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瞻性护理干预对门诊眼底造影检查患者并发症、心理状态与满意度的影响

2018-09-04李小青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素钠视网膜荧光

李小青

(绵阳市中医医院门诊,四川 绵阳 621000)

眼底荧光造影 (fundus fluoresceun angiography,FFA)是一种特殊的眼科检查方法,其在眼底疾病诊断、治疗方法选择、治疗效果评价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FFA的机制为将荧光素钠等具有发散荧光作用的物质注射至血管中,将其在眼底血循环中的动态情况应用眼底照相机记录下来,以鉴别眼底血管的病理改变[2-3]。但这一介入性操作过程需要在暗室内完成,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等心理,以及头晕、呕吐等不良反应,严重者会出现短暂性精神错乱、休克等,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4]。因此,为了进一步降低患者FFA过程中的风险,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使FFA顺利且成功进行,并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本院眼科门诊护理人员对接受FFA的患者实施了前瞻性护理干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在绵阳市中医医院眼科门诊行FFA检查的1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FFA适应证(包括各种视网膜、视神经、脉络膜急性,各种黄斑疾病,各种全身性疾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如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等),在检查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高血压未控制、严重心律失常、脑梗塞、肺恢复期心肌梗塞、严重肾炎、尿毒症行血液透析、糖尿病性肾病肾功能不全、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恶性肿瘤等患者及妊娠与哺乳期妇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92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48例,女性44例;年龄33~74岁,平均(57.12±8.36)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1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7例,视神经炎10例,眼底血管出血19例,黄斑变性9例,其他病变6例;受教育程度:未受过教育11例,初中及以下32例,高专和中专27例,大专及以上22例。观察组中男性49例,女性43例;年龄32~74岁,平均(57.51±8.76)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9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8例,视神经炎12例,眼底血管出血20例,黄斑变性8例,其他病变5例;受教育程度:未受过教育13例,初中及以下31例,高专和中专25例,大专及以上2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疾病类型及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应用重庆康华瑞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APS-AER眼底造影检查仪对所有患者进行FFA检查,造影剂为荧光素钠注射液(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401)。检查前首先彻底散瞳,将0.25 mL 20%的荧光素钠注射液和5 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于前臂正中静脉注射,保留静脉通道,若患者无任何过敏症状,则在5 s内注射3 mL 20%荧光素钠注射液,同时连续摄片至静脉充盈后终止,两眼交替拍摄。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检查前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行常规血压、心电图检查,对合并肝肾疾病者行肝肾功能检查;准备好抢救药物并及时给予治疗;整个检查过程中始终暴露荧光素钠注射液推注后的静脉通道,以便抢救应用;规范检查操作流程等。研究组患者给予前瞻性护理干预,具体为:(1)术前准备:术前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药物过敏史,高血压患者应控制血压水平在150/90 mmHg以下,检查前常规做心电图,结果正常者才可接受FFA检查。检查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眼位训练,对其眼压、视力、眼底、眼前节等进行检查,若前房深度较深、眼压正常则可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至8 mm左右。散瞳前告知患者散瞳时间较长,散瞳后会有短暂的畏光流泪和视物模糊,嘱咐其无需紧张。对闭角型青光眼和存在严重瞳孔前粘连或后粘连的患者,禁忌散瞳。(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检查前需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交流,向患者介绍FFA检查的目的、过程、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告知其积极配合的重要性,使其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检查。尤其对于精神高度紧张者和老年患者,要重视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焦虑感,避免因过度紧张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3)造影剂过敏试验:注射造影剂前需进行过敏试验,以预防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向试验结果呈阳性者说明FFA检查有较大风险,且需取消[5]。(4)术中护理:在检查过程中留陪一人指导患者进行检查。协助患者取坐位,座椅和机器调整为合适的位置,指导其听从医师指示向各个方向转动眼球,尽量避免说话和眨眼。荧光素钠的注射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另患者向外转动手臂,抬高至水平位,选择肘部有弹性的、较为粗大的静脉血管,以避免锁骨下静脉对其产生的机械性阻碍。同时,患者上臂衣袖应适当放松,防止血液经臂到达视网膜的循环受到影响。注意准确穿刺,确保穿刺成功无渗漏再进行药物推注,否则荧光素钠会渗出血管外,局部组织会出现肿胀、疼痛甚至坏死。操作应准、稳、快且熟练。(5)不良反应护理:注射药物30 s内是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的高峰时期,可令患者放松精神,进行深呼吸。(6)术后健康教育:FFA结束后,患者留观30 min,若有任何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可适当延长观察时间,避免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出现。告知患者FFA检查后由于荧光素钠的特性,会出现球结膜和全身皮肤黄染,嘱咐其多饮水,以加快造影剂的排出;检查后会出现视物模糊、畏光等正常反应,一般可在4~6 h内恢复正常,嘱咐其避免阳光直视,外出佩戴墨镜,不要进行攀高、驾车等活动,行走时注意安全等事项[6]。

1.3 观察指标

不良反应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发热、头晕、呕吐、荨麻疹等,应用Yannuzzi等[7]制定的荧光素血管造影不良反应分类法对其进行分类:打喷嚏、皮肤发红、恶心、呕吐等一过性反应为轻度;皮肤瘙痒、一过性心悸、唇舌感觉异常、荨麻疹、哮喘等为中度;突发的心脏搏动、呼吸停止或喉肌及器官痉挛,发生抽出、休克,甚至死亡为重度。

应用自制的调查表对患者对FFA检查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及满意度进行调查,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心理状态评价:两组患者分别在FFA检查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价,其中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50分及以上为患者有焦虑情绪;SDS标准分分界值为53分,53分及以上为患者有抑郁情绪[5]。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FFA检查,其中研究组的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及神经系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70%、4.35%和9.7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65%、19.57%和28.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价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均明显降低,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组别例数SAS评分干预前干预后SDS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9257.63±8.5751.29±9.30*55.82±10.3650.52±8.71*研究组9257.91±8.9440.26±8.73*55.59±11.0339.76±9.54*t值0.2178.2940.1467.989P值0.8290.0000.8840.001

*P<0.05,与干预前相比。

2.3 两组患者对FFA检查相关知识了解及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有69例(75.00%)患者了解FFA检查相关知识,研究组则有86例(93.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30,P=0.001)。对照组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为81.52%(75/92),研究组为96.74%(89/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文献报道[8-9],FFA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1%~22%。Yannuzzi等将FFA不良反应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死亡,其中轻度主要有喷嚏、恶心、呕吐、干咳、喉痒、皮肤瘙痒等,其中以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中度主要有头晕、风疹、寒战发热、晕厥、剧痛危象、上肢静脉栓塞、局部神经麻痹等,其中以风疹最为常见;重度则有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心跳骤停等,发生率在0.5%左右;死亡则往往发生于出现过敏性休克、心肌梗死、心跳骤停、肺水肿等患者中。FFA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个复杂过程,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研究认为其与患者的精神心理反应、适应能力;荧光素钠的剂量、浓度、注射速度、温度;给药途径;多次造影;过敏史;心血管病史和晕动病史等密切相关[10-11]。虽然FFA检查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但很多患者对其认知度较差,加之检查全程在暗室内完成,患者不可避免会出现心理反应,出现压力感、中度或高度紧张、忧虑等情绪,进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12]。临床发现,当患者被问及是否有恶心时,恶心的发生率就显著升高。快速静脉注射高浓度的荧光素钠则会导致机体单位时间内有过多剂量药物存在,引起一过性组胺大量过快释放,引发不良反应[13]。此外,有遗传性过敏症、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以及出现类过敏性反应的患者往往被认为更容易发生过敏性不良反应,而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发生心跳骤停、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反应的风险也更高。FFA检查一般主要在门诊由技术员和护理人员进行,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主要依靠护理人员进行,因此,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降低FFA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前瞻性护理干预是指护理人员对患者采用护理程度进行综合分析,提前了解并掌握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4]。江娟等[15]对245例进行FFA检查的患者实施了预见性护理,检查前加强心理护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完善各项检查、进行有关准备工作,检查中和检查完成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加强指导。结果显示,245例患者中仅有5例出现恶心、呕吐等轻度胃肠道反应,且经对症处理后均很快好转,而且有超过90%的患者都对FFA检查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严格执行相关指令。检查后患者普遍感觉整个过程较为轻松和顺利,而且对医护人员的评价较高。本研究则以此为基础,对研究组患者给予前瞻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其中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检查前的宣传教育、心理护理抢救药品及设备等的准备、病史和过敏史的详细询问、造影剂过敏试验以及术中和术后的指导和密切观察等,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完成FFA检查,研究组神经系统、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检查后研究组SAS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组对FFA检查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对门诊FFA检查患者积极开展前瞻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对FFA检查形成较好的认知,有效缓解患者因陌生感产生的负性情绪,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提高患者对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前瞻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门诊患者FFA的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和抑郁等症状,提高患者对检查相关知识的了解,使其能积极配合并顺利完成FFA,同时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素钠视网膜荧光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干式荧光发光法在HBV感染诊疗中应用价值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示踪剂荧光素钠示踪剂
关于丹参素钠-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及药剂学性能评价
高荧光量子产率BODIPY衍生物的荧光性能研究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贝前列素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制剂处方及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