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健身气功研究现状分析

2018-08-28张丽

武术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健身气功高校现状

张丽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相结合的方法,从论文数量、研究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我国高校健身气功科学研究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和加快高校健身气功科研水平和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校 健身气功 现状

健身气功是以健身为目的,以较为和缓的形体活动为基础,身心状态趋向于调身、调息、调心三合一的体育运动项目,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高校是文化知识的传播地,高等教育是科学发展健身气功最好的途径。为了快速推广与发展健身气功,本文试图对近年来我国高校健身气功科研论文的数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为促进高校健身气功的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1文献来源

笔者以《中国知网》作为数据源,以“高校*健身气功、高等院校*健身气功、大学生*健身气功”为检索式,剔除重复和报纸类,共检索出1998~2017年我国高校健身气功方面的期刊论文共219篇,其中期刊论文180篇,硕博士论文32篇,国内外学术会议7篇。

2文献分析

2.1期刊论文内容分析

鉴于目前中国图书分类中尚无健身气功的专门类别,故将论文的主题分为5大类,即推广策略与现状发展,健身效果与机理,文化基础研究,教学训练与竞赛,文献综述。180篇期刊论文中,关于高校健身气功“推广策略与现状发展”类共78篇,“健身效果与机理”类(包括对大学生生理、心理及身体机能方面的影响)共65篇,“文化基础研究”类(包括文化内涵、文化价值等)5篇,“教学训练与竞赛”类31篇(其中训练竞赛类4篇),“文献综述”类1篇。从内容统计结果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健身气功还处于发展和推广中;教学是基础、训练是强化、比赛是促进,因而近二三年研究者们开始注重教学方法和运动训练的研究。这也符合健身气功作为一门课程在高校发展的规律。

2.2核心期刊刊登论文数的统计分析

从表1可知:查询到核心期刊从2010年才开始刊登有关高校健身气功的论文,共16篇,占论文总数的8%。说明了高校健身气功研究的起步晚、水平较低。在16篇核心期刊论文中,高校健身气功健身效果与机理的论文最多,占核心期刊总数的43%;推广策略与现状发展论文其次,占核心期刊总数的37%。分析其作者研究方向,侧重于体育学科和单纯医药卫生,缺乏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2.3期刊论文研究方法统计与分析

对研究方法加以统计分析,不仅可以从中看出我国高校健身气功科研的发展水平,还可以发现在研究方法的现状。统计结果表明:采用调查分析和实验研究的方法所占比例分别为34%和32%。可以看出部分研究由于方法的局限性,它们的内容和水平也只能限定在进行表面描述,而缺乏对其本质规律和课程体系进行更精确深入的科学探讨。如前文分析可知,高校健身气功在研究内容方面侧重于如何发展和推广、对大学生身心产生的各种正面影响等方面,而这些内容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要采用调查分析和实验的方法,以上原因造成了我国高校健身气功研究方法的单一性,缺乏深度和广度。

3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来讲,高校健身气功的研究现状还不尽如人意,不仅论文数量少,质量低,而且研究内容大多重复,研究方法过于简单,许多研究领域无人涉足。

(1)对高校健身气功的研究,很多研究者处于单兵作战的阶段,缺乏完善的研究体系和强大的研究团队;且大部分基础理论研究不仅缺乏鲜明的观点,而且研究的内容出现了大量的重复。依托课题开展的研究较少,且都集中在体育学院,普通高校特别是医学类高校存在课题项目缺口。(2)在研究高校健身气功的推广和发展时,很多研究学者均以自身所在學校和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且作为单一项目进行研究调查及推广。未将健身气功作为一门课程,系统地进行研究与渗透。(3)一些学者对健身气功对高校学生带来的健身效果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女大学生及心理比较多,研究对象缺乏全面性和整体性。(4)研究方法单一,大部分采用的是最基础最原始且单一的研究方法,这不仅限制了研究成果的质量水平,同时也阻碍了健身气功在高校的发展。

4对策与建议

4.1研究内容方面

(1)系统深入的多领域拓宽。一方面从体育学科出发,与学生专业结合,构建健身气功课程体系,促进全面健身服务,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结合中医及临床,纳入其专业课程体系中,作为康复及替代疗法手段之一,回归健身气功原有本质,使其在高等学府生根发芽。(2)加强健身气功文化与理论的教学研究。健身气功属于民族文化的精粹,其文化内涵魅力独特,针对技术教学,加强健身气功文化哲学、动作机理、中医养生、治疗健身等方面的讲授,以及健身气功“三调合一”要求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善良、感恩、阳光、大气的健身气功后备人才。(3)促进健身气功赛事的推广和发展,从训练方法和手段入手,挖掘整理健身气功项目的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并形成系统。

4.2研究方法方面

(1)提倡和运用跨学科研究及定性定量分析结合,借鉴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体育学等相邻学科的最新研究手段,避免研究方法的单一陈旧。(2)扩大交叉学科领域的开拓,提高教学科研的档次,更好地促进健身气功的研究向更全面、更科学、更健康的方向发展。(3)研究者们要加强自身研究能力和提高科研水平,广泛涉猎其他专业知识或与其他领域研究者们联合,组织强大的科研团队,进而提高高校健身气功团队的科研水平。

猜你喜欢

健身气功高校现状
浅析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久坐不动人群的保健机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