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中小城镇特色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2018-08-31张云根

中华建设 2018年8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镇民众

张云根

在前工业化时期,各地区之间的建筑在风格上具有较大差异,蕴含了丰富的地方特色,呈现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态势,建筑设计师和修筑工匠基本来源于当地,对地区文化符号的建筑工艺较为熟悉,使得地区特色在地方建筑上面得到鲜明的体现,建筑与当地民族、民风等之间和谐而统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不同的信息、价值观之间快速流转传播,碰撞出热烈的火花。这就使得不同建筑师的设立理念、建筑工艺、建筑材料等存在较大的趋同性,使得各地区的建筑在实现量产,追求建筑速度的基础上,忽略了对地方特色的保护和利用,从而形成我国中小城镇建设的“特色危机”。

一、我国中小城镇化特色建设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战略的施行和不断推进,推动了中小城镇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各个地区之间的建筑形成了批量设计、批量修建的模式,使得建筑风格的趋同现象严重,地方特色与建筑的融合正在逐渐淡化甚至消失。人们在不同的地区会看见相同的建筑、街道,就连居民住宅区与地标性建筑也具有一定的共性,人们通过视觉无法判断出所处地区的名字,无法了解地区民众的生活习惯和民族风情,也无法追寻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城镇化建设完全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味地追求规模和新奇,丧失了原有的魅力。随着中小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各地区原有的特色也被逐渐破坏,城镇对于人们的意义和价值在逐渐变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风貌,而现代文化的传播与传统地方文化的传承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与冲突,进一步加剧了地方传统文化的消融和消失的危机。

二、我国中小城镇化特色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

1.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

特色城镇化建设首先应强化对特色的重视,注重对地区历史文化和遗产的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然而,在我国中小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之中,历史文化遗迹和现代城市之间的发展常常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无论是地区的文物古迹,还是历史遗留建筑、亦或是具有年代感的街道,都是该地区经过岁月洗礼和历史轮回的见证,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时代文化的浓缩,是城市前进所留下的足迹,对地区和民众而言,都具有一定的情感价值。一旦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失去这些城镇文化的凭证,也就失去了地区的个性和最大的魅力。面对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冲突,许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对旧街道和历史文化遗迹聚集的老城区建筑进行任意拆毁,随意扩建现代化建筑,使得地区的历史遗留建筑被大面积破坏和损毁,割裂了城市建设与传统功能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城镇的生命力和价值持续减弱。

2.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

无论是从民众的视觉体验,还是情感认同来看,布满现代化建筑的新城镇再怎么美丽耀眼,也不及旧城镇好,主要是因为旧城镇具有厚重的历史感,蕴含了无数关于这个城镇的故事,对民众而言,更具有亲切感和关联性。这就使得我们必须在新旧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做出选择,从而引发了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与冲突。但两者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共性,即都是城市塑造的目标之一,是城市建设的指引者。通过好的设计和建筑技巧,可以营造出建筑与地区之间的历史空间感,而现代科学理念也能够借助于传统建筑形式予以充分地表达。两者对于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特色塑造,都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由此可见,两者之间虽然存在矛盾,但并不是不可调和,相反还可以通过推陈出新,保留特色的方式,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通过创新,让地区建筑不仅具有现代风貌,也能展示地域特色。

3.公共利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

城市规划是一项综合且复杂的工程,涉及多方利益,而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公共利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取舍,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是经济效益占据主位。由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有限,而历史古迹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大多属于公益类项目,经济回报率低,对土地使用的要求也较高,所以在城市规划中,往往会优先选择更具有经济效益的现代类商业建筑,不仅可利用率高,而且经济价值也高。这就导致我国的城镇普遍缺少特色,在建筑风格上面也缺乏统一规划,整体城市风貌显得杂乱无章。

三、针对我国中小城镇特色建设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

1.注重历史文化与当代创新的协调

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足迹,凝聚着民众的情感和城市的灵魂,是城市规划与功能和定位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建筑的规模与经济效益,而摒弃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而应将城市在历史发展之中遗留下来的文化遗迹和传统进行去粗取精,扬长避短,结合现代建筑风格、理念和技术进行创新。例如,通过宋元时期的山水画可以得知,那个时代的建筑不讲究对称和平衡,而是追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些历史文化思想和元素融合在建筑之中,不仅具有强烈的时空色彩,也更加引人入胜。由此可见,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与现代化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调解的。以重庆为例,该市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又编了一个城市风貌保护规划,对重庆市成长的历史阶段进行了盘点,对现在各个历史阶段还留存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盘点,然后做了一个衔接。在此基础上,现代城乡需要利用现在的材料和技术服务于当代的生活,创造出属于当代的特色建筑。每一个时代的建筑,都应该在城市里留下那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2.形成以城镇特色作为竞争力的规划理念

在全球化的时代,城镇特色就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里所讲的特色,不仅仅是自然地域特色,也不仅仅是针对历史文化而言,而是城市基于自身特色而构建的文化自信,甚至于把这种文化自信转化为更深层次的城市发展体制和质量的竞争。这才是我国中小城镇由特色向综合竞争力的转化,具体而言就是要把一个城市、乡村的特色提升到城镇发展的精神层面,直接体现于城市建筑之中。例如经典的莫干山案例,就是以特色建筑推动地区发展的成功典范。

3.引入社会主体参与特色塑造工作

以往城镇建设大多为“自上而下”的外部干预模式,缺少对民众个体诉求和能动性的关注。民众作为城市的主人,对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等都具有发言权。在当前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的情况下,个体诉求追求品质和个性化,对城镇建筑的特色塑造而言,就需要转变以往的建设模式。具备独特风貌的城镇,其经济才能向着正确的方向良性发展,才能给予城市中居住的个体以家的归属感和强烈的情感认同。因此,城市规划过程中要积极引导民众和社会组织积极加入,要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打动民众、引导民众,共同营造城镇特色环境,规划师与民众在城市规划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除了居民个体以外,城镇特色塑造还需要关注到民间社会团体的作用。国外有非常多的民间组织,构成了城镇基层地区强大的参与力量,积极参与到城市、社区的建设过程。在塑造城镇特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非政府力量,制定合理的参与机制来保障参与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合理性。

一座具有特色的城镇应该承载着历史的文明和文化的精华,具有内涵和精神层面的意义,它要体现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还能够延续本土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这既是城镇建设特色的核心,也是城镇未来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城镇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浅谈基于低碳、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文化边城镇远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人口与就业
让博物馆成为“民众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