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2018-09-03刘嘉雯

智富时代 2018年7期
关键词:景泰县县域金融机构

刘嘉雯

【摘 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地位,并提出要通过大数据配置金融资源,实现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强调的是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契合消费者的需要,形成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局面。本文从景泰县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实践出发,为进一步推进县域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出了建议对策。

【关键字】景泰县;农业供给侧改革;农村金融;金融支持

一、景泰县农业发展及金融支持概况

(一)景泰县农业发展概况

景泰县从“农业强县”出发,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优质农业”,形成了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农业集群化的格局。

1.优化农业产品结构,突出特色农业。景泰县立足“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战略,推动特色瓜果、优质蔬菜、现代畜禽等主导农业的品牌化建设。目前,全县共有“三品一标”认证企业33家,产品证书68份,其中,景泰枸杞、条山梨、龙湾苹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此外,景泰县积极倡导认证企业、合作社“走出去”,释放主导产业的协同带动效应,提升特色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2.扩展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景泰县利用旱沙地的资源优势,打造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农业园区,探索“农业+旅游”、“农业+互联网”等农业产业价值链的新路径,2017年以来,成功开展了梨花节、稻草节等农业文化活动,以及沙漠樱桃采摘节、五佛红枣节等生态农业体验活动,间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业,推进农民创收,形成了旅游、采摘、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

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业集群。景泰县积极促进资本、技术、资源、人力、土地等各要素的优化配置,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创造新动力。截至2018年初,景泰县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家,年销售收入可达约16亿元,建成农业专业合作社2543个,并带动了30380户非成员农户,土地流转率达32.13%。

(二)金融助力景泰县农业发展概况

一是政策扶农,配合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了涉农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二是信贷惠农,通过结合当地农业资源,创新信贷产品扶持特色产业,例如牛羊蔬菜贷款等,有效缓解了县域农业发展的资金问题;三是便农助农,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县域银行业有8家,营业网点共计40余个,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78.23亿元,同比增加4.36亿元,增长5.9%;贷款余额为65.77亿元,同比增加3.31亿元,增长5.3%。

二、金融支持景泰县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服务体系发展不完善。一是县域金融机构较为单一,主要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和资金互助社,股份制银行和城市银行相对较少,保险、证券、担保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则更是匮乏,存在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二是普惠金融的政策补贴尚不成熟,缺乏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三是缺乏有效的交流、合作平台,致使政府、金融机构、经营主体三者间信息不畅通,抑制了金融支持的积极性。

(二)信贷供需不匹配。农业产业化、集群化的发展带来了景泰县对金融需求的增加,但是目前实行的信贷体制却难以满足。一是银行对于贷款申请的门槛要求较高,尤其对于大额度的贷款,要求一定资产的抵押或担保,而农村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担保公司大多规模小、效率低,并且不愿给贫困农户做担保,造成了经营主体融资困难。二是厂房、仓库、农产设备等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的建造投入产出期限较长,一般需要3-5年甚至更久,而多数金融机构贷款期限以1年期为主,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三)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由于商业银行的信贷权限上收,县域金融产品十分有限,即使提出了创新金融产品的设计,也需要上报分行审批,往往会错过应用的最好时机。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意识不足,原有的金融产品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的需求,无法因地制宜开发满足景泰县农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在涉农贷款方面,县域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产品基本覆盖了种养殖业,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层面仍未涉及。并且,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下,为农户定制的金融产品匮乏,不能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的作用。

(四)农业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由于农业经营面临的风险因素较多,农业保险普遍有着高成本、低收益、高风险的特点,这制约了商业银行提供农业保险的积极性,而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有限,大多是粮食、生猪、奶牛等,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集群化发展的需要。此外,经营主体缺乏对农业保险的认识,也限制了农业保险的市场规模。

三、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相关建议

(一)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扩大涉农服务范围。一是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引导信贷公司、村镇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延申县域服务网络,发挥其在农业产业上的比较优势,为农户提供多方面的金融服务。二是政府应加大对涉农金融政策的扶持力度,发挥政府的职能效应,建立金融机构、政府、经营主体三者间有效的沟通平台,提高农业专业化经营水平,降低农户使用金融服务的成本。三是建立健全农村信用评级制度,支持由第三方评级机构对县域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评级,有利于企业培养信誉意识和信誉建设,破解融资难的问题。

(二)创新金融供给,降低融资成本。一是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从景泰县农业发展需求出发,根据农业结构调整信贷政策,丰富金融产品种类,将涉农信贷产品的期限结构与农户的产业特征相匹配,满足“三農”发展的资金需求。二是建立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将经营主体与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为其提供涵盖加工、生产、流通、销售等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信贷服务体系,减少中间费用,降低融资成本。三是建立多种渠道的融资模式,例如发展农业债券市场,对资信较好、具有发展潜力的龙头农业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发行企业债券;鼓励龙头企业上市,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发挥龙头企业的协同带动作用。

(三)建立健全农业风险保障机制,优化农村金融环境。一方面,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建立以政策性农保为主,商业农保为辅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保险机构因地制宜创新农业保险产品以及开展农保试点,增加农保覆盖范围,涵盖农产品、农业设备、器械等方面。同时健全再保险和大灾风险的分散机制,转移农业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完善对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的处置机制,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理,可以由银行、担保公司按比例分担;对于不良贷款可以处置其抵押资产,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等。

(四)贯彻“互联网+”理念,推动产业融合。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渗透,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扶持电商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农业+互联网”的模式也有了大规模的发展。一方面,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经营性融资,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信贷供给不足带来的融资问题。另一方面,互联网为农产品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金融机构应做好对农村互联网收付方式的普及,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鼓励企业利用电商平台销售,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志宏.金融与农业供给侧改革[J].中国金融.2016(24).

[2] 胡成选、狄国林、卞进楠.金融支持县域产业发展情况调查——以景泰县为例[J].时代金融.2017(10).

猜你喜欢

景泰县县域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7个加工型番茄品种在景泰县的引种试验初报
甘肃省景泰县:湿地色彩斑斓美如画
关于白银市景泰县乡村治理情况的调研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