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公路生态景观恢复技术

2018-08-30令狐延钟佳李广金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14期
关键词:路域生态恢复景观

令狐延 钟佳 李广金

摘 要:本文以赤水河谷旅游公路工程项目为背景,结合道路沿线的自然人文景观,在路域主要范围采用了适宜的生态景观恢复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为后续旅游公路的生态建造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生态恢复;路域;景观

中图分类号:U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4-0008-03

1 项目概况

赤水河谷具有非常鲜明的自然空间特征。从水系上,本项目位于赤水河的中游河段,河谷深切,属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接壤的过渡地带,沿河有台地分布,农耕较发达,险滩较多。

从地质地貌上,本项目恰好位于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二郎镇以上为云贵高原,二郎镇至复兴场为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地貌,地形上以习水至古蔺一线为界,以北为低山一丘陵侵蚀构造型地貌,以南主要为低中山一中山区溶蚀及溶蚀侵蚀。从植被上,河谷内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典型,具有植物区系南北过渡性和起源古老性的特点,是楠竹、松杉重要产区。植物区系处于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交汇地带,植物多样性特色分明,古老、特有植物繁多。

以习水至古蔺一线为界,由于地质地貌和区域气候的作用,本项目所在区域被划分为明显的两大段落,其中茅台至二郎镇为喀斯特地貌,山体高峻挺拔,峡谷幽深,植被多为次生常绿阔叶林和人工经济林,森林覆盖率约30%,二郎镇至赤水市为丹霞地貌酸性土,地形丘陵起伏,河谷渐开阔平缓,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人工竹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上边坡、主慢线中间带及慢线左右两侧园林绿化工程,充分利用沿线的自然生态及人文资源,沿途布设慢行驿站及慢行景观节点,并加强与公共交通网的结合,突出以人为本,体验慢生活,绿色交通等健康环保的休闲方式,为旅行者提供一个安全、便捷、舒适、优美、生态的休闲环境如图1。

2 技术原理与方法

生态恢复是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主要针对的是因人类活动及自然灾难破坏的自然生态景观,并对其进行研究,同时考虑受破坏的自然生态景观的恢复及重建问题。

2.1 生态护坡与恢复

针对目前的生态护坡技术发展状况,从实际角度出发,存在以下几点需要进行设计研究:

(1)坡脚应能防止冲刷,设置深度应能满足要求。(2)植被下限太低则导致植被不能沿河生长,设置过高则需要处理外露岩石,因此设计时,应通过仔细地现场调查、水文分析和专业的判断进行综合考虑。(3)应充分调研路域范围植物的生长、繁衍方式以及影响其存活的生物、物理因素。(4)对纤维降解和植物成熟之间的互相作用必须有很好的了解,以防止比预期的纤维降解快或比预期的植物生长慢。(5)土壤是植被生长的培养基,应防止土壤颗粒脱离和冲走。此外,土壤应被压实到一定程度,避免过度压实[1]。在本项工程中,采用的生态护坡形式有如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

坡面恢复设计包括主线上边坡、主线和自行车道之间边坡、自行车道下边坡三部分。配植以生态修复为第一目标,景观营造为第二目标,采用播种为主,栽植、扦插为辅的施工方法,以禾本科草本为先锋种,菊科草花、豆科花灌木为景观种,乡土灌木为目标种搭配,实现草灌结合可有序演替的自然式配植。需栽植时以一二年小苗为主。景观段落划分按标段进行。

2.2 线性景观

本设计线性景观包括主线上挡墙上部栽植、主线上挡墙遮挡栽植、中间带栽植、自行车道上挡墙遮挡栽植、自行车道下挡墙遮挡栽植等部分如图9。由于用地空间有限,且为动态景观,首先考虑功能性的满足,通过绿化栽植实现遮挡、隔离、吸引视线等功能;其次考虑乡土植物的应用,易成活、低养护,生长快,与周边环境协调。采用草本、藤本、灌木、乔木结合,栽植形式以规则式配植为主,自然式配植为辅(宽度大于5m的段落)。段落控制以2km左右为单位,体现植物景观的规模效应和整体震撼效果。线性景观在靠近市镇和骄站段落前后各500m加大花灌木和开花地被的使用量,以起到提示作用。苗木以小规格为主,特殊地段可少量选用大规格苗木。

2.3 线性景观节点

沿线自行车道下部平台、中间带、主线外侧平台具备栽植空间,且为视觉焦点的位置,本设计进行了组团栽植,以造景为主,满足功能需求为辅,兼顾生态性如图10。根据景观分段原则选择以乡土特色植物为主,归化景观植物(色叶、观花、观果、孤赏)为辅,以草本、藤本、灌木、乔木相结合,采用自然式配植为主(乔木和大灌木),规则式配植为辅(绿篱、球类)的配植形式,体现季相变化,质感搭配和色彩冲击。段落选择按照2km左右一处为原则确定。

主慢行线通过边坡植草,乔木,灌木种植,藤蔓类搭配,种植土方回填,排水沟侧绿化,生态造形景墙等多方面景观设计,恢复路基红线内景观,匹配全线各处景观,通过各地实际植物种类合理搭配,以完全恢复路基原植被生态为目的,保证赤水河谷生态平衡。绿化土方应符合园林绿化规范中的规定,且不含有盐、碱及垃圾、建筑垃圾等对植物生长有害的物质。

用于植物生长和养护的水,应尽量采用河水且不含有任何有害植物生长的酸、碱、盐等物质。绿化植物除符合《园林绿化施工规范》(DB440300 T8-1999)的规定外[2],应达到以下质量标准:乔木树枝根系发育正常;无病虫害;树干不得有断枝,有断枝的必须进行伤口处理;所有灌木应是常绿生长健壮,树枝根系发育正常无病虫害,枝干丛生的阔叶灌木,并且有本地区的生长特性;草本植物应是耐旱力强,容易生长、蔓面大,根部发达,茎低矮,多年生的特性,花草应有观赏价值。

对于因施工需要开挖的施工便道,施工完成后通过对碎石或渣石覆盖的挖出后,使用本地腐殖土进行回填,并按照地形恢复原始地形地貌,再进行景观搭配,使之与周遭景观搭配,恢复生态[3]。对于部分邊坡低矮部位运用干码片块石的方式砌筑景观墙,原材料采用当地自由石材,不适用任何水泥砂浆、混凝土等,砌筑在路堑边坡,既可保证边坡稳定,又能避免水土流失,还能起到与周遭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目的。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本着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开发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的大方向,因此在修筑了公路后,采取合理的景观搭配及恢复当地生态环境,保证了赤水河沿线自然风光,且旅游公路与赤水河生态环境相融合,相辅相成,争相添彩,因此,景观设计,景观绿化为赤水河谷的旅游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

3.2 社会效应

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承载着红军四渡赤水的红色革命文化,修建好公路后,对生态的绿化与恢复,也是对革命文化的尊重,游客来至赤水河谷旅游公路后,也对这里提出了很高的评价。在“红色”、“赤水”的主文化脉络下,为能够在旅游公路中展现上述主题,结合规划要点与段落划分的分主题,在公路沿线路侧中每个段落个别节点的位置,增加景观小品的要素,如景石、雕塑以及挡墙布置的方式,将红色与赤水的文化要素貫穿始终,突出沿线文化特色,增强沿路体验的趣味性,创造景观动态感、序列感和韵律感。

3.3 环保效应

景观设计及路基范围内的绿化对赤水河的生态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路的修建始终会对山体的扰动,但是景观绿化却为破坏的山体带来了新的生机,通过乔木灌木、藤蔓植物的搭配使用,使之与赤水河生态和谐统一,同时还能净化旅游公路空气质量。

4 结语

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植物之间构成和谐的组成比例,呈现出整体均匀的表现形式。而因工程导致生态破坏若能得到恢复则是最理想的补偿模式,缺点是自然恢复所需时间太长。

创新的绿化技术,是生态公路建设的基础。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在赤水河谷旅游公路的设计上坚持对自然环境“不破坏就是最大保护”的原则,路线设计遵循“随弯就势、合理优化”的原则,纵断设计顺势而为,减少砍树数量,保护生态资源和自然景观。施工阶段,用全新的理念武装施工队伍,将生态保护灌输至每一位施工人员的脑海里。施工过程严格按设计图控制开挖线,不多占一寸地,多动一株树。沿线路域恢复阶段,对工程建设造成自然植被破坏的路段,工程结束后采取强制性措施恢复自然植被,尽一切所能掩盖和降低施工痕迹。

赤水河谷旅游公路工程项目成功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于设计、施工、养护全过程,采用全过程介入的规划设计理念,多方参与联动,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生态原貌,使公路环境与沿线自然风景相协调。

参考文献

[1]刘明辉,陶宇君.生态护坡在城市河道防护工程中的应用[J].江苏水利,2008,(5):42-44.

[2]DB440300 T8-1999.园林绿化施工规范[S].

[3]王伟.杭瑞高速公路湖北段生态景观恢复模式研究[D].湖北:武汉工程大学,2014:1-70.

猜你喜欢

路域生态恢复景观
高速公路路域资产管理数字化系统构建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为路域环境“整容”——探讨公路路产保护与路权维护
龙乘春风好远航——黑龙江省公路系统强化路域环境治理侧记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原则及方法研究
福建长汀县生态恢复的艰巨性和长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