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民族班级《家畜疾病诊疗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018-09-01郭志凯沈向华杜晨光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家畜学时兽医

郭志凯,沈向华,杜晨光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109)

近几年畜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和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并且在产业扶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动物疾病已成为阻碍畜牧业发展过程的一大瓶颈,作为培养畜牧兽医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动物疾病诊疗方面的从业人员显得尤为重要。《家畜疾病诊疗技术》是以各种家畜禽为对象,从临床实践出发研究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与理论的一门课程[1],《家畜疾病诊疗技术》课程又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技术主干课程,也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桥梁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并且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是必修课程。该课程对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学习后续家畜内科学、家畜外科学、家畜产科学等课程,以及以后从事家畜疾病诊疗防治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2]。学生学习该课程前必须具备家畜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家畜传染病、家畜寄生虫、动物生物化学、家畜生理、家畜病理、兽医药理等相关基础知识。学习该课程后,通过实习实训课、课程综合实训、岗位实训等达到与兽医临床的接轨。由此可见,该课程在专业能力培养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1],开卷和闭卷为主的传统考核方式,已经完全不适应高职高专民族教育的特点,急需进行改革探索。笔者查阅并借鉴了多所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较好的改革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针对本校民族班级该课程改革的方法,教学成绩显著。

1 传统教学、考核模式的不足

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学时多并且以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实习实训,学时少甚至没有,“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实习实训采用“模仿式”教学,即老师演示实习实训过程,然后学生再模仿老师自己操作一遍,实习实训的准备也是由老师一手准备[3],导致学生临床操作的少,动手能力不足,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不愿动手,忽视实习实验课、综合实训课、岗位实训等的教学和病例的收集、分析,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这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抽象难懂,学习积极性降低,兴趣逐渐丧失,民族班级学生甚至完全听不懂,动手能力也得不到锻炼[4],不仅限制学生的专业发展,也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开卷、闭卷、实验报告为主的传统考核方式,使得学生也重理论轻实习实训,缺乏对学生全方位的考核,并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失去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2 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2.1 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好坏主要通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根据民族班级学生汉语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薄弱的特点及现有教学条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1.1 板书+多媒体教学:利用传统板书教授死记硬背不需要理解的教学内容,增强民族班级学生对汉语的理解。例如听诊、心杂音等概念。用多媒体教学增加生理病理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内容[5],增强民族班级学生的理解力。例如,营养程度的划分,通过图片比较,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营养程度判定的依据;正常的心音通过音频可以准确地理解,病理性心音的分裂或重复也可以通过音频能够直观地理解,并增强记忆;常见家畜的采食、饮水动作通过视频能够直观地记忆。但是民族班级不能完全依靠多媒体,多以直观的、易理解的内容展示,还要做到简洁、通俗、易懂。

2.1.2 “理实一体化”教学:该课程总学时48学时,理论教学32学时,实习实验16学时,实习实验占总学时的1/3。另外,还有48学时的综合实训。实习实训以生理情况为基础,病例为提升,充分利用好学院现有的猪、羊、鸡、马等4个校内养殖实训教学基地和1个动物医院,先认识生理状态,再从校内养殖实训教学基地和动物医院病例中或从校外租或购买患病动物病例提升诊断治疗水平,不管理论讲授与否,学生要先针对病例实践,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之后由老师总结讲授理论。

2.1.3 病案教学:病案教学也是该课程的其中一种教学方法。某些教学内容如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找到病例实践,教师可通过真实的亲身诊断治疗病案、《兽医临床诊疗及失误实例》等书籍、网络收集病案等介绍,让学生对病案进行分析与讨论,确定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法,教师点评或通过网络看网评等途径,指出分析错误,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方法。通过该种教学方法提高了民族班级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 教学内容的改革

2.2.1 教材改革: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基础,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修订,编写了适用于教学的本校教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既有案例分析,也有复习思考内容等。结合学校实习实训条件以及教学大纲要求,编写了《家畜疾病诊疗技术》教材,在理论上以适用够用为度,实践方面增加了临床常用的诊疗技术,例如,绳结的系法,瘤胃、瓣胃穿刺技术等。每一章节后有复习思考题。对于典型案例分析,力求实用性。

2.2.2 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理论上以适用够用为主线,减少了对原理的讲解,注重实践、常用、实用内容的讲授,与知识前后的衔接,还要考虑新知识、新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理念。

2.2.3 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在实践内容上,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等,例如,保定中绳结的系法猪蹄结(徒手法和绕棍法)、梅花结和现代养马业中的常用拴马法安全结的打法;心音的听诊是让学生之间互相听诊,以加强对心音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实习实训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教师将实习实训内容提前告知学生,学生准备实习实训过程中所需用品,并进行具体操作和讲解,教师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只起到指导答疑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兽医的服务对象也发生了改变,由役畜转为经济动物、观赏动物[6],服务规模也由个体养殖转为集中养殖,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奶牛、猪、羊等家畜禽为实践对象,还应增加赛马、犬、猫等玩赏动物的诊疗内容。

2.3 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和内容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学过程的体现。课程改革必须突破学生评价体系的束缚,才能开辟出新途径[7]。

改革前主要是平时成绩+期末考试,不注重过程考核,因此学生不注重过程,只注重结果,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改革后过程考核50%+期末考核50%,过程考核分为平时表现40%+实践任务60%,期末考核分为技能考核40%+期末知识考核60%,平时表现主要以学生出勤和回答问题等为主,实践任务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情况为考核依据,技能考核以技能题库抽取,期末知识考核以闭卷的方式注重知识点掌握、适用性和考核性。这样的考核方式既考核了学习过程也考核了学习结果,也能考查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的掌握程度[8]。改革后的考核方式使理论和实践均得到考核,也突出了过程考核,使得学生必须掌握每个环节,紧跟教学的步骤,达到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改革后的考核方式见表1。

表1 改革后的考核方式

3 课程改革的成效

该课程改革始终以民族班级学生为主线,以提高民族班级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理论水平为目的,突出实践技能,注重理论指导实践,强调综合技能、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宽兽医临床思维及治疗技能。通过改革,民族班级的学生对该课程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兴趣性,激发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课程经学生、同行评教效果良好,教学总体考核优秀,为其他专业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同时推动了其他课程的改革创新。

通过民族班级该课程的改革探索,学科在师资培养建设、教学体系、实习实训场所、教学管理等方面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只有不断创新,以教学改革推动学科建设,才能稳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这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改革创新、开阔新思路、提高新方法,需要从多层次、多角度推进教学改革,多为畜牧兽医领域培养造就真正适应行业发展、用得上的实用型高素质人才[9]。

猜你喜欢

家畜学时兽医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冷泻冷治 热泻热治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我是兽医志愿者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兽医改行搞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