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研究

2018-09-05赵玉梅

发展 2018年8期
关键词:甘肃供给农业

赵玉梅

社会发展始终存在着矛盾和问题。发展既创造着我们需要的东西,也创造着我们不需要的东西。在我国发展水平业已提高的新时代背景下。发展问题就突出地表现为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而这“两不”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需要我们准确认识和认真克服。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甘肃省作为我国的一个落后省份,因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长期落后的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起其他经济发达的省份形势更为严峻。如何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甘肃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解决甘肃发展满足甘肃人民美好生活的前提和保障。

一、甘肃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具体表现

甘肃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地域辽阔。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总面积的4.72%。甘肃地处西北内陆,属于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甘肃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到目前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但也形成了比较明显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

改革开放以后,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资源、环境和生态的承载力,确实付出了过高的资源、生态与环境的成本。过去一些地方一度存在着重视增长速度、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尽管近些年来,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其他一些省份相比,在空气质量、森林覆盖率、能源资源保护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从总体上来看,我省各个地区的城乡居民生活都在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收入增长率都稳步推进与提升,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区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发展有明显的差距,敦煌、酒泉等地区依托旅游、石油等资源经济发展相对较快,而陇南等地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发展非常缓慢;城市发展快,乡村发展慢,大量的劳动力都进入城市进行建设,而很多的农村就变成了“空心村”“空巢村”,导致农村发展缓慢。久而久之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日益突显。

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的差距一直是大家关注的一个话题,比如在教育方面,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国家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教育公平也得到了越来越好的实现,但是依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供给侧角度分析,教育“产能”过剩、“库存”严重、投入不均、结构失衡、短板明显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的有效供给,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面对教育公平新的时代要求,必须创新发展机制,通过优化教育供给,从供给侧角度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新时代教育公平。

(三)农牧业发展的不平衡

甘肃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农牧业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我省农牧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粮经饲结构不尽合理,粮食供给与需求总量上还存在结构性短缺,蔬菜供给与需求还存在季节性短缺的情况;蛋禽类产品的供给优势不足;农牧业的技术服务水平以及深加工技术相对滞后;玉米、土豆以及蔬菜等农产品“价低卖难”的情况时有发生,农民收入得不到较快增长,农牧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不能适应人民生活需求的变化。破解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推动农产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二、面对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甘肃应采取的措施

党的十九大报告与时俱进,针对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表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表述也揭示了,过去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经不能准确反映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在新时期下,更加有效地消除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更加有效地推动不同领域的协调发展,将成为解决我省“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主要路径。

(一)清晰判断,抢抓机遇,制定积极的政策措施承接中央政策

抢抓机遇,首先我们就要对我们的省情有一个明确清晰的判断,对优势与不足要有准确的把握,同时还要充分看到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中蕴含的重大发展机遇,抢占先机。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后,甘肃经济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产业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却没有得到根本性调整。加之甘肃处于我国大西北,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受历史、经济及自然条件的制约,使甘肃的发展速度慢于全国,经济发展滞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

针对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央近几年也陆续出台了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的政策来补齐这个短板。这些战略我们就要逐条学习,逐条化解落实到部门、地方,并积极主动地制定一系列与之相对应的更为具体的政策措施。着重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今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努力实现甘肃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改革开放40年来,全中国不论大小的城市,确确实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城市变得越来越漂亮,而且城市居民的吃、穿、住、行和教育、医疗、养老等等,与40年前根本不敢比,过去想都不敢想的,現在全部享受上了。一个城市如果两三年不去,就认不出来了,用日新月异这个成语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城市的发展,应该说是持续的发展,而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农村虽然也有一定的变化,但相对城市来说,发展变化就不是很大。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很多庭院、房屋再没有人去看管,长满了杂草,加之年久失修,呈现出一片破败的景象。不仅村庄的变化不是很大,而且农业产业越来越不兴旺了,大片大片的耕地撂荒,很难看到丰收的景象。现在谁在经营农村呢?就是那些留守的老人和妇女。

现在,乡村振兴的机遇来了,政策也来了,关键在于干起来。干什么,怎么干?就要从我省的实际情况出发,想要找到突破口。我个人认为,乡村振兴,就是要做到“四个优先”,即:优先发展农业产业,不能再让农村产业萧条下去,要使产业真正兴旺起来;优先发展教育,不能再有新的文盲、科盲、法盲产生,真正培养出一代新型农民;优先改善和恢复生态,不能再让沙尘暴频频发生了,使甘肃的山川都能够绿起来,年年都风调雨顺;优先加强乡村班子的建设,把那些不怕身上沾土和泥的干部,选拔配备到乡村班子里,让他们带着农民干起来。

(三)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早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了“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任务。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核心内容的农业结构调整,要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2017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各地要着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甘肃因地理位置以及独特的气候条件,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极具潜力,调优我省农业结构,就要抓住特色这个‘牛鼻子’。这也是我省农产品的竞争优势。比如一些优质食用杂粮、食用菌、蔬菜瓜果以及中药材等都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我们就要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提升这些产品的质量,由传统的数量为先转为质量为先,再由质量为先转为数量质量并重,要通过农业合作社等把地方土特产做成带动一方农民致富增收的产业。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生产观念、耕作模式、种养习惯等革命性的转变,使新业态得到长足发展,我省各地的自然优势和经济优势就会逐步凸现出来。

猜你喜欢

甘肃供给农业
甘肃两当县站儿巷镇:“民事直说”小程序派上大用场
甘肃:“三年行动”超进度
致敬甘肃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第17站甘肃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供给侧”何以流行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