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造影在肝泡型包虫病中诊断及测量的价值分析

2018-09-04杨建华马淑梅樊海宁晁丽李晓君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包虫病原发性造影

杨建华,马淑梅,樊海宁,晁丽,李晓君

(1.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2.青海省包虫病研究重点实验室·青海大学包虫病研究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01)

肝包虫病是一种地区性寄生虫病,又称肝棘球蚴病,主要流行在畜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1],其主要致病虫为包虫,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人或动物在食用被虫卵污染后的食物后,虫卵在消化作用下脱壳突破肠黏膜进入门静脉系统。随着门静脉血流进入肝脏并定居,包虫囊在肝脏生长可引起压迫症状、继发性感染和破裂扩散等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2-3]。该病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当出现肝区不适或上腹部疼痛等后肿块常常生长较大且呈浸润性生长,增加了治疗难度。完整的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由于在肝泡型包虫病在形成囊性包块时,手术操作容易引起囊性包块的破裂,术中破裂和不能完全切除是该病术后复发和种植转移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术前鉴别诊断和肿块边缘的评估是肝泡型包虫病治疗前重要的内容[4]。超声检查是发现和评估肝脏占位性病变主要手段之一,且具有经济、可重复性强及无辐射等优点,患者更易接受。但肝泡型包虫病的常规超声影像图像和原发性肝癌较为类似,且鉴别困难,易造成误诊,延误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5-6]。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造影逐渐应用于各器官的超声检查,在提高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中起到重要作用[7]。为探究超声造影检查在肝泡型包虫病的早期诊断和与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以期为肝泡型包虫病的准确超声诊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疑为肝包虫病的患者84例,所有患者入院常规给予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纳入标准:常规超声检测发现肝脏病灶;在本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可明确诊断。排除标准:肝脏占位合并肝破裂;临床资料不全者。所有患者或家属治疗前均被告知相关情况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术后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肝脏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肝包虫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效能。本次研究共纳入患者84例,其中肝泡型包虫病29例,原发性肝癌22例,转移性肝癌6例,肝硬化增生结节5例,肝脓肿7例,肝血管瘤15例。

1.2 仪器与方法

超声仪器选用西门子S2000,探头频率为2.5~5.0 MHz。嘱患者左侧卧位对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寻找病灶位置后采用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内部和周围结构情况,记录病灶大小。切换造影模式,使得造影模式和常规二维模式分开显示。对患者行肘静脉穿刺,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维诺2.4 mL,并静脉快速注射生理盐水5 mL,开始录像,连续观察病灶6 min,并描绘病灶形状及大小等。探查结束后视频存盘脱机分析。采用超声诊断仪内部Contrast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采集数据。

1.3 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手段测量的各疾病病灶估测体积;对比两种检查手段肝占位性病变患者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手段测量的各疾病病灶估测体积的比较

常规超声在肝泡型包虫病和原发性肝癌病灶体积估测低于超声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手段在转移性肝癌、肝硬化增生结节、肝脓肿和肝血管瘤病灶估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患病种类常规超声检查超声造影检查t值P值肝泡型包虫病91.7±24.6106.1±25.82.1750.034原发性肝癌73.8±20.489.8±19.22.6790.011转移性肝癌66.5±14.772.6±13.90.7390.477肝硬化增生结节43.6±10.352.7±11.61.3120.226肝脓肿87.7±16.988.4±17.10.0770.940肝血管瘤53.8±13.454.4±13.50.1220.904

2.2 两种检查手段对各疾病病灶检出情况的比较

超声造影在肝泡型包虫病的检出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硬化增生结节、肝脓肿和肝血管瘤病灶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手段对各疾病病灶诊断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肝泡型包虫病为细粒棘球蚴和泡状棘球蚴的幼虫在肝脏定植生长形成的良性疾病,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可逐渐侵蚀周围血管和胆道系统。由于其可呈浸润性生长,生物学行为和肝癌等恶性肿瘤相似,因此,准确诊断对于该病的治疗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8-9]。由于肝泡型包虫病易通过种植方式转移,与肝癌不同,为明确病理检查进行细针穿刺后可通过针道播种扩散,导致腹腔内转移。因此该病不能进行穿刺等检测明确诊断,增加了诊断难度,临床中常通过病史及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由于肝泡型包虫病的超声检查无明显特征性表现,且其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平整,内部回升不均一,且其生物学特征与肝癌类似,使得该病与原发性肝癌、局灶增生性结节等实性或囊实性病变鉴别较为困难[1]。超声造影检查可通过静脉引入造影剂,连续观察造影剂充填整个病灶的动态过程可直观了解病灶的血供来源、血流速度及方位,且能结合普通二维超声检查了解病变内回声,全面了解病灶的性质、边界和与周边正常结构的关系,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病灶的精准测量提供了较好的依据[10-12]。为探究超声造影检查在肝泡型包虫病的早期诊断和与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区别,本文设计此研究,以期为肝泡型包虫病的准确超声诊断提供参考。

本组研究数据提示,常规超声在肝泡型包虫病和原发性肝癌病灶体积估测低于超声造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转移性肝癌、肝硬化增生结节、肝脓肿和肝血管瘤病灶估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由于肝泡型包虫病和原发性肝癌病灶均具有浸润性生长特性,其边缘与正常组织密度回声相似,在引入造影剂后,其富血供的边缘病灶组织造影剂含量高于正常组织,真实地显示出原发性肝癌的边缘。而肝泡型包虫病超声造影图像则呈现负显影,提示超声造影对于肝泡型包虫病和原发性肝癌病灶的形态学的显示和评估优于常规超声。本组数据表明,超声造影在肝泡型包虫病的检出率高于常规超声,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硬化增生结节、肝脓肿和肝血管瘤病灶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由于通过造影剂的引入,肝泡型包虫病的的影像学特点较为突出,在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等时相中均无造影剂灌注,不仅能较好的区别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在良性病变的鉴别也具有显著的特征。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检查能提高肝泡型包虫病诊断率,且在测量病灶形态学信息具有良好的作用。

猜你喜欢

包虫病原发性造影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羊脑包虫病的诊治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勇做包虫病防治工作的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