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儿甲状腺激素及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

2018-08-30王胜泉

中国临床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抗癫痫拉西激素水平

李 斌,王胜泉,周 辉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儿内科,南通 226600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表现为脑神经的过度放电,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短暂、反复发作性功能紊乱。我国约有900万癫痫患者,患病率4‰~7‰[1]。约60%的癫痫患者在儿童期起病[2]。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 LEV)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临床应用日益增多。但目前关于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儿内分泌激素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拟通过检测LEV治疗过程中,癫痫患儿血清甲状腺激素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分析LEV对癫痫儿童甲状腺功能的影响,进而完善对该药物的安全性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儿童神经专科新诊断的癫痫儿童共40例作为病例组,其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8.6±2.2)岁。对照组20例,为我院征得监护人同意的儿保门诊健康体检的儿童,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6~12岁,平均年龄(8.2±2.1)岁。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癫痫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提出的有关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诊断指南。

病例组入组患儿癫痫发作类型包括:具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CT)17例,部分运动性发作10例,儿童额叶癫痫2例,复杂部分性发作5例,枕叶癫痫1例,部分继发全面性发作5例。病例组入组标准:(1)具有癫痫发作临床表现、脑电图(EEG)有痫样放电及影像学等检查确诊为癫痫;(2)入组前出现至少有2次且间隔超过24 h的非诱发性癫痫发作,尚未服用抗癫痫药物;(3)无内分泌系统疾病,生发育正常,日常活动量正常;(4)患儿法定监护人知情并同意使用左乙拉西坦抗癫痫治疗(LEV,商品名:开浦兰,比利时UCB公司生产,片剂规格为0.5 g/片,包装30 片/盒),愿意参加本调查研究。排除标准:(1)有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严重全身性疾病;(2)有精神或情感障碍,依从性差者;(3)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家族史者;(4)正在接受激素或其他影响骨骼系统代谢药物治疗者。本研究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药物服用方案及观察指标 40例患儿给予LEV片剂口服,单药治疗,起始治疗剂量是20 mg·kg-1·d-1,早晚各1次口服。结合临床控制效果及耐受性,以每1~2周逐渐增加10 mg·kg-1·d-1速度调整口服剂量,目标剂量为30~40 mg·kg-1·d-1,尽量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平均维持剂量为(32.0±8.2) mg·kg-1·d-1。单药治疗后能很好地控制癫痫。服药前和服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检测病例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以及甲状旁腺激素(PTH)的水平。受检者抽血前夜间禁食,于当日上午8:00~9:00抽取空腹静脉血约2 mL,离心机离心后取血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相关激素的检测。所有标本的检测均由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完成,所有标本的检测者、检测仪器及检测试剂盒批次均相同,以降低批间误差,批次内和批次间均进行校正。同时采用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 TESS)对药物临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2 结 果

2.1 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 结果(表1)表明: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治疗前甲状腺激素水平(TT3、TT4、FT3、FT4、TSH)、PT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病例组各期甲状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比较 结果(表2)表明:病例组治疗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甲状腺激素水平(TT3、TT4、FT3、FT4、TSH)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变化;治疗12个月时的TT3、TT4、FT4、TSH与治疗前无显著变化,而FT3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且TT3、TT4、FT4、TSH水平在治疗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FT3均值水平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相互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12个月时发现FT3均值水平与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5)。病例组用药3个月、6个月、12个月PTH水平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1 病例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基线资料的比较

表2 病例组患儿不同时期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比较

*P<0.05

3 讨 论

抗癫痫药物(AEDs)是目前癫痫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抗癫痫药多数经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长期应用可能改变体内激素稳态,对患者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系列研究[3-4]结果表明传统AEDs治疗对癫痫患者甲状腺功能存在明显影响。作为新型抗癫痫药物LEV的作用机制与传统抗癫痫药物不同。其主要是与脑内独特位点突触囊泡蛋白SV2A结合,进而抑制SV2A介导的半乳糖转运来调整突触功能,从而抑制痫性放电[5]。除与SV2A结合外,LEV还可通过其他的机制来发挥其抗癫痫作用,如通过选择性抑制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高电压激活的N-型钙通道,阻断大脑皮质GABA受体的下调[6];或通过解除负性变构剂对GABA能和甘氨酸能神经元的抑制来加强中枢抑制功能等[7],但对这些机制的研究目前尚有一定争议。LEV较少与蛋白结合,没有肝酶抑制和肝酶诱导作用,大部分以原型从肾脏代谢,不影响肝功能,具有理想的药动学特征。LEV口服吸收迅速,可快速通过血脑屏障,对多种类型的癫痫发作具有较好的疗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8]。

目前国内外关于新型抗癫痫药物LEV对内分泌激素的影响研究较少,与传统抗癫痫药相比,LEV总体上被认为不良反应较少,对甲状腺激素影响也不大。LEV单药治疗20例癫痫儿童的研究中,测定了TT4、FT4、TT3、FT3及TSH等指标,仅TSH总体水平12个月与6个月相比呈现上升趋势,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余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无明显改变[4]。国外也有研究[9]发现LEV单药治疗儿童9个月,没有发现患儿甲状腺功能受影响。

本研究中儿童癫痫患者血清TT3、TT4、FT4、TSH水平在LEV用药3、6、12个月时和用药前比较均无显著变化,而FT3在用药3个月、6个月时分别和用药前比较虽也无显著变化,但在用药12个月时和用药前比较却有显著升高(P<0.05)。目前所有病例组患儿的甲状腺激素均值都在正常水平,包括FT3也始终在正常参考范围内,病例组患儿也均未出现消瘦、多汗、低热、多食等基础代谢率增加的表现,故FT3的显著变化目前并不能直接说明问题。但FT3的改变仍然值得关注,这是因为血清FT3的水平往往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发病初期,症状尚轻微时即可升高,而血清FT4的升高和典型症状的出现则有一定滞后性。血清FT3则由于其不受甲状腺结合蛋白水平的影响,其对甲亢的诊断敏感性比TT3更高,是很多甲状腺亢进患者早期唯一有变化的监测指标,因而对LEV治疗患儿血清FT3的水平变化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尚未有LEV治疗后出现甲亢的报道,而且对LEV的众多研究也认为其对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没有显著影响,但LEV有可能引起如脾气暴躁、神经质、敌意、焦虑和易激动等精神和行为的不良反应已见相关报道,且在本研究中也有类似的患儿病例。虽然此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也比较轻,但仍需要考虑将此类不良反应与患儿体内FT3水平的变化相关联的可能性。同时,本研究中治疗12个月时FT3虽然呈显著性升高,但TSH水平并没有出现相应的下降,分析FT3升高虽然有显著性,但其水平仍在实验室正常参考值上限附近,而且病例组患儿在临床上也均未出现如多汗、多食、消瘦、低热等基础代谢率增高的表现。因此,本研究推测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种:(1)LEV对甲状腺轴产生抑制作用,使TSH对FT3变化反应的敏感性下调;(2)FT3的变化幅度较小,不足以启动垂体-甲状腺轴的负反馈机制。

癫痫患者PTH的变化主要反映的是AEDs对骨代谢、骨密度的影响。有研究者选择LEV和奥卡西平(OXC)这两个新型抗癫痫药进行研究,对96例癫痫患儿进行单药治疗的结果表明,6个月、12个月患儿血Ca、P、ALP、BAP和BMD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LEV、OXC对儿童骨代谢无明显影响[10]。本研究结果显示LEV单药治疗1年内癫痫患儿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无显著变化。

综上所述,左乙拉西坦在癫痫患儿治疗过程中,患儿甲状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未产生明显影响;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轻,患儿对其有较好的耐受性。但不足之处是,本研究周期相对较短,研究样本量较小,还需要进一步长期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抗癫痫拉西激素水平
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
166例门诊癫痫患儿抗癫痫药超说明书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Δ
针药结合改善肾虚痰湿型PCOS激素水平的9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效果观察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抗癫痫药的干预效果观察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临床特征及抗癫痫药物干预效果观察
抗癫痫Ⅰ类新药派恩加滨获准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