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虫世界的伪装大师

2018-09-01门秋雷

大自然探索 2018年5期
关键词:拟态捕食者猎物

门秋雷

为了躲避天敌和捕食猎物,昆虫进化出了各种伪装策略:有的能够模拟自然界的颜色,如同“忍者”一般将自己融入所生存的环境当中;有的能够模拟其他昆虫的特征,与其他昆虫既相互利用又相互帮助;有的进化出了特殊的体色,提醒那些想要捕食它们的天敌自己并不好惹;有的进化出了醒目的斑纹用以吓跑天敌……昆虫世界充满挑战和机遇,只有那些能够利用伪装、适应环境且不断进化的种类,才能生存繁衍。那么,它们到底有哪些伪装绝技呢?

保护色

对昆虫而言,最直接的保护色就是将自己融入背景颜色中,如同“忍者”遁形,也如同穿上了隐身衣。螽斯是一种常见昆虫,一般通体绿色,加上叶片形状的前翅,当它停在植物上的时候,很难被发现。花螳螂颜色粉白,停在花瓣上,犹如花朵的一部分,猎物发现它的时候往往为时已晚,只得成为它的美餐。土蝗与螽斯是近亲,经常在土壤表面停歇,因而土黄色的体色成为了它们天然的隐身衣。

提到保护色,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白桦尺蛾Biston betularia是广泛分布于英国的一种蛾子,有白色型个体和黑色型个体。19世纪中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昆虫学家发现,白桦尺蛾的黑色个体数量增加。究其原因,原来是空气污染造成树木表皮变黑,黑色个体停留在树皮表面不易被天敌发现,久而久之,黑色个体的数量就越来越多。随着英国的空气污染得到治理,黑色的蛾子数量越来越少,白色的蛾子又逐渐增多。

鸟类是各种毛虫的天敌,它们主要依靠敏锐的视觉捕捉昆虫。因此,各种毛虫极尽所能来迷惑鸟类,使它们看不到自己。松毛虫身体上生有黑白相间的条纹,这种颜色斑驳的“迷彩服”使它们看上去如同松树的枝条,从远处很难被发现。松天蛾幼虫的身体布满粉色、白色和绿色的条纹,这种色调使它们看上去如同松树的针叶。

另一种更为高明的隐身术是将自己变成环境的一部分,不仅颜色相似,形态也相似。竹节虫的身体和足看上去如树枝一般,在竹节虫静止的时候,即使是昆虫学家也很难发现它的存在。叶?是竹节虫家族的成员,它们的身体扁平,足和腹部扩展,像极了叶子的形状,加上绿色的体色,使它们完美地融入自然环境中。更令人惊奇的是,它们的体色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夏天它们的身体是绿色的,到了秋天它们的体色随着叶片枯黄而变成黄色。

独角毛虫Schizura unicornis因为背部长了一个角状突起而得名。它的胸部前两节呈绿色,其他部分呈黄褐色,加上凹凸不平的背部和腹部,因此,当它们停在叶片边缘取食的时候,就像叶片被虫子啃食后枯黄的边缘。

尺蛾的幼虫被称为“尺蠖”,俗名叫作“造桥虫”,因为爬行的时候身体弯曲如同拱桥而得名。尺蠖常常利用腹足紧紧抓住枝条,身体竖起,乍一看就像植物的枝干一样。枯叶蛾停歇的时候双翅直立,颜色和形状看上去如同枯叶,甚至还有树叶病斑状的斑点。角蝉是知了的近亲,因为头上长角而得名。有些种类的角蝉整个胸部向上隆起,看上去类似于植物枝干上的刺。

还有一些昆虫进化出了更为高明的策略,它们不用刻意伪装就已经十分安全。燕尾蝶的幼蟲黑白相间,整个身体看上去就像一摊鸟粪,这种狡猾的策略往往能够迷惑鸟类。有一种叫作“宽铃钩蛾”的蛾子广泛分布于亚洲地区,它的翅上有一组特殊的图案,看上去就像两只苍蝇围着鸟粪在享用美餐,这种蛾子甚至闻上去也有一股鸟粪的味道。通过这样的伪装,使鸟类对它们毫无胃口。

警戒色

除了被动的隐身之外,有的时候昆虫也会主动出击,告诉那些想要捕食它们的天敌自己不是好惹的,或者并不好吃。有时,它们的虚张声势只为吓跑敌人;有时,又是实实在在的警告。

乌桕大蚕蛾是一种体型较大的蛾子,它的前翅端部具有蛇头形状的斑纹,不管是形状还是颜色,都进化得惟妙惟肖。如果在自然界里突然看到这样的图案,大部分天敌都会被它吓住。很多蛾类进化出眼睛一样的斑纹,用以吓跑天敌。眼斑天蛾Smerinthus ocellatus的后翅具有一对醒目的眼状斑纹,当它们休息的时候,会用前翅覆盖住后翅。但当它们遇到攻击或者受到惊吓的时候,会突然扬起前翅露出后翅的眼状斑纹。天敌看到了误以为是鸟类或小型哺乳动物,因而被吓跑。这些都是虚张声势的策略,如果被天敌识破,那它就只有逃之夭夭了。有些眼状斑的存在并不是为了恐吓天敌,而是为了在被攻击时成为天敌的首要攻击部位。这些部位往往在解剖学上不是致命的部位,使它们能够有惊无险。

另外一种情况,是实实在在的警告。如果取食昆虫的天敌不听警告,往往会自食其果。千里光蛾Tyria jacobaeae因为取食具有毒性的千里光而使自身具有毒性。它们身体具有醒目的黑黄相间的条纹,鸟类取食中毒后会非常不舒服,这种痛苦的经历使鸟类记住了这种黑黄相间的颜色,从而再也不会取食这种昆虫。实际上,具有蜇刺的黄蜂,身体上黑黄相间的条纹同样是一种警告。警告那些想要取食它们的天敌,这种颜色意味着被蜇刺之后的疼痛。

拟态

有些昆虫为了得到好处,经常会模拟其他昆虫的形态。如果模拟者自身是可食的而被模拟者是不可食的,这种完全利用被模拟者的行为,我们称之为“贝氏拟态”。贝氏(H. W. Bates)于1862年首次在巴西丛林中发现了这一现象,因而以他的姓氏命名。如果模拟者和被模拟者都是不可食的,不管先取食哪一种昆虫,都会给取食者留下痛苦的经历,我们称这种互利互惠的拟态为“缪氏拟态”,这种现象由缪勒(F. Muller)在1878年发现,同样以他的姓氏命名。

贝氏拟态最著名的例子是可食的副王蛱蝶Limenitis archippus。副王蛱蝶在外貌上模拟不可食的普斑蝶Danaus plexippus。这两种蝶在分类上亲缘关系很远,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科。但它们长得非常相似,翅上都有醒目的橙色、黑色和白色斑纹,这种警戒色对捕食者来说则意味着有毒和不可食。普斑蝶的幼虫取食萝靡草而使得成虫体液中有一种有毒的糖苷。鸟类取食了这种蝴蝶会剧烈呕吐,以后就再也不会去吃类似形态的蝴蝶了。副王蛱蝶在形态和色型上模拟普斑蝶,也同样能躲过鸟类的捕食。

但是,近年来科学家对这一经典案例提出质疑。在实验室条件下,他们把副王蛱蝶、普斑蝶以及它的近亲女王斑蝶Danaus gilippus的腹部分离来喂食鸟类,结果发现,副王蛱蝶和普斑蝶对于鸟类而言一样难吃,而最难吃的是女王斑蝶。无论鸟类先吃到哪一种蝴蝶,都会恶心呕吐,再也不想吃具有同样斑纹的蝴蝶。因此,科学家认为,这种拟态应该属于“缪氏拟态”而非“贝氏拟态”。

蜂类具有蜇刺,大部分天敌对其唯恐避之不及。于是,很多昆虫便模拟蜂类的形态,为的是“大树底下好乘凉”。食蚜蝇是苍蝇的近亲,因为幼虫取食蚜虫而得名。当你走到田野里,经常会有食蚜蝇飞过来好奇地盯着你。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它们长得和蜜蜂非常相似,简直可以以假乱真。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区别:它们只有一对翅,而蜜蜂拥有两对翅。蜂虻是牛虻的近亲,夏秋季节非常常见,大多数种类与熊蜂外形非常相近,甚至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也像极了熊蜂。

胡蜂在昆蟲世界里是出了名的火爆脾气,加上厉害的蜇刺,是个不好惹的角色。于是,很多昆虫便模拟胡蜂的形态,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蜂天牛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模拟者。它们隶属于鞘翅目,坚硬的前翅退化得只剩一点痕迹,为的是露出膜状的后翅使自己看上去更像胡蜂。虽然看上去这也是贝氏拟态的一种,但是胡蜂以及它的很多追随者既是被捕食者,也是捕食者,所以,它们醒目的黑黄条纹以及飞行时的嗡嗡声既能吓跑天敌,也吓跑了自己的猎物。

蚂蚁因为含有蚁酸,天敌大多不喜欢取食蚂蚁,加之蚂蚁具有蜇刺且有一定的攻击性,大多数情况下没有谁愿意招惹它。因此,不少昆虫模拟蚂蚁的形态,它们的翅慢慢退化,并进化出了类似于蚂蚁的肘状触角。甚至是8条腿的蜘蛛也来凑热闹,多出的两条前足被它们巧妙地伪装成昆虫的触角。我们不得不惊叹自然的伟大和进化的奇妙!

通常情况下,昆虫都是模拟不可食的种类以保护自身,但是也有模拟可食的种类——把自己当成诱饵去引诱自己的猎物。有一种虎甲的幼虫专门以蚂蚁为食,它们将扁平的头顶顶在自己巢穴的洞口,当有蚂蚁进入自己的攻击范围时,它们就快速出击,将蚂蚁捕获。

有一种寄生蜂专门寄生这种虎甲的幼虫。为了迷惑寄生对象,寄生蜂的翅完全退化,外形与蚂蚁几乎一模一样。寄生蜂通常在虎甲幼虫的巢穴附近游荡,当被虎甲幼虫攻击的时候,它们能够巧妙地避开,同时蛰刺虎甲幼虫使其麻痹。然后,趁机钻到虎甲巢穴内,将卵产到虎甲幼虫的体内。再悄悄离开,走之前也不忘了用土粒将洞口封死。

伪装

有些昆虫会利用环境中的物体来伪装自己。伪装物有土粒、砂砾、小石块、树叶和猎物的躯壳等,可谓就地取材。中美洲有一种蝽,它们腹部末端的刺能够分泌黏液。利用这种黏液,它的身体表面沾上了很多灰尘、碎叶片以及猎物的躯壳,形成一个伪装的外套。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将这种蝽分成三组:第一组,身体表面只附着灰尘;第二组,身体表面既附着灰尘又附着碎叶片;第三组,身体表面什么都不附着。把它们分别和三种捕食者,蜘蛛、壁虎和蜈蚣放在一起。科学家发现:三种捕食者都不会首先攻击第二组(身体表面附着碎叶片的个体);最先被攻击的是第三组(身体表面什么都没有的个体)。三种捕食者中,蜘蛛依靠触觉捕捉猎物;蜈蚣依靠触觉和化学感受捕捉猎物;只有壁虎依靠视觉捕捉猎物。而这种蝽所背负的外套,并不是单纯从外形上迷惑捕食者,而是从视觉效果、触觉和味道等方法综合起来发挥作用。另外,石蛾的幼虫也会把砂砾、小木棍等黏附在身体表面,形成一个鞘。石蛾的幼虫走到哪里就把鞘背到哪里,很像蜗牛一样。

以上介绍的昆虫伪装只是浩瀚自然的一粒微尘。自然世界充满了无穷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猜你喜欢

拟态捕食者猎物
蟒蛇为什么不会被猎物噎死
章鱼大师的拟态课堂
交错扩散对具有Ivlev型功能反应的捕食模型共存解存在性的作用
可怕的杀手角鼻龙
模仿大师——拟态章鱼
具有Allee效应随机追捕模型的灭绝性
一类随机食饵-捕食者模型的参数估计
关于拟声拟态词的考察
霸王龙的第一只大型猎物
疯狂的捕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