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全血细胞分析的影响

2018-09-04周后蓉田大斌张金花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血细胞时间段室温

周后蓉,田大斌,张金花

(1.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核医学科,四川 成都 610083;2.西南石油大学校医院;3.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四川 南充 637000)

为保证检验结果能更好的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检验科在接到全血细胞分析标本后应及时进行检测,但因为某些特殊情况,如三方检验、区域检验等,不能及时检测,导致标本周转时间延长[1],需将标本存放于合适的条件下数天,以便于复核。目前,血细胞分析仪由于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及重复性高,精密度好,操作简便易行已取代传统手工法,成为实验室的主要检测手段[2]。然而,血液标本随着保存时间和温度的变化,一些参数可能会发生变化,为全面了解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结果的影响,实验将40例临床血液标本分别存放于室温和4 ℃,进行0 h 、2 h、4 h、 8 h 、12 h 、24 h时间段的研究,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标本均来源于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27例。年龄20~65岁,平均(48±10.8)岁。

1.2 仪器与试剂

迈瑞51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原装试剂由深圳迈瑞生物电子医疗有限公司提供,EDTA-K2真空采血管由BD公司提供。

1.3 研究方法与检测指标

按照操作规程[3]抽取患者静脉血4 mL/人,分两组注入EDTA-K2真空采血管,编号记录,即刻检测结果作为初始值(0 h),一组室温放置,另一组存放于4 ℃冰箱,然后每份标本在2 h、4 h、8 h、12 h、24 h分别进行测定。存放在4 ℃冰箱中的标本检测前在室温中平衡10 min,各组检测前均进行实验前空白、室内质量控制等质控监测,质控均符合要求。

检测指标:白细胞数量(W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数量(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数量(PLT )。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室温条件下放置标本不同时间段检测结果

在室温条件下放置标本检测结果与即时检测结果相比,MPV在4 h后、MCV在12 h后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检测项目在各时间段与即时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4 ℃储存条件下血液标本不同时间段检测结果

在4 ℃储存条件下放置标本检测结果与即时检测结果相比,MPV在24 h后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检测项目在各时间段与即时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储存条件下相同时间段检测结果比较

相同时间室温放置于4 ℃冰箱存放标本检测结果相比,MCHC在8 h后出现显著差异(P﹤0.05),MCV在12 h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检测各时间段两种储存条件检测结果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室温条件下放置标本不同时间段检测结果

*P<0.05,与即时检测结果相比。

表2 4 ℃储存条件下血液标本不同时间段检测结果

*P<0.05,与即时检测结果相比。

表3 不同储存条件下相同时间段检测结果比较

*P<0.05,与相同时间段4 ℃储存条件下检测结果相比。

3 讨论

人体血液离开人体后即使采用了相应的抗凝剂抗凝也很难保证血液化验结果不会发生大的波动,而血细胞分析结果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都有着重要意义[4]。迈瑞5180采用库尔特原理测定红细胞、血小板的数目和体积,采用半导体激光流式技术对白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计数,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但现在患者的急速增加,无论是住院部还是门诊都无法保证每个标本的及时检验,血标本采集后的不及时将导致细胞分层,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导致层微环境,形成各自的渗透压和酸碱度[5],细胞检测参数将发生变化。所以标本储存的时间和条件对血细胞分析的影响程度必须做相应分析,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研究发现,室温和4 ℃冰箱存放标本一定时间后,4 ℃冰箱条件下存放的标本MPV在24 h后检测结果增加,在室温条件下放置标本检测结果与即时检测结果相比,MPV在4 h后、MCV在12 h后结果增加,这与路则宝等[6-8]人的研究相一致。张庆玲[9],杨玉芳[10]在研究中发现血液标本稀释后在3 h 时PLT、MPV变化明显。这与血小板自身的结构及生理机能有关,血液离体后渗透压变化及塑料抗凝剂管壁会诱使血小板结构发生改变,随存放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膨胀或构型发生改变,使MPV增大。本研究还发现相同时间室温放置与4 ℃冰箱存放标本检测结果相比,室温放置标本的MCHC在8 h后结果降低,MCV在12 h后结果增加。原因可能在于低温环境时,冷凝现象对RBC、MCV的影响, RBC自凝,将其误认为是大的RBC引起RBC计数偏低。血小板等检测项目在低温保存下变化不大是因为低温条件下细胞受渗透压的影响没有室温明显,低温使细胞的各项生理功能受到抑制[11-12]。此外,全血标本不论是存放于室温环境,还是4 ℃条件下,MPV与即刻检测的结果均出现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MPV的稳定性较低,这是由于PLT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反应其体积变化参数MPV变化最快,血小板系统的稳定性最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MPV的检测要在4 h内完成,才能保证准确性[13]。

综上所述,血细胞分析应在短时间内尽快完成,如不能及时送检,应保存在4 ℃条件下,延迟检测的标本,应该结合临床资料,综合考虑存放时间和温度对结果的影响,以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血细胞时间段室温
室温采集装置及供热二级管网智能化改造
夏天晒太阳防病要注意时间段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发朋友圈没人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一种在室温合成具有宽带隙CdS的简单方法
一种碳纳米管填充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室温硫化制备方法
甲氧基MQ树脂补强缩合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