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中国整形外科的起源

2018-08-30亓发芝

中国临床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学习班中山教授

亓发芝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上海 200032

上海医学院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医学院和第一所综合性大型医院,开启了我国现代医学发展的大门,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拥有多项国内第一。值得关注的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我国整形外科发展的初始阶段播撒下的种子,是一段不应该被忘却的历史。

1 韦伯斯特博士与中国整形外科的渊源

美国医生韦伯斯特(Jerome Pierce Webster,杰罗姆·皮尔斯·韦伯斯特,简称韦伯斯特)博士是著名的整形外科学家(图1),他曾先后两次来到中国,播撒下整形外科的种子,为中国整形外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1 韦伯斯特生平 韦伯斯特1888年出生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阿什兰,父亲是当地一所学校的校长兼牧师(Rev.Lorin Webster,简称老韦伯斯特)。1910年韦伯斯特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学习。在医学院期间,他有幸遇到了两位名师[1]——霍尔斯特德(William Stewart Halsted, 1852~1922)和戴维斯(John Staige Davis, 1872~1946)。霍尔斯特德是美国现代外科之父,他借鉴德国的经验,制定外科住院医师制度,促进了外科临床教育的正规化与体系化。戴维斯是第一位完全投身于整形外科事业的美国医生,他于1919年出版了《整形外科:原则和实践》(PlasticSurgery:ItsPrinciplesandPractice)一书,这是美国第一本整形外科学教材。

图1 杰罗姆·皮尔斯·韦伯斯特肖像

韦伯斯特在美国医学学术界颇有影响。他与戴维斯共同推动了整形外科作为一门学科在美国的建立[2]。他是美国整形外科医师协会的主席(1941)和美国整形外科委员会的15名创建者之一,被誉为“美国整形外科教育之父”[3]。韦伯斯特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整形外科学上,也表现在医学以外的其他领域中。他喜欢收集医学古籍,将毕生收藏的书籍全部捐献给哥伦比亚大学,建立韦伯斯特整形外科图书馆,这是世界上关于整形外科发展史最全面的图书馆,记录了整形外科从15世纪到20世纪中叶的历史[4]。韦伯斯特与古蒂(Martha Teach Gnudi)利用收集的文献资料合著《博洛尼亚外科医生加斯帕雷·塔利阿克济的生平及其生活的时代:1545~1599》(TheLifeandTimesofGaspareTagliacozzi,SurgeonofBologna, 1545-1599)。塔利阿克济为意大利人,他大力推广前臂皮瓣修复鼻缺损(意大利法),并出版了整形外科史上第一本教科书[5]。韦伯斯特因此书于1954年获得美国医学史学会颁发的韦尔奇奖,这是医学史研究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之一。1973年韦伯斯特获得纽约医学科学院学院奖章,颁奖词对他的评价是“很少有医生像他那样兴趣广泛,也很少有医生有他那么大的影响力”。1974年11月14日,韦伯斯特因心肌梗死在纽约去世,享年86岁[6]。

1.2 协和医院的住院医师 1921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资助韦伯斯特前往新成立的北京协和医院担任住院医师[7]。老韦伯斯特亦来到了中国,在协和医学院讲授现代欧洲语言[8]。20世纪20年代,中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清政府垮台后,新生的中华民国立足未稳,军阀混战使得大量的士兵和平民受伤。在协和医院工作期间,韦伯斯特协助协和医院外科主任泰勒(Adrian S.Taylor)按照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模式建立了住院医师制度,为中国外科医生的培养确立了新标准。林必锦和吴阶平教授认为“韦伯斯特为建立住院医师制度做出了贡献”[9]。此外,在协和医院器械修造处的协助下,韦伯斯特还成功研制了肠端端吻合术所需的器械[10]。在协和医院工作期间,韦伯斯特逐渐将他的注意力转向了整形外科的临床实践。1925年已升任外科副教授的韦伯斯特离开中国,前往欧洲游学。

1.3 韦伯斯特教授与上海中山医院整形外科学习班 1948年,时任美国整形外科委员会主席的韦伯斯特教授再次来到中国,在上海开办了中国现代医学史上第一个整形外科学习班(简称学习班)。学习班由中华民国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和美国医药助华局(American Bureau for Medical Aid to China, ABMAC)共同资助,为期6周[11-12]。学习班从全国选拔学员13人,年龄29~42岁,有讲师也有教授。上课地点在上海医学院中山医院(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朱民强、汪凯熙担任助手。

韦伯斯特为学习班的教学做了精心设计和安排,6周的课程包括讲座、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他还特地准备了与整形外科相关的影像资料和幻灯片。学习班结束后,每位学员还领到一套手术器械和若干专业书籍[10]。当时中山医院外科朱民强总住院医师参加了学习班,协助韦伯斯特教授的教学及与中山医院的协调等事项。后朱民强随韦伯斯特赴美国,在美国行医,从事整形外科,自己开业。当时朱民强任外科总住院医师,是1944届上海医学院毕业生,王快雄是第一年住院医师,吴肇光是实习医师。中山医院最早的两台电刀就是这个学习班结束后留下的。学员名单和学习班课程表见表1、表2。其中许多学员后来成为中国整形外科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为中国整形外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1 1948年上海中山医院整形外科学习班学员名单*

*名单中文姓名经张涤生院士生前确认

学习期间设有两次考试。1948年10月16日第一次考试的题目为:(1)列举头皮的动脉和神经分布,并给出它们进入头部的位置;(2)描述手的筋膜间隙;(3)描述咬肌的动作和神经支配。韦伯斯特爱好历史和艺术,即使是在针对临床医生的学习班里,也没有忽视整形外科发展史的教学。第一节课他就向学员们讲述了整形外科的历史,他用黑白投影仪向学员们展示了塔利阿克济的雕像、博洛尼亚大学的解剖剧场以及冯·格列夫(Carl Ferdinand von Graefe)、提尔施(Thiersch)、迪芬巴赫(Dieffenbach)等整形外科大师的肖像。学习班结束后,汪良能在韦伯斯特的帮助下于1949年2月赴美专攻整形外科[12]。

表2 1948年上海中山医院整形外科学习班课程表

当时这样的学习机会非常难得,学习班的开班引起了轰动,中华民国教育部专门发了公告及通讯(图2),《中国北方日报》《国立贵阳医学院院刊》《上海医事新闻》也进行了同期报道(图3)。《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也专门为此发表了社论称赞韦伯斯特[10]。1948年12月16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副部长杭立武给韦伯斯特寄去感谢信。信中说到“我谨代表教育部向您致以诚挚的谢意。感谢您为推动整形外科学作为一门新的医学分支学科在这个国家的建立做出的宝贵贡献,您已经为它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13]。

图2 中华民国教育部同期公报(A)和通讯(B)

图3 《中国北方日报》《国立贵阳医学院院刊》《上海医事新闻》的同期报道

A: 《中国北方日报》的报道,Dr.James K.Shen为沈克非医生,时任上海医学院中山医院院长,Chung Shan Hospital即为中山医院;B: 《国立贵阳医学院院刊》的报道;C:《上海医事新闻》的同期报道,中山医院沈克非院长致谢,朱民强医师代表学习班赠送纪念册

2 上海中山医院整形外科学习班对现代中国整形外科发展的影响

1948年上海中山医院整形外科学习班在中国整形外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近年出版的中文文献中有不少的相关记载,但这些记载主要为学员的回忆或其他整形外科医生的转述,因年代久远,在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方面有不少模糊之处。

学习班成员中朱洪荫、汪良能、张涤生是学界公认的中国整形外科学的3位开创者。1949年9月朱洪荫教授(协和医院1943届毕业生)在北京大学医院(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创建成形外科,这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的前身。汪良能教授于1954年回国,1955年4月创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张涤生教授于1961年5月建立的上海广慈医院整形外科,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这3位学习班学员分别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宋儒耀教授于1942年由政府资助前往美国学习整形外科,1948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正是由于当时的中国已经有了孕育整形外科发展的环境,终经宋儒耀教授的不懈努力,于1957年建立了整形外科医院。宋儒耀教授说他当时也参加了这个学习班。至此,朱洪荫、汪良能、宋儒耀和张涤生等教授开创的这4家整形外科单位,“可以说是中国整形外科最早建立的机构”。因此,我国整形外科大家张涤生院士评价“这个学习班是撒向全中国的一把整形外科种子”[14-15]。

回顾韦伯斯特在中国的经历,应该肯定韦伯斯特为中国医学事业,特别是整形外科事业做出的贡献。他协助建立了正规的外科住院医师制度,引入现代整形外科技术,帮助中国培养了整形外科医生,撒下了“中国整形外科发展的种子”。学习班以后,中国整形外科的临床科室首先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建立起来,为中国整形外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曾有学员在给韦伯斯特的来信中这样写道“You may not be able to see any result of your effort now, but you have sown the seed and only time will tell.(或许你并不能亲眼见到你努力的成果,但是你已经播下了种子,时间会证明一切的)。”这大概就是对韦伯斯特在中国整形外科史上所起作用的最好诠释。

当然,6周的学习班所起的实际作用是有限的,更多的应该是增长见识、启发思想。而且,中国整形外科技术在韦伯斯特来华以前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中国人对整形外科所涉及的诊疗内容并非闻所未闻。19世纪末,国外来华的医学传教士也曾开展了唇裂修复术;1934年以前,倪葆春教授曾在上海同仁医院建立起了整形外科门诊,开展了一些整形外科和美容外科手术;1948年,宋儒耀教授在四川开展整形外科工作。此外,几位学员在学习班以前也并非对整形外科技术毫不了解,如张涤生院士师从张先林教授学习植皮术和皮管成形术,并在缅甸远征军中做过手术;朱洪荫教授也师从司徒展教授学习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的矫治。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中国现代整形外科技术通过上海中山医院整形外科学习班的开设得以传播并生根发芽。当然,这只是这一技术传入中国路径中的一条。这既体现了欧美技术向中华文明的主动传播,也体现了中华文明向欧美的主动学习,包括倪葆春、张先林、汪凯熙和宋儒耀等教授的成长经历就是很好的代表。

3 上海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的起源与发展

3.1 倪葆春教授与上海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的起源 倪葆春教授(1899~1997)是中国现代整形外科的最早开拓者[16],1925年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26年师从著名的整形外科专家约翰·大卫斯,1927年回国,先后任圣约翰大学代理校长、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院长、上海第二医学院副院长,1929年在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St.Luck’s医院)开设整形外科门诊,任整形外科主任,同时兼任上海医学院解剖学和整形外科学的教学。倪葆春教授的夫人王淑贞教授也是现在上海红房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建国后的第一任院长(图4)。1937年,上海中山医院成立,是当时上海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和外科学院。倪教授承担了医院整形外科学的教学,也承担了20世纪50年代初出版的《沈克非外科学》中“整形外科”章节的撰写,为未来上海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图4 倪葆春教授与夫人王淑贞教授肖像

3.2 上海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的创立 虽然1948年上海中山医院整形外科学习班对中国整形外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多种复杂的因素,学习班并未促进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的成立。直至1981年孙以鲁、黎冠瑜夫妇调入中山医院,整形外科才正式成立。孙以鲁教授1934年生于老上海上流人士聚居地“范园”,先后毕业于上海彼得小学、圣约翰青年中学、圣约翰大学附中、上海第二医学院。1958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工作,1964年至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工作,1971年随院搬迁到江西省永修县周田镇农村,后到南昌江西省医院开展整形外科工作,组建了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1975年,孙以鲁和黎冠瑜夫妇及宋秀英护士长回到上海,代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整形外科医院担任与九院联合主办、卫生部委办的全国整形外科进修班临床教学工作。1979年,孙以鲁、宋儒耀、陈中伟教授一起参加了里约热内卢第7届世界整形外科学术会议。1981~1989年,孙以鲁教授至中山医院整形外科工作,并任科主任,期间培养了亓发芝、李青峰等目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的学科带头人。孙以鲁教授执业期间参与编写了《修复显微外科学》《血管外科学》《中国医科百科全书整形外科分册》《再造显微外科学》《沈克非外科学》等著作,撰写SCI论文10余篇,获得了1983年上海市科技成果奖。上海中山医院整形重建外科组建于1979年,正式成立于1981年,是国内较早成立的临床科室之一,在创立后早期收获了一些成果,孙以鲁教授1989年远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工作,黎冠瑜副教授1991年退休后也去了加拿大,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的发展进入了低谷。

3.3 新形势下上海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的发展现况及未来展望 1998年以来,上海中山医院整形外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中山医院整形外科是中国医师协会整形美容外科分会的常务委员单位、上海市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医师协会副会长单位、泛亚面部整形美容学会副会长单位,在复旦大学版整形外科专科排名名列前茅,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认可,在上海乃至全国打响了“中山整形”的牌子。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中山医院整形外科逐渐形成了临床特色鲜明、人才梯队完备的优势学科(图5)。科室目前在编人员14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3名,教育部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名,副主任医师3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4名。科室病区核定床位30张。年收治住院患者近1 000人次,其中,住院手术1 000例次;全年收治门急诊患者共2万人次,其中,门诊1.9万人次,急诊1 000人次。科室专科门诊每周一至周六全天均开设。门诊诊疗主要业务包括整形、美容、器官功能重建、激光美容、手外科、显微外科等专业。科室设24 h急诊应诊,主要处理各类头面部外伤、体表外伤及手外伤等。

图5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团队合影

科室在狠抓临床基础技能、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多专业服务的同时,保持着在多个专业领域的优势,逐渐形成了鲜明的临床特色,特别是在肿瘤修复和美容外科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1)乳房整形再造术: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保留皮肤的改良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及垂直切口巨乳缩小整形术、单纯抽吸法巨乳缩小术等一些乳房整形技术,并对乳头乳晕再造技术进行了有效改良。(2)头面部整形美容术:在国内较早开展毛发移植治疗项目,率先开展单一毛发移植治疗唇裂术后上唇瘢痕;每年开展大量的面部整形美容手术,尤其在除皱、颌面骨矫形等方面有较强优势。(3)血管瘤治疗术:在难治性血管瘤方面采取综合方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积累了大量经验,在治疗血管瘤方面治疗水平处于本专业内领先地位。(4)淋巴水肿治疗术:在国内率先开展淋巴抽吸治疗淋巴水肿病,率先在国内开展筋膜淋巴管移植术取得成功。(5)胸壁整复重建:利用综合性医院的优势,开展了大量胸部肿瘤、畸形的整复重建手术,手术量和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6)会阴部整形术:率先采用双侧腹股沟皮瓣行全尿道再造合并阴道再造。开展外伤性尿道重建、尿道下裂修复、肛门括约肌重建、直肠阴道瘘修补等复杂会阴部整形等手术。(7)创伤整复术:针对颌面外伤及其他创伤的难治性创面,急诊行一期手术整复重建,避免创伤后畸形和瘢痕,成为医院创伤急救的特色。

同时,科室还针对整形外科的特点,在中山医院特诊部开展以整形美容为主的特需服务,主要开展各类美容整形手术,并引进美国、以色列新一代激光光子机器,开展皮肤美容激光新技术:对皮肤色素性病变、太田痣、雀斑、老年斑、毛细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不良纹眉、眼线、文身、过多体毛等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激光脱毛疗效尤佳。

新时代,新征程。拥有浓厚历史底蕴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必将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迎接辉煌未来!

致谢:感谢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整形外科主任李东教授接收采访并提供资料。感谢北京孔繁祜教授、宋业光教授接受口述采访。感谢张涤生院士生前对学习班细节的补充并提供张先林、汪凯熙的资料。感谢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李维老师、整形外科医院图书馆的杨静老师在查找资料方面提供的帮助。感谢哥伦比亚大学的陈穆郎同学帮助拍摄韦伯斯特整形外科图书馆的档案资料。感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肇光教授、王快雄教授、石美鑫教授接受采访,感谢孙以鲁教授、高德安教授、刘捷医师接受采访,感谢杨震医师提供的图片资料。

猜你喜欢

学习班中山教授
参加工人理论学习班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中山君有感于礼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
中山靖王的动物园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二)
历史上的“中山人”
天津市关工委举办学习班学习三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