气温从20世纪90年代起增加明显,增幅≥0.4℃·10a-1。总体上看,衡南县平均气温处于增加趋势,春、秋、冬4季平均气温也趋于增加,而夏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不明显。

表1 衡南县年、季平均气温的年代际距平变化(℃)

2.1.2 气温的年际变化 衡南县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年平均气温的倾向率为0.11℃·10a-1,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的倾向率分别为0.18℃·10a-1、-0.02℃·10a-1、0.11℃·10a-1、0.17℃·10a-1。其中春季和全年通过了0.01显著相关性检验(双侧),秋、冬通过了0.05显著相关性检验(单侧),夏季未通过显著相关性检验。从平均气温的倾向率可以看出,衡南县春、秋、冬季趋于变暖,夏季变化趋势不明显。总体上,衡南县近56年气候趋于变暖。

图1 衡南县1955—2010年平均气温年际变化趋势

2.2 降水量的变化特征

2.2.1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 选取1955—2010年衡南县月平均降水量,分析年内分配情况(表2),可以看出,衡南县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56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297.6mm,降水主要分布在3—6月份,为684.1mm,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秋季降水量最少,为193.3mm,仅为全年降水量的14.9%。

表2 衡南县降水量年内分配情况

7891 0 11 12 100.5 114.1 50.3 72.7 70.3 48.4 7.7 8.8 3.9 5.6 5.4 3.7

2.2.2 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 如表3所示,从时间角度上看,年降水量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偏低,进入90年代后,降水量明显增加,90年代降水量均值比多年均值高87.6mm。2000—2010年降水量比90年代减少,但仍高于其他年代。同时,不同季节的降水量也呈现出波动。春季降水量从60年代开始减少,夏季降水量从90年代开始明显增加;秋季降水量在80年代之前增减波动,趋势不明显,80年代起降水量趋于减少;冬季降水量从80年代起一直处于增加状态。总体上看,衡南县年降水量处于增加趋势,春、秋季降水量趋于减少,夏、冬季趋于增加。

表3 衡南县年、季降水量的年代际距平变化

2.2.3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衡南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年降水量的倾向率为13.6mmmm·10a-1,春、夏、秋、冬季降水量的倾向率分别为-5.5mm·10a-1、15.3mm·10a-1、-4.6mm·10a-1、7.5mm·10a-1,全年和各季的降水量倾向率均为通过显著相关性检验。从降水量倾向率可以看出,衡南县年降水量处于增加的趋势,夏、冬季的降水量也处于增加趋势,春、秋季降水量处于减少趋势(图2)。

图2 衡南县1955—2010年降水量年际变化趋势

3 结论

(1)衡南县56年平均气温为17.9℃,年均降水量为1297.6mm,年内分配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3—6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

(2)衡南县年平均气温的倾向率为0.11℃·10a-1,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的倾向率分别为0.18℃·10a-1、-0.02℃·10a-1、0.11℃·10a-1、0.17℃·10a-1,衡南县气候趋于变暖。

(3)衡南县年降水量从20世纪90年代明显增加,同时,不同季节的降水量也呈现出波动。年降水量的倾向率为13.6mm·10a-1,春、夏、秋、冬季降水量的倾向率分别为-5.5mm·10a-1、15.3mm·10a-1、-4.6mm·10a-1、7.5mm·10a-1,年降水量和夏、冬季的降水量处于增加趋势,春、秋季降水量处于减少趋势。

综上所述,近56年来衡南县气温和降水有明显的变化。当地应及时评估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以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合理有效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积极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猜你喜欢

衡南县年际平均气温
北纬30°中层顶区域钠与铁原子层的结构和年际变化
衡南县天然林资源现状总结
乌兰县近38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从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看莱州市30a气温变化
1981—2010年拐子湖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衡阳县域绿色经济发展的战略取向与路径探析
近50年来全球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衡南县加快生猪产业发展
亚洲夏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未来预测
与北大西洋接壤的北极海冰和年际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