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8-08-28李爱霞顾文芬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护理效果优质护理

李爱霞 顾文芬

【摘要】 目的:探究在门诊手术中采取优质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手术室进行治疗的患者共10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护理模式与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后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为(5.38±1.44)分,观察组为(2.90±1.10)分,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健康知识了解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手术室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显著的降低患者手术疼痛的感受,提高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關键词】 优质护理; 门诊手术室; 护理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3.0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3-0123-0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飞速提高,患者在门诊手术室进行治疗过程中,期待得到更为安全有效的救治及全面的高质量护理[1]。临床上常说的优质护理是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注重提高护理的科学性与全面性,注重服务态度及对于患者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接受治疗[2]。在医院的各个部门中,门诊手术室是重要部门之一,门诊手术室的主要特点是每天接诊的患者人数众多,涉及的疾病种类较多,范围较广,这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因此,在门诊手术室中应采取更为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采用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在帮助患者疾病的恢复的同时能够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3]。而患者自身对于优质护理的理解以及需求也在发生着改变[4]。在本文中,笔者通过设置对照的方法探究优质护理在门诊手术室的护理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手术室进行治疗的患者共104例,其中男56例,女48例,年龄23~79岁,平均(37.45±7.29)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组患者52例,其中男29例,女23例,平均年龄(38.48±4.23)岁;观察组患者共52例,其中男27例,女25例,平均年龄(39.28±3.27)岁。所有患者精神正常,有完整的认知和行为能力且术后回本院换药,对这个研究过程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排除手术绝对禁忌证、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门诊手术室接受治疗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科学的优质护理,具体的护理方式如下所示。

1.2.1 术前常规护理 当接到门诊医生的手术通知时,门诊护理人员融入“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让门诊手术患者在短短的时间内得到理解、关心、尊重。(1)首先,向患者做好自我介绍,并介绍手术医生,拉近与患者的距离,消除患者的陌生感;(2)介绍手术室的环境;(3)聆听患者的想法、需求、疑问并及时解答;(4)评估患者的身体、经济状况,解释医保、农保、自费等费用情况,消除患者的顾虑;(5)根据患者手术部位,评估手术部位的皮肤情况;(6)指导患者术前排空大小便,注意防滑,以防跌倒。

1.2.2 术前心理护理 在门诊手术室进行治疗时由于疾病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较大压力,患者会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治疗依从性差;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在初次接待护理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患者情绪上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5]。有些患者因为环境嘈杂,等候时间长而出现暴躁烦怒的情绪,护理人员需维持病房中安静的环境;有些部分患者由于疾病带来的疼痛而产生焦虑恐惧,护理人员应采取如看报、杂志、健康教育处方等方式帮助患者人员积极组织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来舒缓身心,减轻压力,例如聊天,观看电视节目、听音乐,看报纸、杂志、健康教育处方等[6]。在做护理操作前,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特殊体位时,介绍取其的意义。如使用监护仪的患者,告知目的,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1.2.3 术中护理 在接到手术通知后,及时做好手术室的准备工作,合理控制好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准备好相关物品和器械。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注重细节护理。首先认真核对身份信息,鼓励和安慰患者;使其保持情绪的稳定。根据患者疾病和手术的具体情况,及时开放静脉通道,注重对手术中开口处皮肤的清洁,防止发生感染[7];使用监护仪的患者,告知其结果,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根据手术的需要,采取特殊体位的患者,解释特殊体位的目的,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在手术过程中注重对患者保暖护理,留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情绪变化,及时做好各种应对处理。术中主诉疼痛的患者,采用综合疼痛评分后,指导患者放松,深呼吸,和患者聊天,缓解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由于门诊手术均为局麻手术,术中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所以巡回护士要始终陪伴在患者身边,不说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不接听或盘玩手机,避免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在手术完成后,对所有的手术器械进行整理与清点。及时清洁切口周围的皮肤,避免血迹、碘伏对患者的视觉刺激,引起不适。

1.2.4 术后护理 门诊常见小手术,无需住院治疗,患者在接受手术后,通常情况下需要药物治疗。此外,患者结束手术后通常会留下创口,易发生感染,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因此在必要时要给予患者抗生素的治疗,但由于患者的体质差异,有些患者对于某些抗生素存在过敏现象,因此在用药之前应当需进行皮肤试敏,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对于患者服用的治疗药物,要严格按照医嘱的要求,按时定量的督促患者服药,促进疾病的康复[8]。服用抗生素的患者,交代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如:服药期间,禁止饮酒等。口服乙烯雌酚片的患者,交代用药目的,解除患者的顾虑,按时服药。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患者主诉疼痛时,疼痛评分采用综合疼痛评分图,0分为无痛,10分为重度疼痛,表达清晰的采用数字评分,表达不清晰的患者,采用面部表情疼痛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在接受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及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调查问卷的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治疗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21.0数据分析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兩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为(5.38±1.44)分,观察组为(2.90±1.10)分,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健康知识了解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健康知识了解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门诊手术室中采用优质护理对患者进行陪护,能够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建立护患之间的信任纽带,对于患者疾病的康复以及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9]。优质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减少患者对于疾病的恐惧,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注重术中护理以及术后的健康知识的宣教及延续护理等,帮助患者及时康复。此外,护理人员应当注重自身基本操作能力的提升,在日常护理中减少由于自身技术问题引起患者的不满;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的为患者考虑,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提供优质护理[10]。

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为(5.38±1.44)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2.45±3.54)分,健康知识了解度评分为(67.34±2.98)分,而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2.90±1.10)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65±2.33)分,健康知识了解度评分为(92.78±3.45)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数据表明,在门诊手术室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较高,降低术中疼痛的感受。分析患者满意护理服务的原因可以发现,采用优质护理时,护理人员经过从长期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专业技能普遍较高,在对患者进行穿刺以及护理的过程中,操作手法更加规范化,输液技术有所增强,对于一次穿刺未成功的事件能及时有效解决,安抚患者的紧张情绪;通过心理护理、药物护理以及生活护理等,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涉及的护理方法,帮助患者以及家属掌握日常护理技巧[11];通过与患者的积极沟通,缓解疾病带给患者的紧张情绪,建立彼此间信任,帮助患者疾病的康复[12-14]。

综上所述,在门诊手术室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侯记超.优质服务理念在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5(3):206-207.

[2]赵丽娟.外科门诊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J].河北医学2012,34(3):464-465.

[3]白晓霞,敬洁.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2,27(8):51-53.

[4]杨志萍.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与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14,18(6):96-97.

[5]于水情.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1):66-68.

[6]石燕,程云芳.优质护理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435-437.

[7]陈茜.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219-220.

[8]童向红,潘燕春,方阿嫦,等.浅谈基层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与护士自身价值的提升[J].浙江临床医学,2014,16(9):1514-1515.

[9]傅晓婷,俞霞,舒琼燕.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效果评价[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2):390-391.

[10] 徐峰.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6):927-928.

[11] 李玉丽,李玉娟,聂玉香,等.优质护理在提升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2):5261-5263.

[12] 李洪艳,谢刚敏,冯欢,等.规范化管理在提高低年资护士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OL].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4,7(4):106-107.

[13]舒德惠.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24(1):383.

[14]李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4(19):85-86.

(收稿日期:2017-10-31)

猜你喜欢

护理效果优质护理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