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炎症性肠病患者采取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效果与影响因素探讨

2018-08-28万正美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疗效影响因素

万正美

【摘要】 目的:探究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7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5例,分别予以美沙拉嗪、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7.14%(34/35)、5.71%(2/35),对照组分别为80.00%(28/35)、28.57%(10/35),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5.081、6.437,P<0.05)。结论:予以炎症性肠病患者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是其疗效的发挥可受患者年龄、吸烟、病情状况、炎症反应情况、联合用药情况影响,临床当中需特别注意。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英夫利昔单抗; 疗效; 影响因素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3.0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3-0165-03

炎症性肠病为临床多发慢性疾病,种类多种多样,主要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未确定定性结肠炎三种[1]。发病时患者伴随出现腹泻、腹痛、便血、肠道吸收障碍等,病情会对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发挥造成损害,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2]。药物治疗为该病的主要控制方法,但是临床治疗效果差,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高,治疗后病情往往反复发作[3]。英夫利昔单抗为新型生物制剂,该药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本次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纳入的7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炎性肠炎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相应检查结果均符合炎性肠炎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由本人或家属签署同意书后纳入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肿瘤疾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的患者[2]。本研究报经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将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41.25±3.74)岁。研究组,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40.98±4.0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患者美沙拉嗪肠溶片(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80148,规格:0.2 5g/片)治疗,用药方法:1.0 g/次,4次/d,1个月为1疗程。

1.2.2 研究组 予以患者英夫利昔单抗(Cilag AG,国药准字S20120012)静脉注射治疗。用药方法:起始用药剂量及常规剂量均为5 mg/kg,于第2周、第6周给药1次,前6周为药物诱导阶段,将药物使用剂量控制在5 mg/kg,每8周予以患者一次维持治疗,若患者的病情没有明显好转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增加用药剂量,将用药剂量控制在10 mg/kg。

于治疗后第4、8周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在检查;并以心电监测、血、尿、便检查对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做出评估。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疗效判定: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内镜检查结果,以《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为依据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4]。显效:腹泻、腹痛、便血、肠道吸收障碍等临床症状均消失,予以患者内镜检查、组织学分析,患者的肠道黏膜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腹泻、腹痛、便血、肠道吸收障碍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予以患者内镜检查,患者的肠道黏膜病灶吸收度超过50%,予以患者组织学分析,患者的临床分析降低超过2级;无效: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内镜检查、组织学分析均没有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并发症包括口腔溃疡、胆囊结石、关节炎、消化道出血。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數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34/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2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各种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1%(2/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炎症性肠病,是由病毒、病菌、寄生虫导致的胃肠炎、小肠炎、结肠炎疾病[5]。为临床多发疾病,据流行学资料显示,每年有30亿~50亿人感染炎症性肠炎,病死率约为2.5%[6]。炎症性肠病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病死率更高,亚非拉地区该病的病死率高达20%[7]。一般而言,炎症性肠病多发生于20~30岁人群当中,但婴儿、老人的发生率也很高,且病情更为严重[8]。对于炎症性肠炎,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氨基水杨酸为极为多用的传统治疗方法,但是临床疗效并不理想,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近年来学界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关研究不断深入[9]。人们对这方面的认识水平越来越高,炎症与细胞因子之间关系密切,这为炎症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的思路,也为采取优质治疗方法优化炎症性肠病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可能。

炎症性肠炎多发生于乙状结肠、直肠部位,随着病情不断恶化,可能对整个结肠造成损害,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0]。经临床病理学分析结论得知,炎症性肠病为正常微生物循环和黏膜T细胞异常应答发生相互作用产生的病变,Th2细胞在病情发生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分泌水平的升高直接会增加结直肠癌的病情发生、发展风险;此外,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能够发挥自分泌、旁分泌效果,激活机体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核细胞炎症因子分泌活性,进而加重炎症损害。

英夫利昔单抗为单克隆抗体,其对于Th2 细胞、TNF-α活性的发挥均具有限制作用,进而限制炎症的发展及恶化,因此将其应用于炎症性肠炎的治疗当中具有可行性[11]。本次研究笔者对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总结自身临床经验,以70例临床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临床实践研究分析。在研究中设置对照组、研究组进行对比研究,基于临床数据分析发现:予以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效果良好,且并发症生率低,安全性良好。

英夫利昔单抗为杂交嵌合IgG1单克隆抗体,由人源性、鼠源性组成,其比例是3∶1,对于Th2细胞、TNF-α均具有良好的融合特异性[12]。英夫利昔单抗能够与Th2细胞、TNF-α结合,并通过结合发挥药效,进入Th2细胞、TNF-α内,刺激抗体依赖细胞毒副作用的发挥,对这些细胞发挥破坏作用,使其溶解、凋亡,进而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控制病情的发生及发展[13]。因此将其应用于炎症性肠炎治疗当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在炎症性肠炎治疗当中的疗效已经得到众多研究者的认可,英夫利昔单抗对于中重度活动性炎症性肠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效果稳定;难治性严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多数患者病情可改善[13]。

英夫利昔单抗应用于炎症性肠炎患者治疗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已经得到证实,其应用前景广泛[14]。但是也有临床治疗当中应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无效或效果差的病例,临床统计学分析发现有大约30%应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炎症性肠炎患者在用药后无应答现象,因此无法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15]。分析其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1)機会感染。英夫利昔单抗的应用会增加机会感染的发生率,用药后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病毒感染、病菌感染等感染的发生风险提升,机会感染的发生导致患者极容易产生各种感染性疾病,极大削弱治疗效果,严重者甚至会引发死亡。(2)年龄因素。高龄为TNF-α诱发严重炎症性肠炎的主要危险因素,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感染程度,加大治疗难度。(3)吸烟。吸烟会加快炎症性肠炎的发展速度,使病情不断恶化,弱化英夫利昔单抗治疗过程中的应答效果。(4)病情状况。病程短、病情程度轻的患者应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临床疗效更好,反之病情严重的患者对英夫利昔单抗的应答效果差,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对此在临床治疗当中予以患者肠内营养指出,并针对性地予以抗生素对症处理。

综上所述,予以炎症性肠炎患者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可优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在治疗当中需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予以针对性处理,以最大限度优化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林洁.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12):129-130.

[2]李俊达,何剑琴,冯彩华,等.检测ENA-78对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的预测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A2):250-251.

[3]陈香,李兴华.英夫利西单抗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6,22(2):39-41.

[4]冉志华.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克罗恩病诊断的部分解读[J].胃肠病学,2012,17(12):721-723.

[5]李宇.炎症性肠病生物制剂应用进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7):120-121.

[6]余光,罗和生.生物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安全性评价[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25(2):226-230.

[7]高娴.TNF-α抑制剂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应用[J/OL].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7):90-91.

[8]安吉丽.炎症性肠病患者行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时潜伏性结核感染发病率的一项Meta分析[D].南京:东南大学,2016.

[9]皮壮,王朝霞.2015ESPGHAN《生物类似药在小儿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共识》解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31(7):485-489.

[10]姜毅,陈东晖,刘黎黎,等.白细胞介素10受体A基因缺陷致新生儿极早发炎症性肠病五例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7,32(2):105-109.

[11]杨黄欢.硫唑嘌呤治疗364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致不良反应分析报告[D].杭州:浙江大学,2016.

[12]许玲芬,李静,郭静,等.53例初诊儿童炎症性肠病临床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4):393-397.

[13]孙杨,罗娟,李敏丽,等.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2):147-149.

[14]刘阿兰,班春景.英夫利西单抗在炎症性肠病应用进展(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1):101-103.

[15]刘柱.英夫利西单抗对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9):1699-1700.

(收稿日期:2017-11-16)

猜你喜欢

炎症性肠病疗效影响因素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血清抗体检测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360例炎症性肠病及缺血性肠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